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放养孩子的教育方法正确吗教育路上家长应该怎么做
一位作家说过:做父母是有“有效期”的。
童年时,父母于孩子而言是万能的,是唯一的依靠。这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黄金时期。
等到孩子长大了,独立了,就会和父母渐行渐远。
教育的黄金时期,也许只有十年。
孩子的教育是一场无法撤回的直播,一辈子只有一次机会。
在教育路上,千万别放养孩子。因为,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懒,最终都会成为无法弥补的遗憾。
教育的最大死敌,就是大人的“太怕麻烦”
每次孩子出现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的总是老师。
每当老师联系家长,希望和家长一起商量孩子的问题时,得到的答复都是:“老师,不好意思,我现在正忙,可以晚一点再说吗?”
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怀有对孩子一生的责任。父母自带光芒,决定了孩子的高度和温度。老师认真负责,决定了孩子的前途和命运。
以下建议希望能让父母们有所启发。
1
经常主动和孩子接触
爸爸比妈妈更理解孩子,对孩子的培养目标更明确、更实际,对孩子的要求更严格,方法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爸爸对孩子的数理逻辑能力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爸爸经常主动接触的孩子,孩子得数学成绩会比较好。
2
保持和谐的夫妻关系
夫妻关系和谐,家庭氛围才会更加温馨;如果父母经常争吵和互相指责,就会破坏孩子对父母之间真诚情感的体验,破坏安全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孩子感到恐惧与烦恼,这样不利于孩子智力和情感的发展。
3
父母的教育态度要一致
在许多家庭中,由于夫妻双方经历、价值观、知识水平不同,对孩子成长规律的理解也互不相同,因而会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产生分歧。
爸爸妈妈的教养态度不一致,往往会使得孩子无所适从,使孩子成为人格失调的两面人。因此,父母应该保持一样的教育态度。
4
经常探讨如何教育孩子
爸爸要多和妈妈沟通,抽出时间和妈妈探讨教育孩子的问题,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夫妻可以各自说出自己的意见,无法认可对方的行为时,要商讨出双方可以共同接受的科学的教育方式。只有相互配合才能教育出好孩子。
5
抽出时间教育孩子
爸爸教育孩子相比妈妈而言有更大的优势,爸爸能将阳刚、坚强、勇敢等优异的男性品质灌输给孩子。所以,爸爸要适当放弃繁忙的工作,抽出时间教育孩子,配合妈妈,主动弥补母亲教育的不足。
‘贰’ 聪明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方面上,哪几点不能偷懒
一位当老师的朋友就正在为他班上的一个学生头疼。他说,这个孩子已经十多天没交作业了。谁知道每天的网课有没有在听呢?打电话问父母,父母就说自己在家里办公呀,没空呀,孩子一管就炸毛呀,blablabla。
这位朋友无奈地跟我说:正式开学后,讲过的知识会再过一遍。“过一遍”是什么意思?就是一笔带过,不会一个知识点掰开了、揉碎了地讲。
这么一来,在应试教育体系下,父母放任不管,吃亏的必然是孩子。
为人父母,本来就是要做好为孩子付出,甚至牺牲一部分自我的觉悟和准备的。
孩子就是一面镜子,折射出父母的样子。
此时此刻,我们必须要做好孩子人生的导师,为孩子的成长负起全部的责任。
要敢对孩子提要求
一个妈妈说:“我儿子除了上网课,其他时间都在玩电脑。也不敢管,怕他嫌烦。很多专家不都说了,不要试图控制孩子吗?”
我听完立马急了。人说不要控制孩子,你这不是“不控制”,是撒手不管啊。
现在很多父母似乎怕对孩子提要求。一旦说要对孩子有高期待,好像自己就变成了控制欲强的坏父母了。其实完全搞错了。
归根结底,养孩子遇到问题,不能给自己找借口,或者情绪上来了,一顿打骂了事。这些都是偷懒行为。
养孩子,最是偷懒不得的。
做父母的在孩子身上偷懒,一定会给孩子留下一辈子的遗憾。
尽管要做到上述的建议,需要父母花费很多精力,还要不断反省和思考。可是,谁说做父母容易呢?做父母肯定是苦的。
父母现在选择了一种比较苦的育儿方式,孩子长大后,才可能有选择生活的能力和权利。
丝毫不苦的父母,肯定不是好父母。
在这样一个高度竞争的时代,最好的教育方式可能就是:
父母身体力行争当全面发展的好父母,然后尽力给孩子提供高质量的陪伴和引领。至于孩子成才与否,那是孩子的命运。
‘叁’ 教书的是老师,育人的是家长,这话有道理吗
“教书的是老师,育人的是家长”,你认同这话吗?为什么?
这段时间,朋友一直在忙着找早教班。
2岁的女儿图图马上要读幼儿园了,之前都是奶奶帮忙带,把唯一的孙女宠上了天。吃饭要喂,穿衣服、穿鞋也要帮忙,走几步路都要小心翼翼地护着……以至于女儿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无法独自完成,很依赖人。
朋友因这事和婆婆闹翻了,老人家一气之下回了老家。朋友想着回去就回去吧,正好找个早教班,帮她好好教育下孩子,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老师的认真负责,决定了孩子的才学与成绩;而父母的修养,则是孩子的教养。
所以,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要成为这样的人。父母发挥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尽己所能去照亮孩子。
如果人生是一所学校,父母一定是不可或缺的老师。不要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自己就没有责任了,凡事不需要操心了。
教育,从来就不应该是一件孤军奋战的事。老师和家长应携手同行。家长配合老师,老师支持家长,这就是最好的教育关系。
孩子,是一个家的希望;家,则藏着孩子的一生。想要孩子成长成才,父母就必须先正好家风,先让自己成为更优秀的父母,孩子才能成为更优秀的孩子。
而不是把孩子的成才,全归咎于学校责任。老师只是知识的传播者,父母才是孩子成才路上的的奠基者。
一语概之,教育孩子,从来不是一个人的责任,也不是一所学校的事。它需要多方的配合和努力,父母是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