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育思想理念是什么
扩展阅读
送同学小礼物送什么 2025-02-02 09:53:46
k线基础知识什么是k线 2025-02-02 09:48:57

教育思想理念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8-30 09:17:07

㈠ 教育理念有哪些

教育理念有哪些

教育理念有哪些,家长千万不能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未来的好坏,取决于孩子现阶段的成长,很多孩子都是在小时候开始学会某项技能的,其实孩子恶作剧只是想要父母的陪伴而已,现在分享教育理念有哪些。

教育理念有哪些1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

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贯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

二、 全面发展的理念

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与完善,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己任。

三、 素质教育的理念

强调知识、能力与素质在人才整体结构中的相互作用、辩证统一与和谐发展。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强化素质为基本教育目标,旨在全面开发学生的诸种素质潜能。

四、创造性理念

加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并促进二者的结合与融合,培养创新、创业型复合性人才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

五、主体性理念

它要求教育过程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倡导自主教育、快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发展。

六、 个性化理念

现代教育强调尊重个性,鼓励个性发展,主张针对不同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创造条件。

七、开放性理念

传统的封闭式教育格局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方位开放式的新型教育。

八、多样化理念

它要求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管理体制的教育机构与部门进行柔性设计与管理,它更推崇符合教育教学实践的弹性教学与弹性管理模式。

九、生态和谐理念

倡导“和谐教育”,追求整体有机的“生态性”教育环境建构。

十、系统性理念

形成的是一种社会大教育体系,促进教育良性运行与有序发展,以满足学习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

教育理念有哪些2

1、关爱学生,就是用我们宽广的胸怀包容他们的优点和缺点,无私地奉献自己的爱。

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教育!科学!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字的每个音节都发射火星。

4、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人确立崇高的生活目的。人每日好似向着未来阔步前进,时时刻刻想着未来,关注着未来。由理解社会理想到形成个人崇高的生活目的,这是教育,首先是情感教育的一条漫长的道路。

5、把爱带给每位学生。

6、良好的师德风范必须“心中有学生”“有学生立场”。

7、智力教育就是要扩大人的求知范围。

8、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

9、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0、每一位有自尊的老师都会让学生自尊心有发挥的机会。

教育理念有哪些3

一、孔丘提出的“儒家之私学 ——礼与仁”

在《论语》中,孔子多次讲到克己复礼为仁,这是比较基础和传统仁的'含义,但在此含有一种递进关系,虽说这远不是孔子理想的仁境界,但起着通往仁德之路的重要途径。可以把克己复礼为仁,比做“积极自由”,把最终的仁,比作真正“自由”。

如果要通往自我实现,那么道路定会不易,拿礼来理性的约束自己(制度,行为)属于社会性道德,具有强制性,仁为宗教性道德,纯属个体自愿选择。

但如果把一些公共规范,群体要求内化为自己的生命能量,打倒消极的态度,再去做一些高于礼的事情,逐渐会走向真正的“自由”,也就是所谓的仁。这更说明了礼对仁的重要性,这是通往仁的必经之路。而礼更是为仁的发展做了重要的铺垫。

二、庄子提出的“道家之自然——心斋”

“心斋”就是要保持心的虚静,摒绝任何思虑,“虚也者,心斋也。”亦即“去知”,“黜聪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认知是无限的,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认知,就势必被弄得人疲惫不堪;而疲惫不堪,自然就没有逍遥自在可言。

所以要实现逍遥游,就必须“黜聪明”,“去知”。即使每日“与物相仞相靡,”也不要去认识它,更不要去沦定是非。排除一切外界干扰,消弭一切名利之念,达到“无名”、“无己”。彻底改变“人为物役”的状况,把精神从名僵利索中解脱出来。

三、慧能提出的“禅——顿悟”

禅宗素有“一花五叶”的说法,指的是初祖达摩(一花)二祖至六祖(五叶即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也有人认为是六祖及其门下的五个支派。

