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中公教育营收多少
扩展阅读
送同学小礼物送什么 2025-02-02 09:53:46
k线基础知识什么是k线 2025-02-02 09:48:57

中公教育营收多少

发布时间: 2023-09-04 18:24:45

Ⅰ 李永新10个亿说捐就捐,中公教育有多赚钱

北京大学收到了建校以来最大的捐款,捐款认识曾经的北大学子,现在中公教育的懂事长李永新,李永新这次给母校捐款10亿,这一捐款金额超过了以往捐款的人员,李永新捐款的是最多的,大家不禁要问,李永新的中公教育怎么这么有钱,让我们来看看中公教育到底有多少钱。

但总的来说,李永新是成功的,作为北大的学子,自己发达后,不忘初心,回馈母校是非常好的,不管他是真心的还是接着捐款宣传自己的中公教育,都体现了他愿意为国家教育事业投入的心。

Ⅱ 北大才子借母亲3万创业,成功后还款900亿,去年还给北大豪捐10亿

李永新,一个听起来并不怎么熟悉的名字,论名气拍马也赶不上教育界大神俞洪敏。

但在2021胡润全球富豪榜中,正是这个异常低调的李永新, 以1420亿元的巨额财富成为了全球教育界首富。

非但如此,李永新还在2021年, 以个人名义向自己的母校北京大学捐赠了一笔高达10亿元的巨款,一举刷新了北大个人最高捐款记录,一时间风头无两

李永新出生于吉林省通化市,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家里经济情况只能算是一般。

不过正常情况下双职工家庭,在20世纪70年代那个 育儿 成本并不是很高的时候,养育一个子女应该还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只是李永新的家庭有些特殊,许是他的父亲想要一个儿子的执念太重,再加上当时也没有计划生育政策,所以在李永新降生之前,还有三个姐姐早他一步来到这个家庭。

两个普通职工,要养育四个孩子,家里的生活还是很拮据的,俗话说穷则思变,逐渐长大的李永新对当下的生活现状十分不满, 他决心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家的命运

对于一个无权无势,没有深厚背景的人来说,想要改变命运最好的,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读书。

是以李永新从小学习就很用功,在学校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成了周围家长嘴里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一转眼曾经的孩童已经长成了翩翩少年,这一年到了李永新高考的时候。

当时父母极力劝说他报考军校,以李永新的成绩来说,这条路算得上是万无一失。

只不过李永新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从军可不是他心之所愿,在他心里最心仪的高校只有一个,那就是北京大学, 要考就要考中国最一流的大学。

很多亲戚朋友都劝他不要春备冒险,毕竟北大有多难考大家都很清楚,虽说李永新的学习成绩很好,可也不敢说能百分之百考上北大,父母供他读书不容易,一旦落榜可闭薯就前功尽弃了。

任凭大家如何劝说,李永新都不为所动,在他心里对考上北大有着迷之自信,父母费尽口舌也未能奏效,也就只能听之任之了。

高考后父母非常紧张地询问他情况如何,李永新淡淡一笑说道: “爸妈,你们放心吧,我有信心。”

看着极度自信的儿子,父母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在心里默默祈祷,但愿他能心想事成。

直到几天后,邮递员将一张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送到了李永新手中,二老一直悬着的心才尘埃落定,随之而来的就是无与伦比的喜悦, 要知道能从北京大学毕业的,哪个不是妥妥的 社会 精英。

当然,不管今后李永新是不是会功成名就,都解决不了眼前的困境,交了北大的学费后, 他每月的生活费只剩下区区100元钱,还不到其他同学的一半。

幸亏当时北大食堂有一项福利,就是给在校大学生提供免费的粥喝,若非如此,恐怕李永新这个未来教育界的首富,就要考别人的接济过日子了。

大学四年一晃而过,即便每天只能靠着免费的稀粥续命,李永新的学习成绩在年级仍然是数一数二的,在快要毕业的时候,有很多老师都劝说他继续读研,不轿森者要浪费了自己的天分。

