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教育规律有哪些
教育规律有:
1、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生产、经济、文化、人口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2、教育活动与人的发展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3、教育内部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4、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5、中学教育中教育目标与教学、课外教育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6、教育、教学活动中智育与德、体、美、劳诸育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7、智育中教育者的施教与受教育者的受教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8、学生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与学习成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等。
② 世界上最伟大的10个教育原则,看完受益匪浅
在教育这个问题上,老师和家长们总是非常头疼,不知道要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学大教育为了帮助大家教育孩子,为大家带来下面的世界上最伟大的10个教育原则,看完受益匪浅这篇文章,相信对大家会有所帮助。
一、鱼缸法则:心灵的成长需要自由
一家公司里,几条小鱼放在一个鱼缸里,好几年,竟然还是那么小,于是人们认为,这鱼就是这种小个头。有一天,鱼缸被打破了,因为一时找不到鱼缸,于是,就把他们养在院子塘里。没想这些鱼竟然疯了似的长的很大。
鱼需要自由的成长空间,人更是如此。我们常常帮孩子作出选择,选择学校,选择衣服,选择玩具等等,我们常常帮孩子作出回答。因此,孩子没有选择,没有思考。所以,他没有创新思维,也不会有太多尝试。你可以让他学到很多知识,你却无法让他举一反三,也无法让他有更好的想象力。
二、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翁效应):对孩子进行积极期望
罗森塔尔是20世纪美国的心理学家,皮格马翁是古希腊神话的主角。
这个效应,指的是一个积极的期望带来积极的结果的效应。在皮格马翁神话里,他是赛甫路斯的国王,也是位雕像家。他爱上了自己的一尊美女雕像,他期待她能接受他的爱。他的执着的爱,感动了爱神,于是雕像活了,成了国王的妻子。于是有了今天的赛甫路斯人。神话终归博人一笑。而罗森塔尔的试验,却得出了这个效应。他对两组随意组合的学生分别给予积极和消极的评价。在人的心目中,家人、朋友是这种支持力量的核心,家人、朋友的期望支持也更有塑造力。在你挫折的时候,无论是孩子,还是我们成人,对这种力量都非常期待。反过来,缺少这种积极的期望与支持,他就变得消极,或者在挫折后一蹶不振。
三、强化定律
认得习惯是被培养的,无论是无意识的。而事实证明,一个好的习惯,会让人走向成功,或者拥有好的心态。
有一个鲸鱼实验。科学家在水里放一堵玻璃墙,鲸鱼和实物各放在一边。一开始,鲸鱼猛烈的撞击着玻璃,后来它终于发现,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一段时间后,它不再撞击了。后来科学家把玻璃墙拆了,然而,鲸鱼还是像有玻璃墙一样,只在自己那边活动了。
人的行为正如这个故事一样,在一段时间或一些重复的经历后,就被固定起来,就形成了习惯。研究表明,21天就足以形成一个习惯。当然,如果要改变一个习惯,也跟这个习惯形成的时间有很大关联,改变会更难,要花费更多时间。所以,我们要注重孩子的细节,注重引导。一个好的习惯,就是一笔财富,他会享受一生的。
四、狼性法则: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我们常说,学习靠的是兴趣。然而,兴趣来自哪里呢、好奇心的培养,就是让人对一件事物有了解的欲望,进而他就会深入探究、学习。可想而知,如果对一件事没有了好奇心,人就不会主动的进行了解,这个原理,可以用于很多事物上。人与人之间,没有好奇,也许就没有深交;工作上,没有好奇,也许不会有太多投入。因而,保持好奇心,保持你的兴趣,做事情就会投入得多,也会学到更多。研究表明,对任何事物都有好奇心的人,兴趣往往十分广泛,创造力也特别强。
五、南风效应
