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请问学前教育(师范)是什么意思
学前教育属于师范类,毕业之后可从事幼儿教学工作
2. 学前教育是什么专业
学前教育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教育学类专业
一、学前教育专业简介
(一)、专业介绍
学前教育专业(四年制师范类本科)
(二)、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学前教育系前身是淮南师范学校幼师班,院校合并后于2004开始专科招生,2007年开始本科招生。目前4届在校本科生共有500多人。设有“少儿艺术教育”和“早期教育”两个专业方向。2013年学前教育专业被批准立项为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8年被批准立项为校级教师教育示范专业。
(三)、课程介绍:
1、核心课程: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课程论、学前教育史、幼儿园游戏理论与指导、学前儿童语言、社会、科学、数学、音乐和美术教育。
2、主干课程:教育原理、心理学基础、幼儿教师师德修养与专业发展、幼儿教师口语、学前教育史、学前课程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幼儿文学与创作、学前儿童游戏、幼儿园实用现代教育技术、幼儿园班级管理、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3、专业技能课程: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声乐、钢琴基础、幼儿歌曲弹唱与即兴伴奏、舞蹈基础与形体训练、儿童舞蹈、民族舞蹈、美术基础(色彩、图案)、简笔画技法、书写(三字)、幼儿园手工制作与环境创设等。
4、方向课程:儿童舞蹈创编、儿童歌曲创编、儿童体操创编、儿童剧实务与指导、0-3岁婴幼儿喂养与护理、0-3岁婴幼儿玩具与游戏、0-3岁婴幼儿发展与教育、0-3岁亲子活动设计与指导等。
5、选修课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学前教育政策法规、蒙氏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幼儿园活动案例评析、幼儿园公共关系与人际沟通技巧等。
3. 师范类学前教育是什么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有关机构的教学、研究人才。
学前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首先是由德国教育家F.W.A.福禄贝尔提出的。他在夸美纽斯和法国启蒙思想家J.-J.卢梭的影响下,又接受了瑞士教育家J.H.裴斯泰洛齐的儿童教育思想。于1837年在布兰肯堡创设了一所收托1~7岁儿童的教育机构,1840年命名为幼儿园(Kindergarten)。
(3)怀远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学前教育专业的知识技能:
1、掌握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幼儿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的基本能力以及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技能;
3、具有编制具体教育方案和实施方案的初步能力;
4、熟悉国家和地方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4. 师范类学前教育是什么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有关机构的教学、研究人才。
学前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首先是由德国教育家F.W.A.福禄贝尔提出的。他在夸美纽斯和法国启蒙思想家J.-J.卢梭的影响下,又接受了瑞士教育家J.H.裴斯泰洛齐的儿童教育思想。于1837年在布兰肯堡创设了一所收托1~7岁儿童的教育机构,1840年命名为幼儿园(Kindergarten)。
扩逗兄展资料:
学前教育专业的知识技能:
1、掌握学贺指亏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幼儿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的基本理禅神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的基本能力以及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技能;
3、具有编制具体教育方案和实施方案的初步能力;
4、熟悉国家和地方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学前教育专业
5. 学前教育专业是什么专业
学前教育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教育学类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保教机构、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其他相关机构从事保教、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1]
学前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首先是由德国教育家F.W.A.福禄贝尔提出的。他在夸美纽斯和法国启蒙思想家J.-J.卢梭的影响下,又接受了瑞士教育家J.H.裴斯泰洛齐的儿童教育思想。于1837年在布兰肯堡创设了一所收托1~7岁儿童的教育机构,1840年命名为幼儿园(Kindergarten)。福禄贝尔系统地论述了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内容和方法。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是渐进的过程,教育应适合儿童的发展,教育应以儿童的自主活动为基础。他重视游戏的教育价值,把游戏作为幼儿园的主要活动,还设计了一套游戏和教学材料。他的主要着作有:《人的教育》(1826)、《慈母游戏和儿歌》(1843)、《幼儿园教育学》(1862)。虽然福禄贝尔教育理论中有唯心主义观点,但他在实践上和理论上推动了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
19世纪后期,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发展,为揭示学前教育的规律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促进了学前教育学的发展。“新教育”运动中学前教育的代表人物,意大利教育家M.蒙台梭利和比利时教育家O.德克罗利,通过对学前教育的研究和实验,提出了自己的学前教育思想和理论。蒙台梭利提出:学前儿童经历各种敏感期,易于学习某些知识和技能;教育主要在于提供适合于儿童发展的环境,通过儿童的自由活动促进自我发展。她强调感官教育,并设计了一套游戏和教学材料。但她的训练方法比较机械,脱离儿童的实际生活。德克罗利也主张为儿童提供适当的环境,但他认为儿童应在集体中活动,在实际生活中学习,“让儿童在生活中预备生活”。他的教育体系以 3个过程为基础:观察,联想,表现(通过活动,通过口头语言、文字和手工来表示)。他还重视并亲自编订了一些教学游戏。蒙台梭利和德克罗利等人推动了学前教育学的发展。中国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注意到设置学前教育机构。康有为、蔡元培都曾提出儿童公育的主张。20世纪初,各地先后设置了少数幼儿园。中国学前教育理论和幼儿园的实施方面,先仿效日本,后学习欧美,受教会的影响较大。当时还有一些教育家致力于研究和创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学前教育。其中陈鹤琴创办了南京鼓楼幼儿园,对幼儿园的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和设备进行了实验研究。撰写了《儿童心理之研究》、《幼稚教育》、《家庭教育》等着作。同时,陶行知创办了农村和工厂幼儿园,发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幼稚园之新大陆》等着作。张雪门主办香山慈幼院的北平幼稚师范学校,并出版了《幼稚园教育概论》、《新幼稚教育》、《幼稚园的课程》、《幼稚园组织法》等着作。这些着作为建立中国学前教育学迈出了第一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前教育工作者总结本国学前教育的经验,并吸取国外有益的经验,在教育实践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进一步科学地揭示了学前教育的规律。对幼儿园一日教育过程的组织,儿童生活护理和身体锻炼,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语言和智力的发展以及幼儿园常识、体育、 音乐、 美工、 计算各科教学法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和幼儿师范学校编写了学前教育学教材,这些都推动了学前教育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