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育学活动有哪些因素
扩展阅读
泰安经典教育教学怎么样 2025-02-04 07:50:57
酷狗多排歌词怎么设置 2025-02-04 07:50:51
如何劝告爱睡觉的同学 2025-02-04 07:45:56

教育学活动有哪些因素

发布时间: 2023-08-19 21:39:34

⑴ 教育包括哪些基本要素

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主要包括:
1.教育者:就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理解他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任务或使命。那些偶尔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人,不能称其为教育者。所以,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因此,“教育者”这个概念,不仅是对从事教育职业的人的“总称”,更是对他们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这样才能从“类”和“质”两方面来把握这个概念。
2.学习者:比起教育者来,学习者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目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并由此影响到各自的学习兴趣、能力或风格;不同的人在学习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与困难不同,进行有效学习所需要的帮助也不同;不同的学习者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从而影响到他们各自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学习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活动。
3.教育影响: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正是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的统一所构成的教育影响,使得教育活动成为一种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
上述教育的三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各个要素本身的变化,必然导致教育系统状况的改变。不同教育要素的变化及其组合,最终形成了多样的教育形态,担负起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神圣职责。
关于教育学的基本构成要素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三要素、四要素、五要素和六要素说:
三要素说:南京师大教育系编的《教育学》认为,教育活动的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王道俊、王汉澜主编的《教育学》把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分为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陈桂生先生在其着作《教育原理》中把教育活动的要素分为教育主体、客体和教育资料。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的《教育学基础》中认为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四要素说:即把教育活动的要素分为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五要素说:这种观点认为教育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构成。
六要素说:这种观点认为教育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途径和教育环境。

⑵ 教育学中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关于“影响因素”一直是教综里的一个热门考点,大多是以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的,还有一些以多选题甚至是论述题的形式进行考查。但是对于广大考生来说,头脑里装了很多影音因素,到了考场上却提取不出来,甚至出现了混乱、张冠李戴。今天,老师对教育学领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盘点,希望大家能够有针对性的来记忆,注意区别。后边的几个看起来是“依据”,但是经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本质上,谈的也是影响因素,所以就放到了一起。
一、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
(2)环境
(3)学校教育
(4)主观能动性
二、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
(1)社会政治制度
(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状况
(3)人口发展状况
(4)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5)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三、良好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
(1)教师方面
①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②教师领导方式
③教师的智慧
④教师人格因素
(2)学生方面
(3)环境方面
四、制约课程的因素
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1)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性制约学校课程
(2)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制约学校课程
(3)人类文化知识及科技发展水平制约学校课程
五、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1)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
(2)教师的特征
(3)学校的特点
(4)校外环境
六、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1)主观依据
从主观方面来看,教育目的首先是教育活动中人的价值选择。人们在考虑教育目的
时往往会受其哲学观念、人性假设和理想人格等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影响。
(2)客观依据
①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②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
③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
④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七、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特点。
(3)学生年龄特征。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6)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因素。
八、确立德育目标的依据
(1)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2)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
(3)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
(4)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九、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
(1)德育目标——直接决定德育内容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决定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3)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决定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文化传统的制约作用

⑶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教育活动的三大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媒介)

教学过程基本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制约课程的三大因素:社会、知识、儿童

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

遗传(物质前提)、环境(外在动力)教育(主导)、个体主观能动性(内在动力)、社会实践。

教育形式和活动是多种多样的,教育的基本形式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教育活动的参与者、目的、内容、方法以及场所各不相同,但都存在着构成教育活动的最基本的要素。

这些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物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属于人的因素,教育内容和教育物资属于知识信息和物质条件方面的因素。教育的基本要素存在于所有形式的教育活动中。

一、教育者

凡是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担教育责任的人都是教育者。一般而言,教育者主要是指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具有一定资格的从事专门教育教学活动的人。

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广义的教育者指对受教育者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指导作用的人,包括各级教育管理人员、学校教育中的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家庭中的家长、社会教育中的起到教育作用的人员。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处于领导、控制和执教的地位。

二、受教育者

凡是进入学习过程接受教育的人都是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学校教育中是指级各类学校的学生。

在广义的教育中,受教育的对象非常广泛,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身份、不分职业背景,受教育者广泛。在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处于被领导、被控制和接受教育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