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父母该怎么教育孩子
父母该怎么教育孩子
父母该怎么教育孩子,虽然每个家庭经济状况和教育方式不同,但是父母的目的;都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健康地成长,并且在将来有一番作为,那么,父母该怎么教育孩子呢?
父母该怎么教育孩子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这应该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小细节上。一定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当孩子还小的时候,他很早就开发、设计和锻炼了自己的阅读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当孩子长大后,帮助他养成阅读的习惯,这样他就可以每天花一些时间学习。想想看,一个三口之家正在用自己的书读书。
而且,当你有时间的时候,给自己买各种各样的书。儿童节和春节礼物是各种有趣或有益的书。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孩子们都喜欢学习。它也形成了更好的阅读习惯。它也在促进学习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从孩子逐渐学习开始,他就注意塑造自己的学习习惯,每天回家后工作。在学习新课程之前,课前预习以下几点。立即与他沟通,帮助孩子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应该始终注意习惯性的塑造,梳理玩过的儿童玩具,晚上睡觉前洗脸刷牙。有时候,如果孩子想懒惰,他需要讲道理,告诉他这是不可能的。渐渐地,他同意了这种做法,习惯性自然会产生。
对于儿童的文化教育,我们这一代的父母必须学习和发扬中国文化的传统智慧。我觉得不安全,但我不觉得我创造了一个稳定可靠的整体价值取向来教育我的孩子。
没有必要为孩子制定太高的规定,给他一点随机发展的室内空间,观察孩子的优缺点,然后给予正确的指导。
我想我们都是孩子。我们应该知道孩子们喜欢什么。太多的批评无法与我们自己的实际行动相比,以正确地引导孩子们。
规定成年人必须先做孩子们所做的事情。例如,当我儿子玩电脑时,当他看到一些精彩的部分无意识地走到电视机前时,我纠正了他。
他立即责骂他说:你总是每天在网上玩很长时间,你的眼睛会受伤。为了应对孩子的怀疑,我必须先纠正,用我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孩子。我告诉孩子:看,妈妈纠正了。你也应该纠正它!此时,孩子们很高兴地接受你的建议。
为了更好地开阔视野,塑造孩子在各个领域的兴趣爱好。给孩子报名参加一些兴趣班。孩子们喜欢手工制作物品,所以我给了他原材料,并尽可能地帮助他。
有时候,当我看到他做了一个不太精彩的假装,自豪地向大家展示时,我充满了自豪。我很高兴看到孩子们敢于做,敢于做,亲自制作的过程中得到快乐。
此外,我们也喜欢让孩子们参加一些锻炼。孩子们喜欢跑步和跳跃,这可以加强锻炼,锻炼和健身,快乐。为什么不呢?
总而言之,我们期待着孩子不仅是一个勤奋的孩子,也是一个在勤奋的同时享受生活的人。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这样的困难。有时刻薄的情况超过了损失,而且很多。我一直很担心这一点。
在未来,我会仔细思考:父母不仅要责怪他们的孩子,还要思考,看看问题在哪里,你能找到另一种方法让他们的孩子更容易接受吗?事实上,如果你用心,有创造力,亲子教育也可以很有趣。
在孩子有了一定的阅读水平后,我开始尝试给孩子写一些不同信息的笔记,即使只有一个字段。
有时我会把这个笔记放在孩子的文具盒里,有时我会悄悄地把它放在孩子的玩具盒里,甚至放在柜门、浴室镜子和枕芯上。
孩子们能看到和寻找的地区曾经是他的总体目标。当孩子无意中看到这张纸条时,他会很高兴,同时也会让他仔细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
文本和语言有不同的特点。语言表达转瞬即逝。有时候说几次可能不会留下太多印象。
左耳进右耳出很容易。文本摆脱了这个缺点。只要不破坏,随时随地都可以拿出来看看,每次看到都觉得在回忆。
当然,我印象深刻。与暴风雨般的斥责和斥责相比,这不仅关心孩子的自尊,也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它不仅能让你的孩子更多地了解和关注你的父母,还能迫使你坚持和你的`孩子一起发展。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小纸条的内容将不再是单一的赞扬或批评,而是逐渐扩展到推荐一本书,详细介绍一篇好文章,留下一个小问题,你想用你的大脑回应,甚至讨论一个想法和观点。
内容将逐渐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这也有助于他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来回回,亲子教育也可以增加很多快乐。
我不知道在儿童文化教育中做什么是对的,做什么是最好的,但儿童文化教育的一些领域是相互关联的,有些项目应该根据儿童的气质和特点而有所不同。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安全,有感染力,在监督和冷漠之间找到平衡。
来吧不要气馁,再试一次。你做得很好!我为你感到高兴!人们经常给孩子们这样的鼓励,他们会在人们的支持下迅速前进。
孩子们必须受到鼓励。我们经常鼓励孩子们参加团体活动。回家后,人们会听他谈论他参加活动时发生的事情,并进一步问他一些问题:你今天做了什么主题活动?谁?你有兴趣再次参加这样的主题活动吗?参加这项主题活动的收获和感受是什么?
