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培养幼儿良好品德的教育方法
一、渗透日常生活
1、利用节日活动,进行德育教育如"三o八"节进行爱妈妈、爱阿姨、爱奶奶的教育:节前,老师向幼儿介绍节日的名称、日期,同时,要求每个幼儿在家了解妈妈、阿姨、奶奶的辛苦,从中使幼儿萌发尊敬妈妈、尊敬阿姨的情感。节日当天,小朋友亲手为妈妈进行打扮,还用语言表达了对妈妈的祝福和热爱之情。使幼儿懂得了尊敬妈妈等长辈,并且明白了表达感情要付之行动的道理。 "十o一" 国庆节来临,我们结合亲子活动,设计"制作五星红旗"的主题活动。通过对国旗的制作过程 ,知道了国旗对于我们的意义使幼儿萌发了爱国旗、爱祖国的情感。
2、在一日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比如,幼儿在课间玩玩具时,为争夺玩具发生争吵,这时教师就根据情况适时进行团结礼貌的教育,主动认错的教育,互相谦让的教育,讲文明的教育;在睡眠、进餐时,根据孩子的具体表现,教育孩子睡觉时不影响别人、睡姿要正确、进餐时不讲话、不剩饭菜、饭后漱口、便后洗手的良好生活习惯;针对家长反映的孩子买零食情况,教育孩子不乱花钱、吃零食对身体不好的教育。当发现幼儿有拔小草或揪小花的行为时,要对孩子进行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方法
3、在室内教育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利用 讲《小猪变干净了》的故事,并结合教唱《小朋友爱清洁》的儿歌,来教育幼儿爱清洁 、讲卫生,知道为什么饭前便后要洗手;并运用了有关礼貌教育的诗歌《请、对不起、谢谢》和故事《讲礼貌的小白兔》来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孩子们都能较好地使用"再见"、"对不起"、"没关系"、"谢谢"等用语,并把它们运用于家庭和幼儿园生活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适合幼儿的主题活动。如:我在班里,组织了"我很能干"的劳动活动,帮助幼儿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开展"争当环保小卫士",另外,因为幼儿劳动意识还不强我班进行了值日生安排,轮到哪一组的幼儿值日的时候,他们就会主动的帮助老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助老师扫地、收拾玩具图书、叠被子等等,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与集体荣誉感。 教师们还利用活动室的区角,建立了 "娃娃家"、"阅览室"、"我是小小音乐家"等活动角,孩子通过阅读图书、听音乐、玩积木等活动,通过书中、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去认识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事情,如:故事《小鸭上来了》中的小鸭子不小心掉到了一个坑里,很多小动物帮小鸭从坑里出来,反映了乐于助人的典型。孩子通过读、听、看建立一种正确的道德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我们每周都有一个教育主题,且将科学、体育、语言等各门学科有机结合起来,紧紧围绕主题精心选择教材,认真确定教学目标,使德育教育渗透在各门学科之中。像《伟大的祖国》、《让我帮助你》、《我爱我的老师》、《做个诚实的孩子》等主题都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好内容。
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方法
二、教师的示范教育
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应该成为幼儿的一面镜子,向幼儿灌输任何东西,自己都先做出好的榜样,严格要求自己,作孩子的表率,努力培养孩子好的品德,就会为他们美好的前程创造条件。让自己的一举一动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由于幼儿年龄较小的缘故,他们离开家庭、离开父母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老师就成了他们唯一的依靠。这就要求教师要象妈妈一样去细心呵护、关心、帮助每一个孩子,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精神环境,用爱心去温暖孩子的心田,孩子在获得爱、感受爱的同时,逐渐也学会了如何去关心、帮助别人,同时一种互敬互爱、懂礼守纪的良好个性、行为品质也在逐渐的形成。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意识到自身行为的榜样作用,加强品德修养和心理修养,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态度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
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方法
三、建立家园互动桥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大家都认可一句话:"最了解孩子的莫过于父母"。所以,作为孩子的父母,要身正,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或许我们的一句话、一个手势、甚至一个眼神就会影响甚至改变他们的一生。特别是家庭成员间在生活中应相互尊重、相互谦让,与邻里、同事友好相处,关心别人,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在生活中无形的为孩子做出榜样。有的家长脾气急躁,只要孩子犯错了,不管什么原因,先劈头盖脸的责骂一顿,或者是暴打一通。这样家庭的孩子很容易丧失自信,不愿意去改正错误。而有的家长却"性情温和",无论孩子犯了什么样的错误,他都会"耐心细致"的说教,哪怕是同样的错误短期内重复发生了若干次。这样家庭里的孩子很容易形成错误的道德判断,认为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是爸爸妈妈说教过了那么事情就此完结了。所以父母应从家庭实际出发,根据孩子身心发育的特点和品德形成的规律,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抓起,对孩子进行生动的渗透性的道德启蒙教育。
幼儿期不仅是开发智力、发展能力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幼儿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幼教工作者,必须明确幼儿园品德教育目标,以德育为主线,带动其它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2. 怎样对孩子进行道德品质教育
到底小孩从小要怎么教育才好呢?
