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如何发展落后的教育
扩展阅读
送同学小礼物送什么 2025-02-02 09:53:46
k线基础知识什么是k线 2025-02-02 09:48:57

如何发展落后的教育

发布时间: 2023-09-01 20:20:41

㈠ 如何提高落后地区教育

一、我国基础教育地区差异整体描述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年义务教育实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建设取得了显着成效,但是地区差异仍然十分明显,地区性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整体上来讲,我国东部地区基础教育资源相对富足,但是由于市场化程度较高,所以基础教育成本过高;中部地区基础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由于中部地区人口密度大,适龄儿童数量巨大,因此基础教育仍然存在较大缺口;西部地区则是我国基础教育建设最为落后的地区,无论是从基础教育资源的占有,基础教育资源质量以及入学比例都与中西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其原因也来自地区整体发展水平,区域居民在对于教育的整体重视程度等多个方面,因此下面就结合各地区基础教育中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其影响因素,希望为各地区基础教育建设指明方向。
二、我国基础教育地区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一)中部地区基础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允许市场资本进入基础教育以来,我国中部地区基础教育资源已经得到明显的丰富,特别是城镇地区的许多适龄儿童都基本能够享受到基础教育。但是不得不指出的是,中部地区现阶段基础教育资源仍然相对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基础教育资源整体不足,数据统计显示,我国中部地区每年新生儿童数量十分巨大,而且全面二胎政策实施后,新生儿童数量将会进一步提高,但是相比庞大的人口数量,我国中部地区目前基础教育资源大约仅能为80%左右的适龄儿童提供基础教育,正是这种基础教育资源缺口,导致一些中部地区基础教育机构出现了规模过大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基础教育的效果;其次,基础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优质化基础教育资源短缺。目前,我国中部地区的基础教育质量差别较大,优质化的基础教育资源例如优质化师资力量,优质的基础教育硬件环境分布比较集中,这就导致一些基础教育机构出现招生苦、难的局面,而一些基础教育机构则成为许多家长选择的对象,近年来为进一所好的学校家长几天排队报名的场景屡见不鲜。
(二)东部地区基础教育成本过高原因分析
东部地区是我国基础教育整体建设水平比较好的地区,无论是基础教育资源还是入学比例都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但是东部地区也存在着基础教育成本过高的问题。随着我国民营资本大量进入基础教育建设之中,一方面我国基础教育资源得到了丰富,但另一方面也造成基础教育受市场影响过强,东部地区许多私人基础教育收费都比较高昂,而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对于普通家庭而言更是难以承担,社会上所谓的“天价学校”更是频频出现,高昂的基础教育成本是许多家庭面对基础教育望而却步,即使有基础教育机会,也难以负担高昂的基础教育费用。而公立础教育机构虽然价格相对较低,但一方面数量有限,往往难以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另一方面许多公立基础教育机构难以在质量上与私立基础教育机构相竞争。虽然九年义务教育实施以来东部地区对于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加,但是相对于经济发展速度和私人投资,基础教育享受的国家支持和相关政策、资金扶持仍然比较短缺,这就导致东部地区基础教育在市场化机制下基础教育成本过高。
(三)西部地区基础教育资源整体落后原因分析
西部地区和偏远落后地区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情况最为困难的地区。首先,由于西部地区大都处于偏远落后地区,因此,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可投入的基础教育资金更是严重不足。其次,西部地区由于地处偏远,难以吸引优质的师资力量和教育投资,因此基础教育资源建设迟滞不前。其次,西部地区对于基础教育重视程度普遍不足,许多家庭仍然以家庭化的幼儿抚养为主;另一方面,许多西部地区普遍缺少基础教育资源,基础教育资源远离农民日常生产生活,而且许多家庭也难以负担起基础教育的相关费用。即使在一些相对发达、具有基础教育资源的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开展现状也不容乐观,许多基础教育机构并不具有相关资质,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职业素养,法律知识也难以符合国家相关要求。特别是在中西部等偏远落后地区的西部,基础教育现状更是不容乐观。相比中东部地区,我国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建设仍然亟待加强。
三、结语
发展基础教育是现代社会解放生产的必然要求,也是在中国现阶段国情下关系百姓日常生活的民生建设,虽然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绩,但仍应正视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地区性问题,推动基础教育向前发展。

㈡ 全球各地区教育水平出现差距,各地该如何弥补

㈢ 如何看待贫困山区的落后的教育

一、取消村小,整合资源,实行规模办学,创办寄宿制学校。 二、1.国家加大对贫困山区专项经费的划拨,用于添置设备设施。2.呼吁公益教育基金会对当地学校进行捐助。3.呼吁社会各界捐款捐物。4.当地人民自力更生,节俭办教育。 三、国家加大对培养教师方面的投入,教师分配应该向贫困山区倾斜,首先保证量上的满足。其次是质,应该定期对山区的老师进行培训,将目前社会教育改革的相关信息以及先进的教学理念传输给他们。2.外界学校多予支持,比如说“走进去,带出来”。也就是外界教育水平高的学校多进入山区与山区的学校及其老师交流,传授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同时让山区的老师多走出大山与外部教育单位交流,学习。3.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推动志愿者进入山区教学服务。 四、提高贫困地区教师的待遇,着力改善他们的生存环境,营造良好的工作条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走进来,扎下来,愿意为山区教育做贡献。 五、1.政府主导,引导当地人民大力发展经济,增加收入。2.政府部门主导,相关单位配合实施,对学生家长进行教育宣传,向他们讲授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家长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方法,改变家长落后的教育观念。3.社会各界组织志愿服务的小队到山区进行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