对此李永新有着自己的考量,平心而论,他无疑是希望继续深造的,可他也知道家里的经济负担非常大,如果选择继续深造,虽说父母肯定不会有什么怨言,但他实在是不想亏欠父母太多。

所以最终他选择了走出校园,步入 社会 。

因为他的学习成绩优异又毕业于中国最一流的大学,择业对他来说可以说是易如反掌,据说当时联想, 科利华的多家知名企业都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只不过在李永新心里有着更大的野望,他并不想给别人打工,而是选择了一条非常辛苦但回报率超高的道路,自主创业。

1999年,李永新和几个朋友成功找到了投资人,成立了新兴伟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公司主营项目就是为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提供一系列的服务。

公司刚刚成立之时,李永新和朋友们意气风发,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大展宏图。

只是刚刚从大学毕业的李永新多少有一些书生意气,公司运营没多久,他就跟投资方发生了冲突,投资方一怒之下撤资走人,他的第一次创业就这样无疾而终了。

一次失败,并不能动摇李永新创业的决心,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他不断进行着尝试,搞过状元演讲,高考复读培训,但无一例外都以失败告终。

接连的失败对他创业的信念没啥影响,可是对他的生活却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创业了几次都没赚到钱,又不好意思跟父母伸手,到最后李永新实在是囊中羞涩,有时候甚至吃饭都成了问题,还要靠着导师的救济才能勉强度日。

有一次在导师家中吃饭,他看到导师正在辅导几个学生,出于好奇就开口问了一句。

导师说这几个学生都是准备报考公务员的,来家里就是找他辅导一下,最后导师又抱怨了一句,要是有专门给这些人培训的机构就好了。

这句话仿佛是一道光刺入了李永新的脑海,给他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的大门。

是呀,既然 社会 上现在有很多大学生对报考公务员都很积极,又没有一个专门搞培训的机构,那我何不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呢?

巧合的是李永新读大学时上的就是政府管理,自己也报考过公务员,搞公考培训也算是得心应手。

离开了导师家,李永新就开始了调研。

他发现中国每年报考公务员的大学生有8万多人,公考培训市场潜力巨大,而且投资并不是很大,前景一片光明。

李永新越琢磨,越觉得这个买卖干得过,可是等兴奋劲儿过去以后,他又开始犯起了难。

公考培训投资小是不假,可投资再小也不是白手起家呀,最起码得需要个两三万块钱, 自己一个吃饭都要到导师家去蹭的人,又哪里来的本钱呢?

刚开始李永新想找同学借点,可是大家都是刚毕业不久的人,积蓄有限,谁也拿不出这么一大笔闲钱。

在李永新最为难的时候,母亲鲁忠芳找到了他。

原来母亲不知道从哪里得知他需要一笔钱做启动资金, 这次来她随身携带着自己多年来省吃俭用存下来的三万元钱,打算将这笔钱拿给李永新创业。

得知母亲的来意李永新非常感动,他在心里暗暗发誓,将来功成名就后一定要好好报答她。

2003年,李永新正式创办了中公教育,后又成立了北京中公教育 科技 有限公司,作为回报,他把大部分股份写在了母亲名下。

由于当时好公考培训的机构很少,而且大多数都不正规,报考公务员的大学生们根本就没有太多的选择。

再加上李永新运用网络营销手段为公司打响了知名度,因此他的公司发展得很快

2003年非典疫情肆虐中国,按道理来说,在当时的防疫政策下,李永新经营的这种培训机构理应受到冲击,事实上当时大多数同类型的公司都陷入了低谷,唯独李永新愣是在外界条件非常不利的条件下,别出心裁闯出了一条通天大道。

不得不说,李永新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商业头脑,面对十分不利的外界因素,中公教育第一个推出了线上教育,这样一来讲师和学生们根本不用见面,也就不用担心感染非典了。