南风与北风打赌,看谁的力理更强大。他们约定,看谁能把行人的衣服脱下来。北风冷冷的、张牙舞爪的吹,行人把衣服越裹越紧;南风出马了,它徐徐地吹,温暖地吹,直到风和日丽,行人都脱掉大衣。南风胜利了。(这个故事跟太阳与风的故事一样)那么,南风为什么胜利了呢?因为它让人们的行为是自觉的。这种启发人们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达到目的的做法,被称作“南风效应”。
六、自然惩罚法则:让孩子自己承担过错
卢梭认为:儿童所受的惩罚,正是他的过失所带来的自然结果。这就是自然惩罚。用我们的话说: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你的过失,不可能由别人承担。这个方法的另一个方面是:有时候,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如果他觉得少穿一件好,就让他冷着吧。他自己感受经历的东西,往往比我们传教给他的深刻。这也叫自作自受好学习啊。
教育,不光是口头说教,言传身教,影响不可谓不大。当埃迪长大后,他回忆,是爸爸告诉我,人要为自己的错误负责,而不是迁怒于人。
七、尊重法则:心灵的成长需要尊重
鲁迅先生说过:对孩子“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自尊心是不甘落后,相信自己不比别人差的一种 情感 体验。“棍棒出孝子”,这在很多家长心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这带来的是什么呢?孩子小时候的哭声,大一点时的沉默,长大后的倔强。自尊是人生要学的第一个原则。在一个老师的课堂里,老师拿出一本着名漫画家的书,告诉孩子们这本书里的故事,也叫孩子们自己讲一个故事,并让他们画出来。虽然孩子们的故事很不成故事,画的也不成样,老师还是很认真的记下来,并将记下的故事跟画装在一起。他告诉大家,这是你们写的第一本书,现在你们小,以后长大了,就能写出好的书来,也会成为伟大的人物。要让孩子真正长大成人,就应该让孩子从小就“站着”,而不是“趴着”去仰视那些大人物。这种对等的方式,可以让孩子有一个自信的健全的人格。
八、感觉剥夺:自己品尝生活的滋味
通过实践,心理学家发现:感觉是人最基本的心理现象,通过感觉我们才能获得外界的信息,才能适应环境求得生存。大脑的发育、人的成长、成熟是建立在与外界环境是智力和情绪等心理因素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应该让孩子积极感受丰富多彩的外界环境,从环境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很多家长怕孩子吃苦受到危险等,把孩子放在较好的环境里,这样孩子不仅会眼界狭小、心胸狭隘,而且因为缺少很多 社会 实践,对未来多变的 社会 环境将难以适应。
九、路径依赖:从小养成好的习惯
人的习惯就如走路一样,选择了一条道路,人就会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这就是“路径依赖”。好习惯就如路一样,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一头大象,只需一根细绳子就可以拴住;一头小象,既需要用铁链;这就是强制的培养形成的习惯。好习惯就是一个好的思想方法,但能想得到,不等于能做到。从前以为穷人,捡到一本书里,说有一种点铁成金石。他按照书的方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去寻找点铁成金石。他为了辨别是自己曾找过的石头,将那些普通石头都扔到大海里,有一天,他碰到了那块石头,他习惯的扔到海里。回过神来的时候,已经无法再找到了。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所以教育就是培养一种好的习惯。一个好吃懒做、好睡懒觉的人,很难做得到勤奋学习。
十、天赋递减法则:教育孩子越早越好
儿童的潜能培养遵循着天赋递减法则,即儿童的天赋随着年龄增大而递减,教育的越早,其与生俱来的潜能就发挥的越少。在我国国民教育普及的今天,杰出的手工艺人反而少了。有经验的渔夫说,现在像过去那样善于游泳、撒网的人少了,因为现在的孩子十几岁的时候正在读书呢,而水上功夫必须从十岁左右开始练起,这也就能解释,巴西虽不富,但其足球人才却很多的事情了。不少专家认为,钢琴如果不从5岁开始练,小提琴如果不从3岁开始练,就不可能达到很高的境界,也就是说,儿童的能力,如果不在发展期内进行培养,就会出现潜能递减的现象。
世界上最伟大的10个教育原则,看完受益匪浅就是学大教育为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大家在阅读之后能够好好利用这10个原则好好教育孩子,教育孩子一定要认真对待,用正确的方式指导孩子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