禅宗发展到现今,由于该法的特点,在寺庙中已经较少见到,特别是顿悟禅法。民间则有少数研究者,例如南怀瑾、王绍璠、吴铁夫等,其中吴铁夫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发扬顿悟禅法的观点。

四、韩愈提出的“复兴儒学——人性三品”

复兴儒家的独特价值和显着特征在于,它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系统性、根本性、包容性、开放性和实用性。仁是道德的中心观念,价值之源,理想之源。

它注重继承发扬中华古圣先哲的道统即道的传承系统,以道为信仰支柱、根本原理和思想基础,观察、分析、应对修身、做人、做事、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现实问题。

五、朱熹提出的“理学——居敬持志”

居敬持志既是朱熹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他最重要的读书法。 所谓“居敬”,敬,恭敬,就是读书时精神专一,注意力集中。所谓“持志”是要坚定志向。要立定学圣贤之道、修身复性的志向,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㈡ 中国传统十大教育思想是什么

1、因材施教的思想。

作为个体的人是有差别的,智力、经验、认识等都有所不同,因此教育要因人而异,不能一成不变。

2、有教无类的思想。

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不能剥夺任何人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3、学思结合的思想。

只学习不思考会迷茫,只思考不学习就会危险。学习不能机械性死学,要消化、思考,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

4、学以致用的思想。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没有使用价值的学习毫无意义。知识很多不能都学,学习要以应用为导向。

5、重视道德教育的思想。

德育和智育是教育的两翼,只有智育没有德育,对社会的危险性更大。

6、重视自我反省的思想。

吾日三省吾身,反省之于个人就像老师之于学习,是自我教育的过程。一个人只有通过不断地反省总结,才能矫正自己的不足。

7、强调担当与责任教育的思想。

与知识比起来,责任和担当更重要,教育的首要社会目的就是教人有责任心。

8、强调立志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树立远大的志向,明确学习的目标,才能有恒心、有毅力去努力学习。

9、树立终生学习、以民为师的理念。

学习不分高低贵贱,不懂就要请教,要敢于向不如自己的人学习。不学习就会掉队,活到老学到老。

10、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及对个体的促进作用。

教育不仅是一个人的事,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一个社会的事。

㈢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行是知之始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也叫起源论,陶行知认定教育来源于生活,主张教育要依靠生活,改造生活。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场所论。认定社会本身就是一所大学校,主张教育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应济社会的需要。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认定在生活中教法、学法、做法是不可分割的。主张事情是怎样做的,学生就应该怎样学;学生是怎样学的,教师就应该怎样教。教法和学法都来源于做法,统一于做法。

具体理念:

1、“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2、“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3、“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4、“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5、“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6、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7、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3)教育思想理念是什么扩展阅读:

陶行知认为教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学,而教师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来。不仅教师要教学同时也应该学习。也就是说教师教的与学生学的是联系的,相关连的。同样的,教师所教与自己所学的也要联系在一起。如果教师做好了,教育的关键所在也就解决了。在当时所处的时代里,陶行知勇于实践和探索,将自己的理论真正应用到教育实践中。

他发表了许多着名论文和讲话,比如《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行是知之始》等。他否认了王阳明所说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言论,并在其基础上认为应该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将自己的思想注入中国教育事业中,为中国现代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陶行知有这样一则教育学生的故事: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男生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高兴地又掏出第二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男生惊讶地看着陶行知。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

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颗糖果递过来,说:“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没有多的糖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㈣ 教育理念有哪些

(1)以人为本

21世纪的今天,社会已经由重视科学技术为主发展到以人为本的时代,教育作为培养和造就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以促进社会发展和完善的崇高事业,自然应当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因此,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贯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它更贯注人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

更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禀赋和潜能,更重视人自身的价值及其实现,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高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自身的发展与完善。鉴于此,现代教育已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并日益融入时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们的青睐与关注。

(2)全面发展

现代教育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因此它更关注人的发展的完整性、全面性,表现在宏观上,它是面向全体公民的国民性教育,注重民族整体的全面发展,以大力提高和发展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民族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包括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为根本目标。