线上教育现在看起来可能没啥特殊的,可在当时这种培训模式却是中公教育最先推出的,结果苦于非典疫情无法参加培训的考生们纷纷选择了中公教育,以至于这场灾难非但没有打垮李永新,反而让他的事业更上层楼。

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有不少人看到了中公教育的成功便纷纷效仿之。

公考培训机构越来越多,必定就要分走一定的市场份额,中公教育也随之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

李永新非常清楚,如果中公教育固步自封满足现状,早晚会被同行斩落马下,一个成功的企业只有不断进步,始终处于业内领先水准,才能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头羊。

通过一系列调研,李永新发现了一个被所有公考培训机构都忽略掉的细节。

众所周知,公务员考试是由两部分组成,笔试和面试。

笔试多少还有迹可循,可是面试部分就很难找到方向了,因此面试也就成了大多数考生最头疼的部分。

偏偏当时没有一个公考培训机构有这方面的培训内容,这简直就是一块公考培训业的处女地,如果中公教育能率先推出此项业务,那么这块巨大的蛋糕岂不是就能独自享用了。

有了这个发现,李永新异常兴奋, 他立刻组织人员对历年公务员考试中出现的面试题目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从中找到一些方向性的东西。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大量的归纳总结,中公教育终于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面试培训方案,随后很快就推出了公考面试培训板块。

此业务一出,立刻引爆了公益培训市场,考生们报名热情高涨,李永新再次取得了成功。

中公教育成立的起初几年,公司实力有限,想要扩大影响力和经济收入李永新不得不寻求代理商进行合作。

有代理商为其提供场地,负责在当地进行招生,而中共教育负责培训事宜,得到的利润双方均分。

不得不说,这种方法在中公教育成立前期确实非常适用,在代理商的共同努力下,中公教育迅速打响了知名度,占领了大部分市场份额,随着公司的发展,这种代理模式的弊端也愈发明显。

首先,代理商越来越多,素质参差不齐,公司管理起来十分困难,一旦出现不太靠谱的代理商,就会严重影响公司声誉。

再者,公司实力不断增强,手里的资金越来越多,实在是没有必要再跟代理商合作,还要分出去一部分利润。

于是李永新迅速作出决定,取消代理商模式,改为公司直营模式, 也就是从寻找场地,招生到培训都是中公教育亲自下场操作。

这样一来,虽说公司似乎负责的业务更多了,但相对地得到的利润完全归公司独享,总的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到了2008年,李永新已经成了公考培训的一块金字招牌,公司旗下的产品更是包罗万象,像什么在线培训,线下授课,函授教材统统囊括在内。

功成名就之后,李永新并没有忘记当初自己在心里对母亲许下的誓言,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 他还给了母亲900亿巨款,鲁忠芳一跃成为了当地首富

而他之所以会捐给北京大学10亿元巨款,也是因为在那里上学时,老师给了他很大的帮助。

据说他当时的老师对他非常之好,看他每天只是喝粥度日,不但会自掏腰包请他吃饭,还偷偷给他申请了一笔数目不小的助学金。

凡此种种可以看出,李永新称得上是一个有情有义,知恩图报的人, 中公教育在他的带领下越做越大,渐渐成为了公考培训行业中巨无霸般的存在。

2019年,中公教育借壳亚夏 汽车 在深交所上市,中公教育也随之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

有资料显示, 上市当年中公教育营收就达到了91.76亿元,同比增长47.12%,净利润18.05亿元,同比增长56.52%。市值也从上市之初的500多亿暴涨到2074亿元。

只不过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中公教育一路高歌猛进的势头也就此戛然而止。

由于疫情原因,公务员考试一再推迟,而中公教育的最大收入来源正是公考考生,这也就造成了其营业收入的大幅度下降。

当然,疫情带给中公教育的困境只不过是暂时现象,并足以让其伤筋动骨。

况且随着疫情的不断好转,中公教育的业绩也在逐步好转,如无意外中公教育很快就应该能够实现逆袭。

只是要命的是,早在2019年上市之初,中公教育就跟亚夏 汽车 签订了一份 《盈利预测补偿协议》 ,说白了这就是一份对赌协议,在协议中双方约定中公教育2018年至2020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不少于9.3亿元,13亿元,16.5亿元。

