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引导孩子正确对待批评
引导孩子正确对待批评
引导孩子正确对待批评,这时候就需要家长耐心引导,未来的好坏取决于孩子现阶段的成长,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才能更好培养孩子的能力,让孩子学会正确对待批评,现在分享引导孩子正确对待批评。
引导孩子正确对待批评1
一、赏识教育的利弊分析:
周鸿老师的赏识教育确实也成就了部分孩子,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弊病。上述两位家长在咨询中谈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来自赏识教育的误区。孩子自尊心极强、经不得批评的原因,往往是家长在以往的教育中一味进行表扬和鼓励,很少或根本不进行批评所造成的。对孩子过度或不恰当的表扬会使孩子逐渐产生唯我独尊、虚荣心强、好大喜功的特点,就会对批评极为敏感,不能接受批评。这种现象特别在独生子女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二、建议:
1、改变孩子的这种特点,让孩子能经得起批评,最根本的办法是对孩子进行“耐错教育”,即承受错误和批评的教育。进行这种教育时,最关键的是让孩子认识到人人都会犯错误,经别人指出,可以帮助犯错误的人改正。而如果没有人批评指出、,错误就可能一直存在下去,最终受害的还是自己。在具体方法的选择上,要遵循保护自尊、循序渐进的原则。因为教养态度的一下子完全改变会使孩子不知所措,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在刚开始时可参照以下做法:一是注意语气。面对孩子的错误,不、要用尖锐激烈的语言进行批评,而是指出问题,用建议的语气表达希望。如“我认为这样比较好”、“用这种方法来试试”、、“你可以….”等。二是提出不同的方案,让孩子自己分析选择。三是与孩子一起讨论,在谈话中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
2、家长还应注意,批评孩子应就事论事,不要翻老账。在日常教育中,家长要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当孩子受到批评之后,引导孩子冷静地想一想,是自己做错了事情还是被误解了。如果是自己做错了事,应该勇于承认错误,诚恳地接受批评,并及时加以改正,这样才能及时取得进步。有时孩子可能并没有做错什么,但由于误会,莫名其妙地受到批评,他们会感到特别委屈和难受。如考试时有同学要抄他的答案,正好在孩子回头告诉他“不行”时被老师看见了,认为孩子作弊,孩子因此被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考试也没考好。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应怎么办?是与孩子一起生气、伤心吗?当然不行。作为家长,应引导孩子大胆地、心平气和地把事情原委讲清楚,引导孩子排除消极情绪的影响。
3、家长应让孩子认识到,批评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要孩子认识到错误之处,在认识错误的基础上,家长要与孩子一起找到纠正的方法,防止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同时,让孩子学会喜欢自己、接纳自己,也是很重要的,不要因为受了一点批评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从此没脸见人了。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与孩子一起看电视、电影等方式,让孩子明白: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从不犯错的人,但不要因一时受到批评而把自己看得过低而接纳一切批评,不要因此沮丧绝望,要看到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 、在成长过程中,人人都会因犯了错误而受到批评,这是成长的代价,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对孩子来说就像一剂苦药,伴随着孩子健康成长。、实际上,只要孩子学会了“善待”批评,那么批评完全可以如同表扬一样,成为鼓励孩子前进的春风,而且还起着表扬难以起到的警示作用。
引导孩子正确对待批评2
一、要求孩子冷静处理
不要对批评者反唇相讥,不要、“自卫还击”,不要夸张引申等等,相反,应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冷静地分析出尽可能多的合理成分。