为什么?引起孩子的兴趣,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因此,每个人的每一次激励都是他发展的催化剂。在学习和生活的许多层面上,我们给了孩子们很多支持和欣赏。因此,孩子们充满信心。我认为他有如此积极的观点是非常宝贵的。
纳美教育最后总结说道虽然表扬和激励非常重要,但有时指责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孩子的学习中,有时他会因为考试成绩少而感到不高兴。然而,我们不应该因此批评他。有时我们会帮助他找到原因,有时我们会提醒他该怎么办。
父母该怎么教育孩子2
聪明的父母教育孩子的两个绝招
一、帮助孩子建立好习惯
有很多家长,一生努力打拼,只为给孩子留下万贯家财,护其一生无忧。但却没想到,钱财这种有量的东西,迟早有一天会被孩子们挥霍殆尽。
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习惯了每日大手大脚的孩子,一旦高品质生活被打乱,到时留给他们的只有堕落和无尽的悔恨。
所以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孩子们百万财富不如给他们几个好习惯。好习惯可以拓宽孩子未来的人生格局,对他们的人生成长及其重要。
阅读的习惯
阅读对于孩子的成长很关键,对学习和人生阅历都作用极大。
孩子有阅读的习惯,不仅在写作上的词汇会大幅增加,而且对于见识、知识的拓展也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吃苦的习惯
不知道家长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当我们给予孩子优渥的物质生活和学习环境时,孩子们往往不会珍惜,肆意挥霍。
这样的孩子除了自私自大、不能体恤父母的辛劳之外,也没有一颗感恩、孝顺的心。
所以,家长们请给孩子们吃苦的机会,让他们知道生活的不易,这样才能理解生存的艰难。
二、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在教育学里,与其苦口婆心劝孩子好好学习,不如建立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如果一个家庭的气氛是和谐有爱的,那对于孩子的教育,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融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紧张,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关键在于身份定位。
不当“领导”,学做“教练”
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父母总喜欢以“过来人”的身份为孩子铺路,告诉他们学什么特长好,看什么书籍有用……
虽说出发点是为孩子好,却丝毫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想法,没有征求他们的意见。长此以往,孩子就会畏惧你,远离你,不会和你谈心,自然对你的话也是左耳进右耳出。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会出现很多难题。这时他们需要有人给他们建议,帮他们指出问题所在,然后一起攻克难关。比起一个要求听话和服从命令的上级领导,他们更需要的是一个贴心教练。
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运动场上的裁判,眼睛时刻盯着运动员,一旦发现有犯规行为,立马给予警告和退场,处理起来毫不心软。而啦啦队则时刻充满活力,为队员们加油鼓气和呐喊助威,给运动员带来自信和动力。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第一次,比如第一次学走路、第一次拿筷子、第一次骑车……可能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摔倒很多次,也会不断重复错误。
这时,家长一定要给孩子一点缓冲的机会,不要开口就是“你怎么这么笨,都几遍了还学不会”。
俗语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家长对孩子的批评除了会让孩子心里难受外,也会让父母和孩子的距离拉远,对亲子双方没有任何好处。
没有谁天生就有做某事的能力,大人都免不了犯错,更何况孩子呢?当孩子事情完成的不够好,我们要多给他们鼓励,保护他们的自尊,帮助他们更正错误。
教育没有想象中的难,不过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家庭的焦点。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怎么科学地在家庭教育中,实现这些美好的愿望?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势在必行。
Ⅱ 浅谈如何在大班幼儿中开展闽南建筑文化教育
