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贯彻我国的教育方针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的变革。要转变教育观念,深入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要调整教育结构,改革考试、评估、督导等制度,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保证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推进素质教育也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教育系统、劳动人事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调整宏观教育结构,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3、大力加强薄弱学校建设,逐步实现“平等受教育”。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人民群众广泛地产生了希望受到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但由于薄弱学校的存在让家长不能放心,于是就出现了“择校”的现象,加剧了“应试”竞争,加重了学生的压力和负担;同时,在客观上也可能进一步加大学校间原已存在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方面的差距,这一切均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4、加快升学考试和测评制度改革科学的考试和测评制度,将有助于弱化“应试教育”的倾向,对推进素质教育起积极的导向作用。
近年来,国家教委一直在研究如何加快升学考试制度的改革,对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等各个层次上的升学考试工作都做了认真研究和改革试点的部署。小学升初中制度改革的总的原则是实行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要努力使义务教育阶段九年成为一个完整的学段,中间再没有选拔考试。
5、抓好课程教材和教学改革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教师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着眼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加强对实施素质教育整体教学工作方案的研究和实验,注意学科之间的相互衔接。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特别是课堂教学,要运用一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更多的独立思考问题与自我发展的机会,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和成长。
6、加强师范教育与教师在职培训,提高整体师资队伍的水平与质量。
实施素质教育,最终要落实到学校、落实到教师,体现在学生身上。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校长和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校长的教育质量观和价值观,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师行为。教师更是素质教育的直接组织者和实践者。为了提高教师素质,必须加强职前师范教育与教师在职继续教育,并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希望各级师范教育系统、教师培训系统都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切实改革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对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的师资。
7、切实建立素质教育的督导评估制度。
8、进一步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产生“应试教育”倾向的一个重要社会原因是我国社会用人制度还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在我国劳动力和人才市场尚未完善的条件下,学历往往成为判断人的知识能力的唯一标准,这种学历本位的用人制度与“应试教育”中追求高学历、重书本知识轻实践能力,是紧密联系着的。
因此,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积极而稳步地推进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条件。国家教委要配合劳动、人事部门逐步实行学历与能力并重的用人制度,重学历但不唯学历,重在真才实学,还应加快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为全体受教育者都能提供成才的机会和条件。
在我国跨世纪的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过程中,基础教育领域有两个核心的问题:
1、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这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2、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这两者都离不开素质教育。我们相信,在全国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配合下,关系祖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高质量基础教育,即一流素质教育一定能够在全国得到成功的实施。
㈡ 如何贯彻教育方针学后心得
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就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适合学生的教育是好的教育,好的教育是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就要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努力地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是育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所以,做教师首先做人师,又做经师。做人师,做教师首先教人做人,我作为教师的教师更要先做人。要有较高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积极的思想政治表现;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方向,坚决拥护改革开放方针,深化教育改革,全身心投入教育改革、课程改革之中。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彻策党的教育方针,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教育、教学、教研、教改工作中,在以德育为首的前提下,促进学员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为人师,就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教人先正己,要胸怀坦荡、仪表端正、言语行为规范、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谦虚,甘于奉献、发扬风格。要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坚持真、善、美,远离并反对、抵制假、丑、恶。为人正直、办事公正、对人诚实、讲究诚信、乐于助人、与人为善。对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对他人,尊重、关心、爱护、积极帮助、助人为乐。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饥逗备人格影响学员。