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面对不同的天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自然教育
孩子的教育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德智体美劳还包括自然教育。因为每一个生命都需要与大自然进行亲密的接触,我们通过与大自然的接触,才能够更加清楚的明白生命给予的意义。家长可以陪伴孩子一起出去旅游,让孩子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猜世的美好。但是有一些家长由于工作比较忙,时间比较少,所以没有太多的时间带孩子一起出去玩。但是大部分都是借口,其实可以推掉一些工作来,抽出一些时间陪伴自己的家人和孩子的。就让小编来带你一起看看面对不同的天气,如何对孩子进行自然教育吧。
㈡ 想让孩子了解大自然,家长该如何对他进行自然教育
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他们对于自己的孩子可以说是有着很高的期望,同时大部分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今后的生活当中茁壮成长,以及在学习上能够比他人更加优秀,但是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如果想要自己孩子能够充分的了解大自然,那么就需要在日常生活当中给孩子更好的自然教育,要知道孩子如果在日常生活当中拥有一个良好的自然教育,那么就会使得他们对大自然变得十分的亲近。
当然对于家长们来说,如果家庭条件允许的话,完全可以给孩子们在庭院里开阔一个地方,让他们自己进行家庭园艺的展示,要知道孩子们在亲自动手的过程当中能够更好的融入整个大自然,这样就能够使得他们了解到更多关于自然的知识,从而接受更好的自然教育。
最后就是对于家长们来说,完全可以在下小雨的时候带自己的孩子漫步在宁静的雨中,往往在这个时候家长们千万不要担心自己的孩子淋雨会感冒,同时让自己的孩子漫步在这小雨的天气当中,能够使得他们的全身心更好的融入到这个自然环境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孩子们对自然的渴望更加强烈。
㈢ 自然世界是儿童智慧的无尽源泉,该如何进行自然教育
从一般意义上来看,幼年是儿童认知学习和行为习惯构建的最佳时机,这个时候他们对未知充满了渴求,他会接受你所传达的一切东西。
但是很多家长都无法真正在这个最佳时期进行一个非常正确的教育。因此就出现了很多那些急于帮忙过分帮忙的家长,不仅没有达到一个好的教学效果,反而帮了倒忙。那么如何进行自然教育呢?
一、家长的错误行为。
首先不得不承认关于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方面。很多家长和教师都是一种一无所知的状态,他们大多数时候都以为自己是正确的,他们可以很好的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实际上他们的行为不仅对孩子没有什么好处,而且伤害是很大的。我们时常会看见一些家长,因为孩子做错了某些事情而对他进行批评,因为他做对了某些事情而进行过分的夸赞这种事情都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影响。每个孩子的心理发展方向都不太一样,很多时候我们对于他的行为更好的做法应该是不予作出评价。对于一个真正会教育孩子的人,他更多的是引导而不是对他定义某些东西。
自然教育绝对是一个顶尖,而且好用的教育方式也逐渐让人们所接受和采纳。
㈣ 家长可以如何对孩子进行自然教育
●和孩子一起种菜养花
大自然的事物,其实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所以乐乐爸爸就在阳台上和孩子一起种起了一些蔬菜,养了一些花,每天都和乐乐一起记录着那些绿植的生长过程,观察它们每天的不同状态,从生根到发芽,从开花到结果。
乐乐虽说经常会宅在家,但是却能够通过阳台这一缕小角,体会到自然植物的生长过程,并且,从中知道食物的由来、植物的习性等等知识。
在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孩子能够得到很多的好处:
①增强孩子的观察能力:孩子每天对那些绿植的观察过程,其实就是一种观察能力的锻炼,通过夜以继日的观察,孩子能够逐渐的自主地总结出观察植物所需要的技巧,从而无形中提高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观察效率,让孩子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事物的观察要点。
②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孩子每天坚持观察绿植生长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品行的磨炼。一个人要是能够每天坚持做一件事, 那么这个孩子的性格就会变得逐渐坚毅、有耐性、更有大局观。
③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在观察植物的同时,孩子还需要动手去维护绿植的健康,比如在种下种子之前,需要对种子进行处理,之后需要将种子埋在合适的土壤中,还需要每天按时给绿植浇水、晒太阳等,并且还需要根据绿植的不同生长情况,及时的调节浇水量、日晒量等。这些,都能够极大地增加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无形中得到锻炼。