建筑是人们的生活空间,其中蕴含着某个特定时代的文化气质。闽南建筑历史悠久,富有独特的地方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建筑技术。经历了千年发展的闽南建筑文化,对于生活在闽南地区的幼儿来说,正是教育的好教材,活教材。大班幼儿已有极强的求知欲望,他们爱学,好问,表现与表达方式呈现多样化,因此,在大班幼儿中进行闽南建筑文化教育,继承、丰富、发展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是可行的,它不但可以扩大幼儿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还能保持和发扬本土民族文化,进而“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培养幼儿从小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自己是一个闽南人、中国人而自豪。 一、在查找、收集相关闽南建筑文化资料中,了解闽南建筑的特色 新《纲要》强调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闽南建筑方面的资料身边、网上颇多。在激发了幼儿了解闽南建筑的兴趣、好奇心及求知欲后,可给幼儿一段时间进行资料的查找、收集、整理。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是主动地了解闽南建筑的特色,而非教师的单调灌输。首先幼儿讨论着,去哪里收集资料,有的说去网上找;有的说“到鼓浪屿拍照片”;有的说问建筑师;家在农村的小朋友则说“到我奶奶家玩,她住的就是以前的大厝”……在幼儿懂得获取答案的方法后,他们就各自行动起来了。对于,幼儿收集来的图片、照片、文字资料等,还要引导幼儿进行分享、整理,归纳共识。于是,我们设立了“闽南建筑资料库”,幼儿对闽南民居建筑最感兴趣,特别是对山区民居、石筑民居、番仔楼、宫殿式大厝、土楼最喜欢。教师在了解幼儿的兴趣点后,可进一步引导幼儿深入地进行探索闽南民居建筑。在探索中,我们知道了,闽南的红砖墙反映着其地域的风格特性,形成了所谓的闽南风格,闽南民居特别是砖石混砌和墙面的装饰及色彩纹样在中国建筑史上有它独特之处,因而有学者认为这个区域的民居是属于“红砖文化区”。因此,从教师激发幼儿探索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到幼儿的主动查找、收集资料,再到教师组织分享、整理资料,提升共识,是一个幼儿与家长、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互动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初步了解了闽南建筑的特色,而且还体验了自主学习的乐趣。 二、在参观、欣赏闽南建筑活动中,进一步感知闽南建筑文化,激发热爱闽南建筑文化的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幼儿对闽南建筑文化的热爱之情,是开展闽南建筑文化教育的重要基础。在收集、整理、分享有关闽南建筑的资料后,根据幼儿的认知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可以通过系列的参观、欣赏活动,让幼儿进一步形象地感知闽南建筑文化,激发热爱闽南建筑文化的情感。如:参观闽南民俗博物馆、参观祖厝、红瓦厝、观看DVD短片、欣赏闽南建筑工艺品等。在参观、欣赏中幼儿发现了许多闽南建筑的特色,如:屋顶四角有龙、麒麟的雕饰;勒脚多用白石和青石来作为装饰,图案图像大部分是虎脚造型、马踏祥云、狮子戏球;窗的种类繁多,有砖构窗、石构窗、瓷构窗、木构窗等,知道了浪式翻滚的浮雕,代表水火相融的和谐境界;八角喻吉祥,圆形喻圆满,钱纹喻财富;红砖所呈现的红色是一种宫廷色、喜庆色;民居外观体现了居住者经济和文化上的身份和地位等等闽南建筑所蕴含的文化。 三、在身如其境的闽南建筑环境中,模仿古代人们的生活,演绎着闽南传统文化 皮亚杰的相互作用论告诉我们,儿童的认识发展是其不断地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是的,环境就像是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默默地发挥着它特殊的、潜在的教育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也有相同的感受,环境的创设有着对幼儿的教育和促进幼儿发展的价值。在带幼儿实地参观“大厝”后,幼儿对古代房子的兴趣更浓了,于是我们发动家长、幼儿一起创设体现“闽南建筑”的环境。首先我把环境分为三大部分,一是空中的二是一米下的墙面三是供幼儿活动的地面空间。在开展闽南建筑文化教育的这个主题中,可把收集的各种闽南建筑的图片、照片按种类分板块张贴起来,如:我们设计张贴了“房子的发展史”、“闽南民居建筑”、“蔡氏古居”、“鼓浪屿建筑博览”、“我家的大古厝”、“土楼建筑群”等。还把幼儿的绘画、装饰、制作的房子展示出来,有些悬挂起来。把活动室划分、布置为:土楼区、红砖坊、手巾寮、天宝寨、诒安堡。在走廊游戏区,设置农家小院、大厝角、茶庄、闽南小吃馆、能工巧匠坊,让幼儿在模拟的古建筑中,进行模仿古代人们的生活,演绎着闽南传统文化。 四、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按幼儿的学习方式传承、发展、创造闽南建筑文化 (一)建构游戏: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建构游戏是幼儿园三大游戏之一,建构游戏动手操作性强,思维构思丰富,深受大班幼儿的喜欢。