表现在微观上,它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与完善,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己任。这就要求人们在教育观念上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由专业性教育向通识性教育的转变,在教育方法上采取德、智、体、美、劳等几育并举、整体育人的教育方略。

(3)素质教育

现代教育扬弃了传统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与吸纳的教育思想与方法,更注重教育过程中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工作及其内化为人们的良好素质,强调知识、能力与素质在人才整体结构中的相互作用、辩证统一与和谐发展。

针对传统教育重知识传递、轻实践能力,重考试分数、轻综合素质等弊端,现代教育更加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锻造,全面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主张能力与素质是比知识更重要、更稳定、更持久的要素,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来抓,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强化素质为基本教育目标,旨在全面开发学生的诸种素质潜能,使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提高人的整体发展水准。

(4)创造性

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重要转型之一,就是实现由知识性教育向创造力教育转变。因为知识经济更加彰显了人的创造性作用,人的创造力潜能成为最具有价值的不竭资源。现代教育强调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高度创造性的过程,以点拨、启发、引导、开发和训练学生的创造力才能为基本目标。它主张以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手段和优美的教育教学艺术来营造教育教学环境,以充分挖掘和培养人的创造性,培养创造性人才。

现代教育主张,完整的创造力教育是由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格)与创业教育(指在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与创业人格)二者结成而形成的生态链构成。因此,加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并促进二者的结合与融合,培养创新、创业型复合性人才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

(5)主体性

现代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它充分肯定并尊重人的主体价值,高扬人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并发挥教育主体的能动性,使外在的、客体实施的教育转换成受教育者主体自身的能动活动。主体性理念的核心是充分尊重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教”始终围绕“学”来开展,以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内在潜力与学习动力,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客体变成积极的、主动的主体和中心,使教育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自觉的活动和自我建构过程。

为此,它要求教育过程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倡导自主教育、快乐教育、成功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等新颖活泼的主体性教育模式,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

㈤ 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是什么

父母总是想把最好的都给孩子,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有出息的人,但是很多父母都没有正确的教育理念,使用错误的教育方式导致失败的教育孩子。为此,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希望可以帮到你!

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一、快乐
父母带给孩子的第一要务是快乐。请先把你其他所有的期望、要求、意愿放下,先看看孩子是否快乐?

他的童年快乐吗?他闷空现在快乐吗?他和你在一起感觉十分舒适惬意吗?他觉得你爱他吗?他觉得家是是他最快乐舒适的地方吗?

要是他怕你,甚至怨你,恨你,感觉自己的家是自己最不想呆的地方,那就要正视了。你再谈期望、责任、将来,这些都是奢谈,都是你的臆想。你已经毁了孩子的人生,并将继续毁掉他的将来。

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都和孩子在一起,倾听孩子的心声,鼓励孩子,给孩子以信心。孩子的心灵充溢着爱,积极的一面自然会慢慢散发出来。
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二、品性
但对孩子的爱,不能是溺爱,而要注重品格的提升。一个感受到爱、幸福和快乐的孩子,在生活中以身作则,给他传递差罩坦正能量。在与孩子的互动、活动中,给孩子灌输正确的价值观。

比如尊重、自信、坚持、宽容、友善等等。前提是在给予孩子快乐的基础上。如果你带给孩子的是恐惧、怨恨,你强调这些正能量的东西,只能适得其反。

快乐是雨露,品性则是阳光。有了这两条,孩子即使禀赋一般,资质一般,能力一般,但至少已经具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和一个相对幸福的人生了,不是吗?至少已经不会让你因为他而忧伤了不是吗?
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三、能力
能力这个东西,一部分靠禀赋,一部分靠努力。理论上,一个孩子的天赋越高越好,越努力越好。但如果孩子不快乐,就失去了根本;如果孩子品性不良,那么他的未来更让人担忧。

