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都有哪些养成教育
扩展阅读
送同学小礼物送什么 2025-02-02 09:53:46
k线基础知识什么是k线 2025-02-02 09:48:57

都有哪些养成教育

发布时间: 2023-08-27 17:37:45

⑴ 养成教育内容是什么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的教育。

中小学教育即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初步的智力培养。这既是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得以全面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对中小学生进行“两全”教育的具体措施和手段。

我国针对所在山区学生“性子野、习惯差”一实际情况,在“重视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上做了一些较为实在的具体工作,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上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养成教育要多肯定孩子

每个人都有被肯定的心理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儿童对自己的评价大多源于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如果周围人给他的评价是积极的,肯定的,那么他就会觉得自己能行,就会在生活中树立起自信心来。

反之,如果周围的人总是给他传递一些消极的评价,孩子们就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从而在心理上产生自卑感、无能感,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一次小小的赞扬、鼓励,对孩子的影响有时候是终生的。

⑵ 学生养成教育八大内容

小学生“八大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一、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1、经常使用“您好”、“谢谢”、“请”“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在校在家都用普通话。2、待人有礼貌。见了客人主动打招呼,起立让座,沏茶倒水,客人走时要送出门外,并说“再见”。见到老师要问好,行少先队队礼或鞠躬礼。3、每天佩戴红领巾、胸卡、穿校服,少先队干部要佩戴标志,衣冠整齐、干净。4、在走廊内要轻声慢步,上下楼梯要靠右边,不在楼道内大声喧哗,追逐打闹。5、不欺负、不侮辱小朋友,不给别人起绰号,也不叫别人的外号。6、不带禁带物品。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读书声音要洪亮,充满感情,使用普通话。2、读书、写字做到“头正、身直、足平、臂开”,姿势正确,书写工整,卷面整洁。3、上课前做好课前准备,准备好本节课所需书与文具。4、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提出问题。5、认真完成老师布臵的各种作业、书写要工整、规范。6、写完作业至少从头到尾检查一遍,确认没有错误后才可收拾,要让家长检查、自己改正,严肃、虚心、认真、负责。三、培养良好的健体习惯1、能早起晨练,为一天的学习生活提供充沛而旺盛的精力。2、按时上两操,做操态度认真,姿势正确,做到“快、静、齐”。3、排队上操、升国旗,上下学的路队要整齐有序。走路抬头、挺胸,步伐有力,精神面貌良好。4、挤时间以各种方式锻炼,坚持每天“阳光体育一小时”。四、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1、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饭前便后及时洗手,睡前洗脚。勤剪指甲,勤洗头,勤洗澡。保持个人卫生。2、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主动捡拾废物,能自觉维持教室和卫生区的环境卫生。五、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1、每天利用午读时间读书,并且每天坚持课外阅读二十分钟,多读书,读好书,与图书交朋友。2、读书时,勤做笔记,注意积累材料,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3、按时借阅图书,并做好读书笔记。六、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1、在家里,帮家长收拾饭桌、扫地、抹桌凳,择菜等,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2、在,认真做好值日,服从组长分配,与其他组员合作,共同完成清扫教室、卫生区的任务。3、自己洗手、洗脸、洗手绢和小衣服。自己削铅笔,自己叠被子,叠衣服,自己收拾床铺,整理书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七、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1、在家里不任性,自己的行动应事前告诉家长,外出前及回家后和家长打招呼。2、未经允许,不乱动乱翻别人的东西,进入他人房间先轻敲房门,别人同意后才可以进入。3、按时作息,早睡早起,每天保证八个小时的睡眠时间。4、注意关心国家大事,每天收听、收看新闻。5、每日三餐按时进食,不挑食,不偏食,不吃零食,不暴饮暴食,朴素节俭,不乱花钱。6、不过早到校,计算好到校所需时间才离家;放学后不在校内逗留,及时回家。7、谦虚、诚实、待人诚恳,与人交往重信用,答应别人的事要尽力做到,说做一致,不说谎话,不骗人,有错就改,八、培养良好的安全习惯1、遵守交通规则,上下学靠右行,不闯红灯,不在路上追逐打闹。2、注意安全,不玩火,不玩电,不乱动家用电器,不做有危险的游戏。3、注意饮水安全卫生,不喝生水。4、学会如何预防传染病,学会防骗,学会地震和各种灾难来临时时如何保护自己。5、不进营业性网吧、歌厅、台球馆。

⑶ 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

1、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

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善待他人;谦恭礼让,注重礼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学会感恩;团结同学,真诚相待。着重培养学生遇见师长 、同学、朋友能主动问好;说话文明,举止得体;在校园内及校外公共场所自觉遵守秩序,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

2、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引导学生科学预习、规范书写、广泛读书、积极思维、踊跃表达、主动学习。着重培养及时预习、复习,上课专心听讲、勇于提问、勤于探究、乐于合作,规范读写姿势,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及时整理错题、总结反思等学习习惯。

3、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

引导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有秩序,作息有规律。着重培养学生按时作息,劳逸结合;合理饮食、不乱吃零食,穿着得体,不乱花钱;勤做家务,积极做力所能及的事;文明上网,不登录浏览不健康网页,不沉迷网络游戏,不随意发布、传播不良不实信息。

