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学前教育有哪些形式
扩展阅读
送同学小礼物送什么 2025-02-02 09:53:46
k线基础知识什么是k线 2025-02-02 09:48:57

学前教育有哪些形式

发布时间: 2023-09-07 07:46:23

1. 学前教育的类型有那些

从学前儿童的年龄来分,可分为胎教、婴儿和幼儿教育;从学前教育的内容来分,可分为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或者学前儿童体育、德育、智育、美育等;依据教育活动的组织程度和制度化水平,将学前教育分为正规的学前教育(托幼机构和幼儿园)和非正规的学前教育(家庭学前教育和社会学前教育);

依据学前教育的实施机构,可分为学前家庭教育、学前社会教育和制度化的学前教育。从历史来看,学前家庭教育伴随人类发展的历史早已存在,学前社会教育和制度化的学前教育则是近代社会的产物,也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过程。现代社会中这三种形式实施并重、并存,理想的学前教育应是三种教育形式的统、协调并存。学前教育的三种形式各有其特征,共同采用可发挥互补的功能。

(1)学前教育有哪些形式扩展阅读:

学前家庭教育的特征

启蒙性: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篇章,是个体社会化的最初摇篮,人一出生接触的第一个环境是家庭,第一位老师是父母。孩子都是在双亲直接影响下长大的,他们都是首先通过家庭和父母来认识世界,了解人与人的关系。

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具有奠基作用,对儿童的身心各方面的发展起到开启和启迪的作用。“先人为主”的家长发挥着其他环境所无法取代的作用。权威性:家庭教育的权威性是指父母长辈在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权力和威力。家长是家庭生活的组织者。在子女面前特别是在学前期儿童心目中家长具有权威的力量。

家庭的存在,确定了父母子女间的血缘关系、抚养关系、情感关系,孩子在没有独立生活之前,在经济上、生活上、感情上都衣糗家长,形成了亲密的依附关系。家庭教育是在物质供养和深厚感情密切结合的情况下进行的,它有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所没有的自然强化效应。

家庭成员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都决定了父母对子女有较大的制约作用。父母的教育易于被孩子接受和服从,家长合理地使用这一特点,对孩子良好晶德和行为习惯形成是很有益处的,对于幼儿来说,尤其是这样。例如,幼儿在

2. 学前教育的实施主要有两种形式

学前家庭教育和学前公共教育。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影响具有如下特点:家庭教育是幼儿接触最早的教育。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在原始社会中,没有学前教育,对儿童实行的是公有公育。

学前教育的年龄范围:一种认为从儿童出生一直到入小学前这一段时间的教育为学前教育,被成为广义的学前教育。另一种则为狭义的学前教育,专指3~7岁儿童的教育,以有别于3岁以前的乳婴儿教育。

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在原始社会中,没有学前教育,对儿童实行的是公有公育。农业社会的学前教育。学前教育转移到家庭之中。重视生活照顾和身体养护,重视道德教育。

工业社会早期的学前教育。在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兴起后,妇女开始走出家庭参加社会劳动,工人阶级孩子无人照管,思想家和政治家以及社会团体开始兴建最早的托幼机构。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气化技术出现,需要工人具备简单读写算知识,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普及初等教育。重“育”少“教”。

3. 学前教育的类型有哪些

学前教育:指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的教育。见〖幼儿教育〗。
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一般有两种:学前家庭教育,主要有父母或其他照看者在家庭中施行;二是学前公共教育,主要由家庭以外的社会组织机构指派专人实施。
学前教育主要分为四个特点。一是幼儿园不是公立义务性的;二是幼师需要给孩子启蒙教育;三是幼年期的孩子,需要根据感官和感觉去理解事情;四是教师没有义务去管理孩子的生活问题。

学前教育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来分,可分为胎教、婴儿和幼儿教育;学前教育根据学前教育的内容来分,可分为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或者学前儿童体育、德育、智育、美育等;依据教育活动的组织程度和制度化水平,将学前教育分为正规的学前教育(托幼机构和幼儿园)和非正规的学前教育(家庭学前教育和社会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