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教育惩戒,教师要如何正当使用教育惩戒
教育惩戒不代表体罚孩子,是不可以体罚孩子的,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严肃,要让孩子知道哪件事情做错了,
2. 教师可以对学生适当的惩戒,该如何把握好惩戒的度
教师可以对学生适当的惩戒,要根据情节轻重使用不同的手段,所以老师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要遵守教育部出台的相关“禁止行为”,不要越界。
对于一些教师惩戒学生的正常行为,学校不应该给予教师惩罚,应该支持教师教学。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放心大胆地在教学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不是手脚被捆绑难以施展。在这个过程中,十分考验教师的判断力,希望每位教师能够对学生负责,对教育负责,认真履行责任和义务。
3. 如何把握好教育惩戒的场合与尺度
一、以规矩定方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班集体的发展也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一条清晰地路径,而班规就是实现班级目标和发展规划的重要保障。班主任在建设班级之初,与学生一起制定奖惩分明的班规,并让学生学习和认识遵守与执行这些规章制度的重要意义,是班级管理的必需,也是规范学生行为的基础。
此外,班级在制定相应的奖惩性措施的同时,还要有配套的保障运行制度。制度落实要考学生,特别是班干部和班内的积极分子,教师要充分发挥他们在这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班规面前,人人平等。
教师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引导者,无论你处理班级的大事还是小事,都有几十双明亮的眼睛看着你,一定要做到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备受关注的教育惩戒中更应注意这一点,因为学生最厌烦的就是教师的偏心。
不可否认,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也常犯此类错误,举个小例子,吃饭的时候,看到优秀的孩子吃的多,我都会觉得挺高兴,希望他多吃点,长好身体;相反,要是看到劣迹斑斑的孩子吃的很多,我都会不自觉的开始发出牢骚。其实,我也会经常反思自己的这些行为,只是想尽量做到公平。而这本书,让我更深层次的认识到了不公平对待可能导致的危害。
对优等学生来说也并不是一种好事。时间长了,会使这部分学生产生一种“优越感”,变得盛气凌人,甚至去打击、嘲讽学习比自己差的学生。而后进生经常被老师忽视、冷落,接受教师的不公平对待,他们会受到更大的心灵伤害,有的与教师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参与班级事务更加不积极,有的甚至破罐子破摔。
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明确,我们不能以自己的好恶而厚此薄彼,使哪些不被老师喜欢的孩子处在教育的阴暗角落里。
三、惩戒以尊为重,以爱为伴。
任何教育都应该是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应该尽可能多的尊重一个人,也尽可能多的要求他。
教育之爱是爱与严的结合,惩戒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它更是基于爱。没有爱的情感作为基础,教育惩戒达不到最佳的效果,还有可能由此产生恨。要让惩戒体现出自己对学生的爱,教师首先需要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做到真正为了教育、真正拥有一颗无私的心才行。
四、摆正心态,笑脸相迎。
面对孩子的错误,毫无疑问,我们应对其实施合理的教育惩罚。但是,要取得良好的惩戒效果却并非那么容易。其中,教师的良好心态就是影响教育惩戒是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因素。要保证良好的心态就要做到以下五点:1.要树立正确的学生错误观。2、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教师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
4. 惩戒是必须的教育手段,青年教师怎么把握惩戒的“度”
惩戒权的尺度应该与学生常见问题联系在一起才具有可操作性。惩戒权也必须明确惩戒的最大限度以及超出限度的责任划分。现结合经验举例说明:
1.对于迟到的学生可惩戒的手段依次是:批评督促改正;罚站教室内可监控区域或罚背书,罚作业等;累教不改的可请家长到校协助解决,家长不配合的学校可责令其带学生回家反省,习惯养好了再来上学。
5. 教育部赋予教师惩戒权,老师该如何把握分寸教育学生
我认为老师在成绩学生的过程当中必须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毕竟每一个学生在成长的过程当中都是非常敏感的,只有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才会避免学生的心理受到一定的打击,这需要一个很好的把握才能够既达到教育的目的,又能够很好的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一、教育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惩罚我认为惩罚对于教育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毕竟只有惩罚才能够让学生记住自己所犯的错误,所以才能够在未来更好的改正自己的错误,如果缺乏了惩罚,那么学生的行为就会被放纵的,对于老师不再害怕,那么对于教育是没有任何的好处的。
老师在学生的教育过程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角色,所以在进行惩罚的过程当中,也是需要给孩子留一些面子的,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都会犯错误,这也是人类的天性,所以在惩罚的过程当中必须要考虑每一个孩子的具体情况,虽然教育部给予了这样的权利,但是必须要把握好一个度,才能够对学生的未来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