1、品德教育,不论孩子的学习是否优秀,孩子的品德都不要出问题,所以要从小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品德观念,见到长辈要问好,要懂得照顾比自己年龄小的弟弟妹妹,要懂得不能浪费,不论家里有钱没钱,都应该买需要的东西,而且不要以为的追求品牌和档次,衣服舒服就行,吃的东西有营养就可以。
2、技能训练,孩子一定要有自己的生活技能,从小就应该让孩子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要学会帮助家人做家务,要学习如何待人接物,如果跟朋友相处,另外还应该培养孩子学习一些简单的才艺,这样孩子在跟同龄人在一起的时候会更加的自信。
3、语言表达能力,孩子会不会说话也是很重要的,有些人虽然会说话但是说出来的话会让人觉得非常差劲,如果自己的孩子也发展成这样肯定是会让人非常的心塞,所以要让孩子知道怎么说话可以令人心情舒畅,怎么说话可以不惹人讨厌,不要让孩子养成倔强自我中心的脾气。 教育孩子是一个非常大的课程,不是只有学习成绩这么简单,应该从生活中点点滴滴做起,要先以自己的行为来告诉孩子怎么做是对的,只有做到这些才有资格谈论教育孩子。
3. 学龄前孩子如何进行品德教育
第一,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
游戏活动不仅符合幼儿的特点,也是幼儿认知世界、改变自己的重要活动。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引导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要团结合作,懂得谦让,树立儿童正确的道德观。例如,在游戏活动中,如果一个幼儿不小心碰到另一个幼儿,教师要引导幼儿说:“对不起。”让被碰到的幼儿说:“没关系。”通过使用礼貌用语,来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并逐渐养成习惯。
第二,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儿童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要渗透品德教育的内容,以此来提升幼儿的道德品质。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关于品德的小故事,并在结束后问幼儿:“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呀?”让幼儿在小故事中受到品德教育的熏陶。
第三,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品德教育。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生活的点滴细节中渗透品德教育,才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要在一日生活中时刻渗透品德教育,如在入园时养成主动问好的良好习惯,吃饭时教导幼儿不挑食、不剩饭,洗手时教幼儿有秩序的排队,午休时教导幼儿不要打扰别人休息等。此外,还可以通过生活设施渗透品德教育,例如在水龙头旁边贴上“节约用水”的标语,在楼梯上粘贴“靠右行”的标语等。
第四,在传统节日中渗透品德教育。
传统节日是宣传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好时机,教师可以在节日期间积极开展一些关于品德教育的活动。例如在植树节带领幼儿一起参观植树活动,养成幼儿热爱劳动的品质,在母亲节和父亲节让儿童为父母制作贺卡,养成幼儿孝顺父母的品德,在国庆节带领幼儿画一幅献给祖国的绘画,以此来培养儿童热爱祖国的精神品质。
总之,幼儿存在的问题往往与道德品质密不可分,在结构化面试中,考生要对题目中幼儿出现的问题作出准确判断,一旦与道德品质相关,就应该在答题中采取有效手段,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