二、教育孩子不必对他人的批评大惊小怪
家长教育孩子,当然应该坚持表扬为主,但不妨在孩子牙牙学语或学步时,就有意识地让他既听到、“正面”、的肯定,也听到、“反面”、的批评。此时的批评一定要语气温和,分析中肯,且以更多的表扬为、“前提”。如,“宝宝(学)说‘喝水’很清楚,但(学)说‘吃饭’妈妈还听不懂———来,跟妈妈再多练习几遍”;“宝宝昨天学走路一点也不怕累,怎么今天就怕累了?”、这样有意识地早早、“引进”、批评可以帮助尚未踏上社会的'孩子体会到批评和表扬同样常见!事实上,在幼儿期就能适应批评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也较能适应社会,包括拥有正确对待来自他人的批评乃至非议的、“平和”、的心态,以及较强的承受挫折的能力。
三、要求孩子认真倾听
不论批评有多尖锐、多不中听,都应该要求孩子认真倾听。因为只有认真倾听,才会发现其中也许确实有几分道理,才能虚心予以接受。同时应该让孩子渐渐明白:对他人的批评认真倾听,不仅是一种文明的表现,而且也是完善自我之必需。
四、让孩子作对比
不妨在孩子接受批评并作出改进后,有意让其作一下前后对比———聪明的孩子自会明白接受批评有益。
五、允许孩子作出解释
如果批评不符合事实,那么应允许孩子作出解释,因为让孩子虚假地表示接受批评但心里大感委屈实际上不仅于事无补,而且可能引发种种心理弊端。不过与此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解释的目的并不是推卸本来应负的责任,解释时一定要保持心平气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六、不要默不作声
冷静处理并不意味着对批评默默无语。家长应教育孩子对批评的合理成分虚心予以接受,甚至列出改进的办法或措施。
七、要求孩子对批评者一视同仁
不少孩子可以做到认真倾听并虚心接受来自师长的批评,但对同龄人的批评却拒之门外。这时应教育孩子:只要批评得有道理,即便这批评来自小伙伴,也理应虚心接受。
八、建议孩子作出道谢
对那些提出善意批评的人不论是谁,都可建议孩子作出真诚的道谢———这不仅能表达自己的虚心和诚意,而且还能加快弥合双方的分歧。
九、也让孩子学会作出批评
通过接受批评,孩子学会了知晓、“如何作出批评才能使对方虚心接受”、的要点。不妨帮他总结:批评前作好调查分析,语气要婉转,用词要文明恰当,态度不要偏激,要允许对方分辩……
实际上,只要孩子学会、“善待”、批评,那么批评完全可以如同表扬一样,成为鼓励孩子前进的春风。
Ⅱ 幼儿园教师如何正确地表扬和批评幼儿
幼儿的认识能力水平较低,对自己的行为往往无自我评价的能力,但会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恋,经常以教师的表扬或批评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认识自己的依据。教师对幼儿评价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幼儿的幼小心灵产生巨大的影响,对幼儿的心理能否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一、表扬要讲究技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告诉我们,让孩子在幼儿园中享受快乐的童年生活是幼儿教育一直追求的境界。表扬,就是对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与现实表现给予肯定的评价和发言。
心理学家指出: 表扬对儿童的发展有其积极的意义,但表扬如运用不当的话会适得其反。那么表扬奖励措施如何在适时、适度中发挥其效应?表扬方式如何适应幼儿个体差异?
1.要选择适合年龄特点的表扬奖励方式
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注意观察幼儿的各种行为表现,对幼儿的点滴进步要予以真诚的及时的表扬。小班孩子的表扬奖励更多地运用物质方面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应该让孩子更关注自身的行为,而不应该把获得物质奖励作为孩子的一种追求。因此对中、大班孩子的表扬奖励,应从小班的物质为主慢慢转向精神为主。这种表扬和奖励有利于孩子良好行为的巩固,提高幼儿的自主性。
2.要选择直接指向活动内容的表扬奖励方式,表扬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沟通过程,是表扬者与被表扬者交互作用的过程
表扬效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表扬的内容,而且取决于表扬所发生的具体情境、表扬所传递的潜在信息等。不同的学科应该采取不同的表扬奖励方式,表扬内容应该直接指向孩子具体的活动。
3.要选择适合不同幼儿个性的表扬鼓励方式