可能他的人生,有一天就会出偏差。因为你个人禀赋和能力再强,如果与社会背道而驰,那么你的成功不会是一个赐福,而像是一个诅咒。可能有一天就会为此付出代价。

在快乐和品性的基础上,发展的天赋和能力,将是一个赐福。虚桐他就像风行于水上,会飞得更高,走得更远。你不怕他,有一天会跌下来,摔得很惨。

所以我们对孩子的培养,首先强调的是快乐,其次是品格,最后才是能力。现实中,我们华人家长往往是对孩子强行硬塞,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让他们培养这个培养那个,却忽视了孩子的快乐与品格,是雨露与阳光的事实。

没有雨露和阳光,对孩子是拔苗助长,他的成长是晦暗的、枯萎的。

下面是对孩子大一些的时候,应该进一步有的教育理念:
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四、欲望
孩子大一点,就有了自主的意识。什么是“我”,“我思故我在”,但之所以能却分不同的“我”,是每一个“我”都有独立的欲望。欲望并不是一个邪恶的东西,它是生命的本质,社会发展的动力。

我们做父母的,常常去干预孩子的正常欲望,想吃,想睡,想玩,想交女朋友,都是正常的。正是欲望的满足,可以让孩子感到快乐幸福。欲望,也给孩子带来动力,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潜力。

也是通过欲望,我们可以发现孩子的兴趣。一个总喜欢踢球的孩子,可能在踢球方面有一定的天分,在这方面他感觉快乐和自信。

对孩子欲望的束缚,不仅让孩子感到不快乐,而且抹杀了他的动力、潜力和兴趣。欲望里,也会产生志向、野心和抱负,对这些的追求,将改变孩子一生的命运。如果过度打压这种欲望,那么就把这些能改变孩子命运的东西,一并打压了。

正如带给快乐不能变成溺爱,不束缚孩子的欲望,但是也不要让他的欲望完全不受控制。注意这个度就好了。
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五、挫折
人生有欲望,这个欲望得不到满足,受到挫折是常态。小到圣诞节得不到一个礼物,大到追求一个异性失恋。父母不和、身体缺陷、考试不及格等,都会让孩子产生极大的挫折感,给自己留下一个个阴影。

一般我们父母教育子女,只是告诉孩子受到挫折是正常的,要鼓起勇气面对挫折,把挫折当做一个挑战。但实际上,孩子们再次受到挫折后,往往十分泄气,从而产生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可能贯穿于他的一生,塑造自己的性格,影响到未来的成功和幸福。

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因告诉孩子,挫折滋生智慧。当你的欲望得不到满足而产生挫折的同时,别忘了,智慧之光,正穿破缝隙,进入你我的心中。也就是受到挫折之日,正是产生智慧之时。

比如孩子第一次碰火烧到手,如果理解为一次挫折的话,那么孩子知道火是高温会灼烧事物,就是同时产生的智慧。负面的教育是哇哇大哭从此怕火,正面的教育,从此理解为什么火可以用来烧饭做菜,可以想到利用火来驱散野兽,逃避敌害,攻击敌人等智慧的东西。

追求女生失败,是一次挫折。负面的影响,是自卑、消沉,但如果孩子理解这是一次产生智慧的机遇,那么应该对自己的魅力有个清醒的认识,是容貌、品格、性格、能力,哪一方面不能让对方动容?会去了解他喜欢的男孩子类型,并积极改变自己。

这就是挫折产生的智慧。
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六、智慧
最后一个关键词,正是智慧。在这个世界上,金钱、地位、名气,只是狭隘意义上的“财富”,快乐、健康、智慧,是更广义上的“财富”。我们往往教育孩子追求金钱、地位、和名气,却忽略了教育孩子去追求快乐、健康,尤其是智慧。

智慧不是钱,但是它却可以让你感到心灵充盈,快乐满足。就算你有一辈子花不完的钱,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全球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如果你的内心是空虚的,空洞的,那么你的日子也会觉得有无尽的烦恼,索然寡味。

智慧,不仅仅是空洞的知识,它是灵性的东西。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基础上,建立在人生的阅历体验上,建立在思想的探亲上。欲望、挫折,都会给我们带来智慧。