④让孩子更加珍惜粮食、尊重生命:孩子种植蔬菜的行为,能够让孩子直观地明白食物的由来,知道食物是来之不易的,所以能够很好地激发孩子对待粮食的珍惜心理。另外,孩子通过观察绿植、种植绿植、维护绿植,也能够慢慢地体会到生命的意义,知道生命的坚韧与脆弱,对生命产生应有的尊重心理。
●与孩子一起进行垃圾分类
国家早先就已经提倡垃圾分类的,将垃圾有效地区别,更便于进行针对性的处理,不仅能够维护自然环境,也能够增加垃圾的处理效率,减少现有在资源的浪费等等。
而垃圾分类这件事,也是在家就能做的,所以,乐乐的爸爸每天都要和乐乐一起对家里的垃圾进行分类。
最开始的时候,乐乐爸爸就带着乐乐一起买了组合式垃圾桶,然后将不同的垃圾桶贴上了标签,并且和乐乐一起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将对应的垃圾放置在对应的垃圾桶内。
乐乐爸爸知道,如果自己不坚持的话,乐乐可能会新鲜一段时间就忽视了垃圾分类这件事,于是乐乐爸爸就以自己为典范,告诉乐乐这并不是心血来潮,不但坚持引导乐乐进行垃圾分类,还买了一些关于垃圾分类的科普知识书籍,以及垃圾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类书籍,让乐乐打心底认识到垃圾对于自然的危害,这样乐乐才能够将垃圾分类这件事重视起来,并且逐渐的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自然教育不只是花花草草,还是日常习惯
很多人觉得,自然教育就是接近大自然,就是要有花花草草,就是要和环境、风景什么的搭上关系。其实并非如此,自然规律也是自然教育的内容,而自然规律存在于世界的任何角落,所以,孩子的一些 日常习惯培养,其实也属于自然教育,教育孩子通过尝试而获得自己的能力。
在野外的自然教育中,孩子通过在野外艰苦的条件下,激发自身的潜力,从而提高自身的能力,比如孩子的动手能力、体能、感知觉等等。但其实,这些能力的激发,在家里也是可以进行的。
当孩子到了一定的成长阶段时,其心理和生理条件就能够支持孩子获得一些新能力,比如孩子在周岁左右就能够自己行走,孩子在一岁半左右就能够自主饮食,孩子具备基本肢体协调能力之后,就会自己穿衣服,孩子建立了劳动意识之后,就能够洗衣、打扫家务等等。这些看似和森林大海毫无关系的事情,其实也是自然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的能力提升环节。
写在最后
自然教育是随处可行的,不拘束才是自然教育的特点,作为家长,当我们没有条件将孩子送到大自然中去感悟的时候,就需要学会抓住生活中的点滴场景,实现居家自然教育,让孩子得以更全面的成长。
㈤ 简述卢梭自然教育的方法原则
(1)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中心思想是教育应当服从“普遍秩序”,即客观规律。实际上有两层意思:一是教育工作有规律可循,教育者应当遵循;二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应当探求教育的规律。
(2)要根据人的自然本性和年龄特征进行教育是他的教育要适应自然原则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他说各级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以及已有的知识循序渐进地教学。
(3)夸美纽斯关于教育要适应自然的原则,其中心思想是教育应当服从“普遍的秩序”,即客观规律。它包括:教育工作应该是有规律的,教育工作者应该遵守这些规律;既然教育是有规律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发现、探明这些规律。
二.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1)自然教育的基本含义:自然教育理论是卢梭教育思想的主体,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即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
在卢梭看来,人所受的教育,也就是自然教育、人为教育、事物教育。我们应该以自然的教育为中心,使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将这三方面教育相配合并趋于自然的目标,才能使儿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卢梭所说的“自然教育”就是服从自然的法则,顺应儿童天性发展进程,促进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教育。在他看来,如果以成人的偏见加以干涉,结果只会破坏自然的法则,从根本上毁坏儿童。教师的作用只是要防范不良环境的影响,是消极的,因而他常提及“消极教育”。
(2)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调和发达、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不受传统(等级职业)的束缚,按本性发展;第二,不依附于他人,能够自食其力,具有独立性;第三,具有社会适应性,能够承担社会责任;第四,体脑发达,身心健康,具有独立思考能力。
(3)自然教育的方法原则:①正确看待儿童,这是自然教育的一个必要前提。②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遵循自然天性的教育。成人不干预、不灌输、不压制,让儿童遵循自然的率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