当对闽南建筑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幼儿很喜欢通过自己的操作来建构这样的传统建筑。在材料准备方面,我们要准备些能体现闽南建筑的材料,如:小石头、鹅卵石、土包、方形的红色插塑、大小不一的红色纸砖、积木、长短不一的木板;还可以是一些幼儿按闽南建筑装色彩纹样装饰好的墙面(纸板)等。在建构时,可从单个的建筑房到整体的建筑群加深,如一间山区民居、一间石筑民居,到整个红砖区建筑群、土楼建筑群、宫殿式大厝、鼓浪屿建筑群等。当然我们不能要求幼儿建构得惟妙惟肖,只要幼儿在其乐融融的动手操作中,更喜欢古代的建筑,更乐意用构建来表现自己对古代建筑的认识,目的就达到了。 (二)美工活动: 用美工的方式来呈现闽南建筑也是幼儿喜欢的方法,除了展示些闽南建筑方面的范画、拍摄图片让幼儿欣赏、绘画外,还可以提供各色颜料,调色板、毛笔、喷刷、白布等,让幼儿调试闽南建筑墙面的色彩纹样;还可以提供各种废旧材料如纸卷、饮料管、包装纸,各种颜色的色纸、吸管、蛋壳等等,让幼儿自主地尝试、操作,大胆地想象、创造。如:幼儿提出要把“聊天吧”改造成具有闽南建筑风格的“房子”,叫“小驿站”,让小朋友可以在“房子”里面聊天、看图书或听故事等。经过讨论后,幼儿决定主要在墙面及屋顶突出闽南建筑的风格,他们找来大纸箱当“墙”,全刷成红色,在条形色纸上画纹理,贴在“墙”面上,使墙划分成一块块红砖,即模仿蔡氏红砖厝的红砖镶嵌风格,幼儿觉得这种方法,比装饰一块块的“纸砖”后,再进行叠高建构“墙”快多了。在屋顶的装饰上,幼儿采用“绿瓦”,在檐角上做起夸张的“起翘”,并创造性地在“起翘”处悬挂用“纸筒”与橡皮泥结合制作成的浮雕挂饰。看着这座“红砖绿瓦”的“小驿站”一幼儿提出,“如果这种漂亮的古代房子能够像现代的高楼大厦一样,建很多很多层,就好了”…..尊重幼儿的想法,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闽南建筑的理解,并捕捉契机激发幼儿的想象,能更好地促使幼儿传承、发展和创造闽南建筑文化。 建筑是一种凝固千年而又有着灵动生命的语言,可以让任何一个时代的子民去解读,闽南建筑更是这种语言里的天籁之音。闽南建筑文化的教育,任重而道远,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之基础,作为幼教工作者,有义务来宣传本地民族文化,让本地民族文化走进幼儿园,但闽南建筑作为一种古老的建筑风格如何与现代建筑相结合,如何让传统建筑文化更贴近幼儿的生活值得我们继续探索。(作者:陈晓霞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实验幼儿园 编辑:ls)
Ⅲ 怎样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所以家长教育孩子学习传统文化很有必要。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教育孩子学习传统文化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教育孩子学习传统文化的方法
◆ 家长要重视传统文化经典教育。家长可以让孩子背诵一些《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唐诗三百首》、《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只要求孩子背诵,不必进行解释。古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 家长还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国学故事,从小培养孩子的历史兴趣,对上下五千年文化有个感性认识。
◆ 教孩子一些待人接物的礼貌礼节。家长结合现代人的伦理规范,教孩子如何与人打招呼、如何迎接客人、如何告别、如何与长辈相处等。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祭祀活动,培养孩子对祖先、天地等的感恩之心。
◆ 可以陪孩子观看一些经典的古装电视剧,帮助孩子了解古人的生活情况。传统文化教育任重道远,需要家长耐心施教。当然,传统文化固然好,但最好用现代人的眼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怎么培养孩子传统文化意识
● 家长有意识的教孩子背诵诗文
在孩子上学之前,台湾父母会有意识教孩子背诵一些浅显的古诗文,会给孩子讲中国的童话和寓言故事。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这也是许多大陆家长所忽略的。
● 家庭重视父子纲常、孝悌之仪
比如在“伦理教育”上,台湾父母非常重视父子纲常、孝悌之仪。很多孩子在外面也会迷恋电子游戏、流行音乐,但回到家里,这些孩子都能对父母有着恭敬之心。一位台湾作家曾讲到台湾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情节:电视机前,一对父子面对两位领导候选人应当谁选争论得面红耳赤,可是一到饭桌前,就“有酒食,先生馔”,立即恢复了传统的礼让孝悌。
● 父母和老师自发创办读经班
台湾社会有一些读经班,其学员大都是未成年人,有不少孩子是低年级的小朋友。台湾父母会主动将孩子送往读经班,他们还会主动联系老师创办读经班,因为他们认为在家学习不如在学堂学的多。