只有智慧,才会让我们感觉更加圆满,让我们感觉充实、快乐、幸福。孩子建立在品性和能力基础上的智慧,不仅将让孩子受益一生,还能给社会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增加社区、社会、国家和人类的福祉。

猜你喜欢:

1. 家长教育孩子的理念

2. 教育孩子正确有效的方法有哪些

3. 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是什么

4. 家长教育孩子的正确观点有哪些

5. 家长教育孩子正确方法有哪些

㈥ 什么叫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即关于教育方法的观念,是教育主体在教学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

教育理念包括教育宗旨、教育使命、教育目的、教育理想、教育目标、教育要求、教育原则等内容。

(6)教育思想理念是什么扩展阅读:

教育理念的特点:

一、创造性

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重要转型之一,就是实现由知识性教育向创造力教育转变。因为知识经济更加彰显了人的创造性作用,人的创造力潜能成为最具有价值的不竭资源。

二、主体性

现代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它充分肯定并尊重人的主体价值,高扬人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并发挥教育主体的能动性,使外在的、客体实施的教育转换成受教育者主体自身的能动活动。

主体性理念的核心是充分尊重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教”始终围绕“学”来开展,以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内在潜力与学习动力,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客体变成积极的、主动的主体和中心,使教育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自觉的活动和自我建构过程。

三、开放性

传统的封闭式教育格局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方位开放式的新型教育。它包括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过程的开放性,教育目标的开放性,教育资源的开放性,教育内容的开放性,教育评价的开放性等等。

开放性使教材内容由封闭、僵化变得开放、生动和更具现实包容性与新颖性;教育评价的开放性指打破传统的单一文本考试的教育评价模式,建立起多元化的更富有弹性的教育评价体系与机制。

㈦ 教育理念有哪些

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发展的理念,素质教育的理念,创造性理念,主体性理念,个性化理念,开放性理念,多样化理念,生态和谐理念,系统性理念。

教育理念如下的基本特点:

(1 )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对教育及其现象进行思维的概念或观念的形成物,是理性认识的成果;

(2 )教育理念包含了教育主体关于“教育应然”的价值取向或倾向,属“好教育”的观念;

(3)教育理念不是教育现实,但源于对教育现实的思考, 是教育主体对教育现实的自觉反映。因此,理论上它们是理念载体即理念持有者对教育的清醒认识,是他们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

(4 )教育理念是个其外延比较宽泛并能反映教育思维一类活动诸概念共性的普遍概念或上位概念,如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主张、教育看法、教育认识、教育理性、教育信念、教育信条等都在理念之中,而理念本身也包含了上述诸概念的共性。

此外,教育理念还以上述诸概念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以示其既有抽象性又有直观性。如教育宗旨、教育使命、教育目的、教育理想、教育目标、教育要求、教育原则等等;

(5 )教育理念之于教育实践,具有引导定向的意义。


(7)教育思想理念是什么扩展阅读:

现代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它充分肯定并尊重人的主体价值,高扬人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并发挥教育主体的能动性,使外在的、客体实施的教育转换成受教育者主体自身的能动活动。

主体性理念的核心是充分尊重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教”始终围绕“学”来开展,以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内在潜力与学习动力,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客体变成积极的、主动的主体和中心,使教育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自觉的活动和自我建构过程。

为此,它要求教育过程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倡导自主教育、快乐教育、成功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等新颖活泼的主体性教育模式,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

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重要转型之一,就是实现由知识性教育向创造力教育转变。因为知识经济更加彰显了人的创造性作用,人的创造力潜能成为最具有价值的不竭资源。现代教育强调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高度创造性的过程,以点拨、启发、引导、开发和训练学生的创造力才能为基本目标。

它主张以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手段和优美的教育教学艺术来营造教育教学环境,以充分挖掘和培养人的创造性,培养创造性人才。现代教育主张,完整的创造力教育是由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格)与创业教育(指在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与创业人格)二者结成而形成的生态链构成。

因此,加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并促进二者的结合与融合,培养创新、创业型复合性人才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