唯此,人生才有意义,只有这样做,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为人师,就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把教育事业当谋生的职业,而把教育事业当做自己的事业。教育事业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之一,教育是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重要阶段。教育与其他社会要素相比,远非从属者,反成统领者,一切皆由教育所缘起。教育可塑造人类的灵魂,也可以挽救失落的灵魂。在未来社会发展和人才成长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服务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基础和前提。热爱所教的学科,对自己所教的学科都不爱的教师,绝不会教好本门学科。只有热爱所教学科,才能以更指搜积极热情钻研所教学科。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自身的学科,特别是研究人的心理、人的精神、人的灵魂。人之所谓人是因为人与其他动物相比,人有思想、有精神、有灵魂。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只有掌握教育规律,掌握教育理论、理念,才能搞好教育教学工作。
做经师,教人做学问,首先我自己就要不断地追求学问,要精通自己所教学科,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没有精通的业务知识和渊博的学问,就不配人师。教人做学问,烂毁自己必须有学问,这是基本常识。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在知识日新月异时代,要不断开拓和更新自己的知识,要不断吸呐古今中外的文明成果,然后把它奉献给学生。当然要讲究方法与艺术。惟有这样才能深入浅出地教学。
㈢ 最新党的教育方针
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必须深刻把握其科学内涵:
一是要更加深刻地把握教育工作的性质作用。既要从宏观上把握教育工作的政治属性,把握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显性价值和对社会发展的隐性价值。
正如本次《教育法》第四条修订时强调的那样,教育“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二是要更加深刻地把握教育的完整内容。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是教育方针的重大而明确的指向规定。这一指向规定既是针对一些学校事实上实行的不完全教育的弊端,也慎誉脊是针对当前社会和当代青少年的特点和某些不足,更是面向未来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四是要更加深刻地把握教育的目标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现在的青年学生正处于“当打之年”。能否培养他们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对我们今天教育的考验。我们要以“面向学生的未来而不是我们的过去”的负责精神,切实做好培养人的工作。
㈣ 新时代如何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落实党的教育方针:1、体现在学校办学方向,学校章程中,以教学为中心实施素质教育、科研新校,质量强校。2、立德树人,学校德育处要以思想政治工作统揽全局,德育为首。3.党建引领,推动教育方针落到实处,牢记党的优良传统作风。4。与人上体现五并举,培养好人,在新时期学校五项管理,“两减”工作中让学生健康成长
㈤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党员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怎样做
作为一名党员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学党章、守纪律,立足岗位,表现自觉性,保持先进性,体现奉献性。为此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严谨治学,开拓创新
在业务上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教师传授的都是新知识,而其教授内容必须准确科学。作为一名合格的党员教师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严谨自律的科学态度治学,恪守学术道德,抵制学术腐败,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努力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应用技能为导向,勇于投身教学科研创新,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紧跟学科前沿,创新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应当有渊博的知识,通达的学识,应当能够对知识的严密系统有通透的理解,如此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知识才能被学生所理解接受,并转化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完成知识传授的过程。
总之,作为一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都应该时刻牢记:共产党员,不仅仅是一种荣誉,一种骄傲,更代表了一种责任,一种将我们的一切献给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的责任!只要我们每一位党员教师牢记自己是诚心诚意为学生、家长谋利益,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就坚如磐石,党就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让我们每个党员教师都行动起来吧,将“学党章 守纪律”活动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从思想上入党,从行动上入党,始终保持党员先进性,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道路上贡献我们的力量!
二、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坚守党的纪律,党员教师要在思想行动上严格要求自己。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平时密切联系家长和团结同事;将广大教职工的心声反映给党支部,做党和群众的桥梁。
三、淡泊名利,乐于奉献
树立远大的事业理想和职业目标,确立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做到脚踏实地,乐于奉献,静心教书、潜心科研、热心服务、专心育人,以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坚守一个教师对国家、对社会、对教育事业的职责和神圣使命,在谋求国家和人民利益中去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在踏实工作中勇于奉献,有大局意识。在关键时刻,当学校需要时不计个人利益,挺身而出,应难而上,勇挑重担。梁启超告诉我们“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是中国职业道德的两大准则。”作为一名党员老师就应当有勤于奉献的精神,只有勤学、勤思、精益求精,才能知道理解的更多一点,在如海的知识面前谦虚一点,在学生面前从容一点;在物质不富有时精神丰富一点。“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劳的,一年又一年精心耕作、无私奉献。
四、关爱学生,依法执教
作为党员教师,应在关爱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无私奉献的过程中体现崇高师德。毛主席曾经说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师就是一只燃烧的蜡烛,在工作中发挥出自己的光和热,为学生带来光明,打开学生的每一个心灵之窗。教师应该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用自己的真爱去打动每一个学生。所以教师在教学生的时候,先要教自己,做学生喜爱的教师,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即使自己油尽灯枯,也要对得起每一个学生,使他们都能健康地成长,不愧对自己的师德,不愧对自己的灵魂。
