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传统教育对孩子有什么好处和作用
扩展阅读
儿童怎么种瓜 2025-02-03 22:36:27
基础阶段怎么组织施工 2025-02-03 22:34:53

传统教育对孩子有什么好处和作用

发布时间: 2023-08-23 18:25:46

‘壹’ 传统教育的优点

传统教学的优点:
1.简单方便。教师只要依进度把教材讲解清楚就行了,免去了找资料、做课件等繁琐的工作过程;
2.经济快速。可以大班上课,且一节课可以讲解很多的内容与技巧;
3.省时省事。直接讲解结果可以省掉学生摸索的时间,甚至省掉实验或操作等麻烦之事;
4.可以应付考试。只要针对考题类型加上大量反复练习,对任何考试均有一定的效果,特别是,对需要记忆事实或熟练技巧的考试尤其有效。
传统教学的缺点:
1.教师作为知识的“仲裁者”,对知识的“正确性”具有最高权威;
2.教师的教学以知识传递为主,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情意发展和价值观的形成关注不够;
3.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控制者,对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进程、结果和质量评定都实施严格的控制,教学过于程序化和模式化;
4.教师与学生缺乏双向信息和多向信息的交流;
5.传统教学效率低、学习效期短,往往辛苦教会的东西学生很快就忘掉。

‘贰’ 您认为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哪些益处

传统文化的学习的好处有增强孩子的文化自信,提升孩子的辩证思维,让孩子学会感恩图报和孝顺父母的规矩,让孩子更加理解父母的期望与文化传承,让孩子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优秀精髓。
1.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它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一种统称。
2.学习传统文化的意义有对自我的精神提升,传统文化,它让我找到自己的根;对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团结,中国传统力量之大几乎就是一个民间宗教。宗教是让让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因;有志之士考虑如何传承并推动文化的自新。

3.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思想,并不是中华民族的古圣先贤自己发明创造出来的,而是他们发现的天地万物的真理。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根脉,是我们与先人隔千年而对话的时空隧道,不管时间再久远,精神割不断。

‘叁’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如下:

1、有助于文明传承,感染幼儿心灵

中国传统文化所承载的文化价值体系和道德伦理观念,对于儿童的人际沟通、社会交往、习惯养成和道德品质的塑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慎悉租。此外,在传统文化和文明精神的滋养、感染和熏陶下,幼儿的幼心会逐渐成熟,更有利于幼宽兆儿良好意识和优良素质的形成。

2、融入多元文化教育内容

对幼儿来说,他们的思维一般比较活跃,而且淘气活跃,尤其是对一些较为热衷于传统节日的人来说,在传统节日文化的陆脊辅助下,通过对节日文化的外延拓展,它延伸到幼儿园的活动中,组织幼儿在丰富的节日文化氛围中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意识到文化内涵,有很强的必要性。

‘肆’ 对幼儿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对幼儿有什么的影响

为什么要让孩子
学习传统文化?
1、能够让孩子清楚的知道,我们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后续的发展。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英雄形象与内容都和历史不符,小朋友很容易造成误解。但学习传统文化能让孩子正确的重视和深知中华民族的来源去脉。
2、能够让孩子明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要求孩子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家孝顺父母,在社会上忠于朋友忠于国家,最终成为国之栋梁。

3、能够让孩子了解儒家思想。
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对传统文化一知半解,或者只了解冰山一角,中国的儒家思想已经存在失传的危险。因此更应该抢救性的保护并让我们的下一代传承下去。
4、能够让孩子受到系统的教育和了解民族尊严。
国外的文化不断冲击着我们中国文化传统,我们不反对国外先进的文化理念,但首先应该让中华传统文化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念形成于小朋友的脑海中。
5、能够让孩子意识到中国的伟大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让孩子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至少能够让孩子热爱这个国家,让他们知道传承是不能轻易更改的。