每个孩子具有不同的遗传因素、家长环境及个性特点,教师要用欣赏的目光去注视身边的每个孩子,公平、真诚地对待每个不同的个体,同时给予不同的个体以不同的表扬,因人而异地处理好表扬指向的具体明确度及表扬方式的个性化选择。
幼儿园教育应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表扬鼓励的赏识教育是把双刃剑,适宜的赏识表扬可以使幼儿的.身心得到愉悦和满足,自信心、自尊心、上进心得到增强,有助于幼儿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保证幼儿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而如果是不恰当的赏识表扬,有时会适得其反,阻碍其良好品德的形成,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快乐发展,在运用赏识表扬这一教育手段时,我们要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要明确表扬的指导思想
在活动中,教育者的教育观念要端正,表扬手段的运用要恰当,该表扬谁,不该表扬谁,老师心中要有一杆秤。教育观念要改变,千万不能不该表扬的表扬了,而该表扬却没有表扬。评选“好孩子”的标准要改变,不能把“听话的、不乱动,遵守纪律的”作为评选“好孩子”的重要标准,而对那些聪明的、好奇心强、表现欲旺盛的幼儿却强加抑制。
2.要面向全体幼儿进行赏识教育
我们教育者面对的是一群受教育者――全面幼儿,而不是单个的个体,赏识表扬的手段要面对全体幼儿,让每个幼儿都有经常受到表扬奖励的机会,教师要用心去爱每个幼儿。
3.是要让幼儿知道表扬的原因
扬的目的在于为幼儿将来的行为指明方向,使幼儿得到鼓舞而更加进步。对幼儿表现的令人满意的具体行为,教师在表扬时要指明,指明得越具体,幼儿对一些好的行为就越清楚。第四是应该在赏识教育中,不可滥用事先承诺。如果老师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这种表扬的方式用多了,会滋长幼儿的一些不良行为,做什么事带有明确的功利性,没有好处就不做。长此下去,对培养幼儿做事的责任心和利他行为很不利。因此,我们在赏识表扬时,不可滥用事先承诺。
表扬如能有机地与其他教育手段(批评、谈心、榜样示范等)结合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二、批评要注意方式
批评是常用的教育方式之一。对幼儿进行批评,就是对幼儿所表现出来的不符合教育者,为了达到批评的目的,让幼儿不再犯同样的错误,首先要明确应重点针对什么事情进行批评,不可一次批评所有问题,否则会令幼儿无从理解和接受。然后教师要了解事情经过,判断幼儿是否会同意改正,能够改到什么程度,并向幼儿指明怎样做是正确的。其次是要注意运用正确的批评方式。
1.批评时要注意教师的自身修养
教师在批评幼儿时应保持冷静,稳住自己的情绪,不要过分激动、生气,心平和地告诉孩子为什么会对他的表现感到失望。老师批评学生是为了帮助教育学生,是为了调动他们身上的一切积极因素,而不应把不该说的气话、狠话一古脑地摔出来,那种劈头架脸式的、暴风骤雨式的批评,只会伤害师生感情,而达不到批评的目的。
2.批评时不能一味指责幼儿,而应明确指出怎样做才是对的
比如说“只能玩一个小时,时间到了以后妈妈会来叫你。到时候不准耍赖、不准哭闹,如果实在没玩够,要好好地跟妈妈说‘请再让我玩十分钟’” 所预期的认识或行为进行否定性评价的过程。
3.批评时应注意不同场合
幼儿也有自尊心,当这其他孩子批评他会伤害他的自尊心,所以批评幼儿时应注意场合。正如陶行知所说一样:“同是一事,处不同之地,当不同之时,遇不同之人,指导修养的方法也就不能尽同。”在公共场合教育孩子宜给他“下坡的台阶”,不妨先“冷处理”,让他把偏激的情绪平息一下,然后换个地点再个别谈话,这样容易取得预期的效果。
那么如何让孩子心服口服地接受批评呢?首先肯定其优点,然后指出其不足,再进行激励。然后教师可以间接提醒代替直接批评,委婉表示对孩子的要求。其次对于孩子的缺点,教师可以不作正面批评,而是寻找好的榜样进行对比鼓励。
再次批评孩子,有针对个别的,有针对人数的,有真对全班的。再有教师要巧下台阶:在大庭广众之下,不留情面的批评,可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僵局。再次教师批评要注意频率,并且批评要艺术性,更应注意批评语言上的用词。
最后对幼儿的批评要注意方法方式。在批评犯了错误的幼儿时,可以先对幼儿的闪光点给予肯定,然后指出做得不对的地方;还有就是冷处理的方法,即采取冷落或沉默的方式;再有就是摆事实讲道理;或者是注意使用身体语言;甚至是鼓励的批评。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体现了“热爱孩子、尊重孩子”,从而发挥它们最大的教育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