比如,有一个台湾家长非常想让自己的孩子跟有经验的老师学国学,可学员不够,于是家长就主动为老师招揽学员。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学习和背诵国学经典,比如《诗经》、《论语》等典籍。虽然孩子们不会完全理解其中的内容,但通过诵读可以印刻孩子们的心里,但长大后内化为一种气质或精神。
看完台湾父母在传统文化培养上的良苦用心,不少家长依然困惑: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有区分吗?答案,当然有。
小学生以礼仪教育为主
在传统文化中,“修身进德、知书达礼”是孩子上学的首先要完成的任务。甚至《大学》中写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意思就是说,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就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自律自爱,彬彬有礼。这些都是修身的主课,而且应该在小学教育中完成。
“少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这也启发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应该将孝亲、尊师、友爱、勤劳、节俭、礼让、谦和等礼仪融汇进来。这些礼仪大多简明易懂,孩子在小学阶段心性单纯、可塑性强。让孩子每天践行,久而久之自然变成修养的一部分了。
中学生以人格与社会担当教育为主
中学时期,是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时期。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首要的是人格教育。孟子就将仁、义、礼、智等“四端”作为人格标准来提倡。而家长在这个时候,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博爱之心、羞耻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培养孩子有健全的人格后,随之而来的任务是让孩子自我价值与社会紧密相连,勇于担当责任。这个时候,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所存者神,所过者化”等座右铭用来激励孩子养成品德,孩子定将胸有大志。
传统文化对幼儿教育的意义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社会的良知,是文明的根基,我们的一切精神果实和智慧花朵,都是在传统文化的胚基上孕育滋长并逐渐成熟起来的。
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底色教育,环境、氛围、气味等等一切细微的感知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世界观,而同时孩子超强的感悟能力又往往被家长或老师所忽略,总把他们当小孩子看待,认为孩子太小,他们不懂。其实千万不能低估孩子们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孩子们对这个世界的感知能力比大人强很多倍,他们感知世界的方法和方式更无邪、更接近于生命的本源。
俗话说“从小看大,三岁至老”,就是说人在3-8岁的幼儿时期,是形成一个人性情品格的关键阶段,这个年龄段所受到的教育,将对人一生的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毋庸质疑,孩子在幼儿园的成长经历将会伴随他的一生,使他终身难忘。
我国有5000年的历史文明,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现实生活中的待人接物,言行举止,道德规范等,无一不打上传统文化的深深烙印。
对孩子从小教育一些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思想,并不过时;恰恰相反,在当今这个人心浮躁,唯利是图,物欲横流的时代,优秀的传统文化正好如一剂镇静剂,能让人以平静而自信的心态来看待当今社会。能让我们的孩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去面对一切困难和坎坷。
可见,传统文化教育对一个人的思想、性格、品行、礼仪、道德、气质、风度等各方面的塑造,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得我们幼儿家长和幼教工作者引起重视的事情,特别是对人生起步阶段的幼儿而言,是十分必要的。
猜你喜欢:
1. 教师传统文化学习心得
2. 学传统文化心得5篇
3. 传统文化活动经验总结
4.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
5.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3篇
Ⅳ 教育孩子时要做适合儿童的传统文化教育,该如何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