学习传统文化对孩子的能力
有哪些积极影响?
1、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华传统美德的18个德目中,有三分之一是关于行为习惯的,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劳节俭、诚实守信、谦虚礼貌等待等,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既要靠家长和老师的正面引导,也要靠国学知识的熏陶。
2、有助于开发孩子的记忆力。
记忆力是人生学习和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智力因素,人的记忆能力在两周岁前就已经开发了65%,到6岁时开发至80%,孩子的记忆力是非常惊人的。因此,有效利用学前时间,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来开发孩子的记忆力是很必要的。

3、有利于帮助孩子识记和理解文字。
一个读了三年国学的孩子,识字量基本能达到4000多个字,现在小学六年的语文教育,孩子也只能认识2450个字而已。所以,读了三年国学的孩子的语文程度,可以达到高中生水平,甚至一些聪慧肯用功的孩子已经达到大学中文系的水平。
4、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孩子在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能够把握读经“一心二用”的特点。通过背诵,锻练了幼儿的记忆能力,并随着年龄增长和对经典的进一步理解,大大提升孩子们的分析判断能力。诵读国学经典的同时,也可以积累大量的优美语句,提高作文水平。

‘伍’ 传统文化在幼儿园的教育意义

在幼儿园的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在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活动,我们认识到环境和氛围对人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在幼儿阶段要注重为人处世和修身养性方面的培养,《三字经》《弟子规》分别注重人与人相处的礼仪、礼貌和告诫人们继承传统美德,在修身养性的同时,消除不切实际的欲望。做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更应该将这些国学传统传承下去。不管是琴棋书画,还是文化遗产,都可以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老师在给他们讲解这方面内容的时候,让幼儿在学习国学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在实践中自己去体悟国学饱含的美好,从而达到培养幼儿良好的审美观的目的。
经过千年沉淀中华文化凝聚了古代文化的精髓,源远流长,使我们中华儿女为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感到自豪。幼儿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更加应该把这份自豪继承下去,在幼儿园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能从小就培养孩子对国家的情感,从小就让幼儿认同自己的民族爱上自己的国家。
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选择
1、幼儿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应符合时代特征。国学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无可厚非的,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是撼动不了的。幼儿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应符合幼儿发展特点。启蒙阶段的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处于一种具体形象的阶段,抽象思维并不全面。我们都知道汉字是从甲骨文演化而来,其抽象性较强,而且古文都是文言文的形式,对于还停留在对语言学习过程中幼儿来讲,他们理解能力还很弱,所以要尽量选择一些浅显易懂的文章和文字,才能符合幼儿当前阶段的理解能力。
2、环境熏陶与诵读识记。幼儿在幼儿园学习知识,回到家后还需要家长与幼儿园配合,幼儿园教了孩子什么事怎么做,在家应该也和幼儿园保持一致,不然达不到教学的目的。我们可以把《三字经》中某处要表达的内容和幼儿一起制作成海报和挂画的形式,并张贴在幼儿日常生活学习的地方。对孩子的教育不止是在学校里,也不止只有老师教孩子,更多的是需要老师与家长的配合,才能使孩子健康的成长。
幼儿目前对国学的学习主要还是注重朗读和记忆,经过反复的诵读加深记忆,以利于孩子在生活中慢慢理解和运用。主要形式可以老师带着幼儿一起朗读,或者用音频导读,在孩子们都对文章有了一定的记忆后可以集体朗读和个人朗读来加强幼儿的记忆。在朗读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情况跟孩子适度的讲解比较浅显易懂的地方。
3、故事启蒙与游戏巩固。多跟孩子讲国学当中比较简单的故事。在《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把幼儿理解不了的句子换成故事的形式讲,很容易让他们明白其中的道理,这个转为故事的形式可以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爱上学习。玩是孩子的本性,对幼儿的教育大多数是在游戏中进行的。教师可以把国学中的东西改编成小游戏,让幼儿在玩耍的过程中学习,这样记忆会更加深刻。或者用动画片的形式学习会更好,这样学习和游戏相结合,不但丰富了孩子生活还可以激发孩子的特长,提高对学习国学的积极性,达到一举两得的功效。
总的来说,要促进幼儿教育科学、全面的发展,根据幼儿阶段的心理特征与兴趣爱好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清楚中国文化的内涵,实现对经典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并利用文化精粹培养幼儿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