4、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

培养学生养成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定时理发、早晚刷牙、衣着整洁、饭前便后洗手、爱护眼睛、坚持做眼保健操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乱涂、主动捡拾杂物等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

5、安全自护习惯的养成。

教育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识,形成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着重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争道抢路,主动礼让;不玩火,不玩水,不玩电,不玩危险物品;不做带有危险性的动作,不参加危险性较大的活动,不随便轻信陌生人等安全自护习惯。

6、为人处事习惯的养成。

教育学生养成言而有信,不说谎话,不弄虚作假,考试不作弊;惜时守时,做事有计划,讲究方法;勇于负责,做了错事能主动承认并改正;借东西要按期归还,损坏了要按价赔偿;与人友善交往,不打人骂人,不随意给别人起绰号,不歧视老弱病残。

(3)都有哪些养成教育扩展阅读:

养成教育的意义: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⑷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包括那些方面

(一)举止文明的习惯
举止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
细化目标: 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3、自觉使用 “请”、 “您好”“谢谢”、 “对不起”、 “再见”等礼貌用语。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5、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6、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7、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8、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9、集合做到 “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采。
(二)诚实守信的习惯
对一个人来说, “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 “人格力量”。
细化目标: 1、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2、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3、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话。
(三)尊重他人的习惯
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与受人尊重一样,尊重他人是我们的需要。
细化目标: 1、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2、用心听对方说话,不要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3、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4、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5、未经允许,别人的东西不乱动。
(四)守时惜时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从小懂得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从小养成守时惜时的良好习惯。
细化目标:1、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2、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溜达玩耍。3、回家后,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事当天毕。4、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
(五)懂得感恩的习惯
学会感恩是人性的体现,懂得感恩是责任的要求。懂得感恩已成为时代 的呼唤,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
细化目标:1、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顶撞父母、老师。2、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主动给老人洗脚、捶背、夹菜等。3、主动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4、孝敬父母,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5、要尊重环卫工人、交通警察的劳动。
(六)勤俭节约的习惯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目前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刻不容缓。
细化目标:1、爱惜学习用品,不在课本上乱写乱划,不随便撕扯作业本。2、不随便向家长要钱,不乱花钱买零食、玩具等。3、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饭菜。4、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关紧开关。5、对自己、他人、集体的财物要爱护,轻开关门窗,轻拿轻放物品。不在桌子上凳子上乱写乱划乱贴。
(七)遵守秩序的习惯
规则和秩序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则。没有秩序任何集体活动都无法开展。
细化目标:1、每天佩戴校牌和红领巾(或队徽)。2、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3、上下学排路队,红灯停,绿灯行,不乱穿马路,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过路口,注意避让车辆。4、购物、上车时自觉排队,不插队,集会时按指定位置就座。在公共场合遵守纪律,不大声喧哗。5、爱护学校、公园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乱踩绿地,不随手折花枝,不乱涂乱划。
(八)勤于动手的习惯
自己动手可以提高学生自理自立能力。
细化目标: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房间叠被褥,自己洗衣物。2、利人利已,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九)锻炼身体的习惯
健康的身体,是学习、工作、成才的基础。锻炼身体不但能让身体结实健康,还能磨炼人的意志。
细化目标:1、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课内外文娱、体育、科技活动,做好“两操”。2、学习运动常识,做好自我保护。3、在运动中要听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在活动中不做带有危险性的动作,不参加危险性较大的活动。
(十)讲究卫生的习惯
讲究卫生是每一个人应有的生活习惯。在现代社会中,小学生养成讲究清洁卫生的好习惯特别重要。它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既体现了良好的个人面貌,又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
细化目标:1、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睡前刷牙、洗脸,身体无异味。2、饭前便后洗手。3、定期整理和清洗书包。4、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见到废纸等垃圾物要主动捡起放到垃圾箱里。5、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贴、乱挂。6、不在小摊上买零食,不吃变质食物,不喝生水。

⑸ 养成教育包括哪些内容

养成教育包含的内容有:

1、 以培养全体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文明、礼仪等行为习惯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深入开展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促进学校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2、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3、抓好四种习惯的养成,即学习行为习惯、生活行为习惯、安全行为习惯、文明礼仪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的意义

教养最先来自于家庭,学校起到的只是深化巩固的作用。但是我们有些家庭只重视孩子的分数,不重视教养,致使孩在教养上存在不少问题。

很多孩子存在着:对人不感激,对物不爱惜,对己不克制,对学习不努力的现象。不少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只知接受爱,不知爱别人。不少孩子,缺乏刻苦精神、独立精神,缺少责任心、义务感。可见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⑹ 养成教育有哪三类。

“三养成”教育内容如下:

(1)养成“守公德”的好习惯:仪表整洁,衣着庄重朴素,身心健康,开朗乐观,积极向上;尊重和关爱他人,能很好地使用礼貌用语,待人有礼貌,见到长辈、同学能主动问好,能和同学友好相处,知道谦让,乐于助人;遵守校规校纪,诚实守信、爱护环境,爱护公物。

(2)养成“勤学习”的好习惯:将学习视为己任,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3)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初步了解必要的劳动基本知识,有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自觉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用实际行动爱清洁,讲卫生、勤劳动,在各项活动中长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