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什么什么什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这是高校思考、谋划和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逻辑起点,也是必须牢牢把握须臾不可动摇的正确政治方向。高校只有抓住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才能真正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在“双一流”建设中,上海交通大学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推动办学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精心打造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培育新时代具有深厚家国情怀的栋梁之材。
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之路上,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回答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时,也要用“四个自信”强基。我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独特的制度优势,是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优势所在。
上海交通大学高度重视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观塑造,坚持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四位一体”的育人理念,并把价值引领作为育人的灵魂和主线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场域和各个环节。
2. 标题 如何理解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
如何理解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
对于拥有14多亿人口的中国来说,教育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承载着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指明坐标方位,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在此之前,首先我们要知道“教育”的含义,以及当前我国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
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相对于“教育”二字的复杂,“人才”两个字从甲骨文到简体字都更加简单,但其中的寓意并不比“教育”二字少。
首先,从字形上“人一定是站着的”,做人一定要能担当、抗事,有责任感,不被困难压倒;
其次,人是弓着身子的,表示了要谦逊、低头、虚心,人永远要知道“自己什么东西不知道”,对所有事物都保留敬仰和敬畏的心态,这个时候人才有发展的空间;
最后,要伸出手,要能够帮助别姿扰人,相互帮助才是人能够生存发展的关键。
“才”字的甲骨文从字形上看,是一个向上长的木头,既能作为屋子里支撑的柱子又能作为顶在屋子上面的梁,这样的木头就叫“才”。
“才”字也有两个关键点,
一方面,从过程上来说,这个木头是吸收了阳光雨露逐渐生长的木头,所以能够成才也不是一步到位的,是要经过不懈的努力,一点一点成长的;
另一方面,从功能上来说,这根木头是能担当大责任,能扛得住大压力的关键重要材料,这样的木头才能叫“才”。
将“人”“才”二字以词组来看,也有了另一重解释。所谓人才,首先拥有作为人的责任感、谦逊且能够互助等特质,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慢慢成长能够担当大任,这样的人才能够称之为“人才”。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现在的年轻人,聪明程度远超之前,但由于教育理论、模式、实践等多层面的问题,导致教育出来的更多是无法承担社会责任的“废柴”而不是人才。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国家和社会急需一类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的数字化人才来满足行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