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教育最早在什么时候提出的
语源始见于《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教育”成为常用词,则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事情。19世纪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有识之士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守旧势力的干扰,成功创办和推广新式学堂。
随后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对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于1905年末颁布新学制,废除科举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提倡新式学堂。1909年,地方科举考试停止以后,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
教育的逻辑起点自然是人类社会的产生。从猿到人的转变是由于生产劳动,猿在劳动中逐渐形成以大脑和手为核心的主体机制。大脑可以思维,手可以操作,这就使人区别于一般动物而变成“高级动物”。
有了主体机制才有可能成为具有实践认知能力的主体人,人类才能把自己提升为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主体,从而把客观世界变成人类改造和认识的客体。而要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是需要有主体能力才可以的。人类社会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自身存在形式。
教育之“最早”:
1、在我国,最早出现“教育”一词:《孟子·尽心上》。
2、最早对“教”和“育”进行单字解释: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3、最早出现“道”和“德”:老子《道德经》。
4、最早连用“道德”一词:荀子《劝学》。
5、文艺复兴时期,艾拉斯莫斯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
6、英国教育家斯宾塞:19世纪中叶,提出较为系统的课程论。把“课程”用于 教育科学的专业术语《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7、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着:《学记》。
8、最早提出“教学相长”教育主张的着作:《学记》。
9、西方最早的教育着作——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 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10、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着作:凯洛夫的《教育学》。
11、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着作: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12、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着:1929年英国成人教育家耶克斯利出版的《终身教 育》。
13、最早从理论上阐述班级授课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1862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14、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教育家:孔子(中国);苏格拉底(西方)。
15、“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柏拉图。
16、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亚里士多德。
17、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这门课程的教育家:康德。
18、首次指出应该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从学科分类中提出来的教育家:培根。
19、裴斯泰洛齐——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的教育家;西方教育史上第 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20、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该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 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赫尔巴特。
21、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的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
22、第一个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教育家——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
23、最早提出关键期这一概念的教育家——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教育 (汉语词语)
② 怎么样才是“教育家办学”
其实,“教育家办学”既不神秘也不遥远,而是一种常识
发展初期,政治家办学是要求;强国时代,教育家办学是必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造就一批教育家,“教育家办学”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专家很认同一句话:即便短期内不能普遍实现教育家办学,但至少要让教育家精神根植到每个教育人的心底。
| 嘉宾观点 |
教育家与教书匠的本质区别在态度 曾天山
教育家与教书匠有本质区别:对教育的态度不一样。教书匠认为是谋生手段,而教育家把教育当做事业和人生的追求,不计名利、不问报酬。教育家是先行者、发动者、领导者,他有长期实践,有社会责任感、人格魅力、高尚道德、大爱大志。大教育家有六个特征:伟大的社会理想和拯救人类的抱负,天降大任的社会使命感和改造社会的伟大实践,对教育功能的超历史认识,人才培养的卓越成就,坚忍不拔的奋斗意志和不可为而为之的伟大情怀,留给后人永恒的精神财富。
教育家的成长路径、质量决定了未来国家教育质量的走向。要把教育还给教育家,尊重并敬畏教育的价值与规律,不能拔苗助长。
“教育家办学”是一种常识。周培植(下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
呼唤“教育家办学”,核心价值在于尊重、遵从教育本身固有的规律,使教育返璞归真,实现科学、内涵式发展。“教育家办学”既不神秘也不遥远,而是一种常识,是教育本义的理性回归。
当前教师群体中,存在过度职业化、常识薄弱化、教育趋利化、管理行政化、思维积习化等问题。每个教师都有“生存”、“生活”、“生命”三个层面的成长。生命层面的教师,有源自内心的教育理想和发自内心的教育责任,这是“精神”意义上的教师,也是真正的教育家型教师。
我理解的“教育家型教师”,有亲和、智慧的教学气质,有扎根课堂、坚持操守的人格风范,有耐得住寂寞、敢于领先求真的学术追求,有对儿童大爱、把教育当做天职的教育情怀。
阅读史是专业生命发展史 窦桂梅(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
一个老师走向教育家,最基本的使命就是面对鲜活的生命,要为他们打下怎样的底子。教育的本质是让孩子返璞归真、拓宽视野,用最朴素的东西来表达自己。
从教师到教育家,对当下的很多教师来说,可以在以下几个维度上检验一下自己:知识是否贫乏;是否善于表达,教学有无深度、厚度;有没有修养责任心,是不是自我感觉良好,感受能力低下。
大多数老师都有职业倦怠,社会的浮躁也压迫着老师,情绪波动、生活乏味,难于和学生真正沟通。拯救这些的办法有很多,我觉得一个最长远、最好的办法是读书。时刻想着,读书是专业必须的生活、永远的生活。阅读史一定是一个教师专业生命的发展史。
让教师在成长中快乐、愉悦。董诞黎(杭州市长寿桥小学校长)
教育是做人的工作,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需要智慧、适度的自由空间,这样才能有时间、空间去思考、研究、探索。我们希望人的成长过程,是一种符合人性的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不能光为了达成某个目标,抑制老师们对美好、愉悦、快乐的追求。恰恰相反,我们要让老师们在成长道路上体验到快乐、愉悦,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让他们在成长之路上走得更坚定、努力、执着。
我们始终坚持四大理念:需要引领,需要指导,需要交流,需要静心研究。前三者能通过借助外脑、创设环境等方式来运作,然而教师作为成长的主体,如果缺少了自己静心研究这一关键环节,许多工作将会徒劳无功,甚至成为负担。如何让更多教师学会主动成长,让自己的工作变得更有意义和乐趣?那就是引领教师走向研究道路。
学业无忧家教网为您整理!
③ 中古时期的教育主要是指什么时期的教育提出来的
主要是唐宋时期的教育提出的。
唐朝那个时候还是封建社会,社会上存在着阶级,最普遍的就是士农工商阶级,各个阶级所选择的学习方式大多是不同的,主要的参与学习的方式应该就是民间私塾和官府学校了。顾名思义民间私塾中的学生大多是平民子弟,而官府学校招生面对的就是达官显贵的子弟,或者如果是真的天才,估计也会招收。
中国古代教育是指中国历史上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构、教育家等。从广义文化的角度看,人类创造的文化,即经验、知识和技能等,是依靠广义上的教育手段来传承和扩播的。所以,教育是人类文化传播的首要手段。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说文解字》释“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就是教诲培育的意思。
④ 最早何时提出义务教育,哪年,具体什么文件,谢谢
国际上最早提出义务教育的是捷克教育学家XXSS
随后发展了几个教育学的新理念
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胜利之后就在宪法中提出了教育普及化,但没提出义务教育。中国最早的义务教育提出是教育家陶行知。
1985年5月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我们完全有必要也有可能把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当作关系民族素质提高和国家兴旺的大事,突出地提出来,动员全党、全社会和全国各族人民,用最大的努力,积极地、有步骤地予以实施。为此,需要制订义务教育法,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后颁行。
1986年4月2日 李鹏在在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草案)》的说明时指出,我们国家迫切需要制订义务教育法,九年制义务教育。
1986年4月12日 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自1986年7月1日起施行。义务教育法的制定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虽只有18条,但“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从此成为法定义务。
1986年6月26日 国家教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劳动人事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义务教育法>若干问题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