如果中公教育能够完成业绩要求,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可是一旦不能实现承诺盈利,对于中公教育来说将会损失惨重。

2018年,2019年中公教育轻而易举就完成了对赌协议,但到了2020年中公教育的情况就没有那么乐观了。

有消息称,仅2020年上半年中公教育的亏损就达到了2.33亿元,从这份数据来看中公教育想要完成对赌协议,在2020年下半年将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不过令人意想不到的是,2020年末中公教育对外公布的数据却显示,其不但在下半年扭亏为盈, 公司的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也从暴增至18.67亿元

数据一经公布立时引起了一片哗然,所有人都不明白中公教育是如何创造出这个奇迹的,当然众人的疑惑并没有妨碍中公教育股价的疯涨,一度有了十几倍的涨幅。

然而,好景不长,到了2021年中公教育的业绩突然急转直下,仅仅前三个季度亏损就达到了惊人的7.94亿。

这种情况让所有人的大脑都出现了当机,为啥一个体量如此大的公司,业绩会在短时间内出现断崖式地下跌呢?

中公教育的异常情况引起了深交所的重视,曾多次发函要求其做出解释。

与此同时,公司也收到了证监会的立案告知书,这就意味着证监会已经对其启动了调查程序。

随着调查的深入,人们发现中公教育的问题着实不少。

比如说李永新曾多次质押股权,这种做法对一个公司的发展十分不利,作为公司的创始人他不可能不清楚这点。

再有,调查发现中公教育竟然将公司净利润的80%用于分红,这点就很不合理。

虽说李永新对此做出了解释,说是想让股东获得更多的利益,但作为掌握了公司将近60%股份的最大受益者,如此解释是不是略显苍白。

据业内人士猜测,中公教育的业绩之所以如此诡异,大概率是因为李永新为了完成与亚夏 汽车 的对赌协议,而在暗地里动了手脚,只有这样,才能解释的通之前发生的一切。

当然,猜测再合理也不过是空穴来风,没有证据就不能轻易地作出结论。

至于李永新究竟是一个重情重义,与合作者有福同享的坦荡商人,还是一个被资本蛊惑,暗地里小动作不断唯利是图的投机分子, 就要等待证监会的调查结束才能真相大白

Ⅲ 大家觉得中公教育怎么样

中公教育还是不错的。

中公教育集团创建于1999年,经过二十二余年潜心发展,中公教育是由一家北大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服务机构,发展为教育服务业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成为集合面授教学培训、网校远程教育、图书教材及音像制凳空品的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大型知识产业实体。

财报业绩

2020年4月28日晚,中公教育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实现营收12.3亿元,同比下降6.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6亿元,同比增长9.52%。

2021年开年以来,随着疫中银情好转,市场不断回暖,中公教育业绩增长势头良好。从2021年第一季度数据来看,公司营业收入实现20.52亿元,净卖粗宴利润1.41亿元。

Ⅳ 如何看待中公教育师资降薪

中公教育师资降薪有益于平衡教育工资,加强普通教育的教育水平和教师热情。

中公教育老师的薪资在行业内较高,一般教师的工资在4000左右。去中公教育培训机构公司工作是比较好做的,但是工作也比较繁忙。中公教育培训机构的工资水平可能相对的比事业编制学校的工资水平稍高一些。


财报业绩:

2020年4月28日晚,中公教育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实现营收12.3亿元,同比下降6.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6亿元,同比增长9.52%。

2021年开年以来,随着疫情好转,市场不断回暖,中公教育业绩增长势头良好。从2021年第一季度数据来看,公司营业收入实现20.52亿元,净利润1.4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