平时心系学生,主动关心学生,多为学生和教师做实事,好事。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循序善诱,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探索并遵循教学规律,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出自内心的爱护学生的行为和举止,会叩响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会使学生懂得和接受你的教诲。作为教师,对学生应充满包容和关爱,既要喜欢“春光”,又要容得下“乌云”,“金凤凰”固然可爱,而“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因此对学生要“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序、严而有恒、严而有方”,不仅要做为人民服务的教师,更要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㈥ 联系实际谈大学生如何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1要坚持育人为本的原则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强调的是一种行为方式,人生准则;唤起的是人的良知,彰显的是人生自律的力量,倡导的是社会主义的法治观、道德观。历史与现实都已反复证明,遵纪守法的本源是道德良知。人要自爱,要爱他人,起码应该做到“不逾矩”,敬畏法度,在法纪允许的范围内活动。因为法律和纪律是为了维护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而制定的,神圣庄严,不可违背,不可侵犯,所以才要自觉用法纪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对违纪之行、“越轨”之事,不想干、不愿为,从而保持人格气节,创造美好人生。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社会主义事业的骨干力量,能否自觉地用法纪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出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热爱祖国落实在培养“四有”新人的伟大实践之中。坚持德育为先,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把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当作头等大事来抓。认真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大学生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
2领导干部、教师要带头学法、用法和守法
在一个法治国家,人人都应敬畏法律,视法律为神圣的准则。法律就是公共道德,法律既是每个人的行为标准,同时也是对违反行为标准的惩罚标准。法治社会,你遵纪守法,法律就保护你,保障你的权益;你胡来蛮干,法律就会惩戒你。每个人都严格遵守法律规范,社会才能文明进步。遵纪守法是具体的,要落实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遵纪守法是长期的,要持之以恒,贯穿始终;遵纪守法是自觉的,要转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我们每一个人,不仅自己要做到遵纪守法,而且要影响和教育周围的人。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一定能营造一个学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的良好氛围,营造一个守法用法、严格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营造一个维护法律尊严、弘扬法治精神的良好氛围,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领导干部不仅是公民道德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参与者和实践者,而且领导干部掌握着人民赋予的权力,具有更多的资源,在社会上也具有更大的影响和作用。他们的道德水准对全民道德建设影响深远,关注并推动他们个人素质的提高,是我国道德建设中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说,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官气正则民风清,官德毁则民德降。因此,领导干部要自觉用“八荣八耻”修身正己,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引领整个社会风气好转。
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守法,既是提高领导干部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学法、用法、守法的需要。 为此,必须大力加强“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要让每一个社会成员学法、知法、懂法、守法。
在高等学校每一位教师应当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归根到底是一个人影响一个人、一片人影响一片人的人带动人的过程。践行“八荣八耻”,榜样的影响和带动至关重要。父母对子女要言传身教,古人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要为子女做榜样。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教师的人格和道德素养对学生、乃至社会影响极大,教师只有具备真善美的荣辱观,才能教育感染学生。
3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律建设,培养大学生争做遵纪守法的楷模
“教育只能是教育工作者集体的事业”,这是教育家马卡连柯的至理名言。集体事业,就要发挥集体优势,追求整体效益。教育工作者必须学会超越自我,克服嫉贤妒能的思想,充分协调合作,排除追名逐利、拈轻怕重的市井心理,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以高度的自觉性和实干精神,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
教育工作者应当身体力行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以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取信于学生、家长和社会。在教育管理中,要言行一致,求真务实,有诺必践,杜绝招生、考试、收费、就业、基建等工作中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现象;在教学工作中,要认真负责,脚踏实地,以真教人,不敷衍塞责、虚华浮夸、得过且过;在教育科研中,要实事求是,严谨治学,恪守学术道德,尊重他人成果,不剽窃,不舞弊。每一位教师应使自己成为一个楷模和示范者,营造“风正、气顺、心齐、劲足”的和谐氛围,实践“忠诚敬业、求是创新”的价值追求。
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课程建设,任课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注重以身边的案例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争做遵纪守法的楷模。践行“八荣八耻”,培养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意识。坚持言行一致、知行合一,慎独慎微,防微杜渐。
高等学校在培养学生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让大学生正确地树立社会主义荣耻观,学以致用、思而醒之、明而践之,成为遵纪守法的楷模,认真践行和发扬“八荣八耻” 社会主义荣耻观,为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