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育经济文化有哪些功能
扩展阅读
福建劝学建业教育怎么样 2025-02-05 02:44:57
歌词配图怎么弄 2025-02-05 02:31:05
健康知识讲座讲解 2025-02-05 02:23:29

教育经济文化有哪些功能

发布时间: 2023-08-10 03:24:45

❶ 教育的经济文化功能有哪些

教育的经济功能


1、 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


2、 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变为直接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3、 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传递功能。


人类文化有一个极其重要的特征,那就是它只能学而知之,而不能通过遗传的方式获得。这就决定了人类文化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与人类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人类早期先民那里,与人类的社会生产和生活融合在一起的教育,通过口头和行为传授的形式,传递着原始的文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文化的丰富,特别是由于文字的出现,人类文化单纯靠口头和行为传播的形式已不能胜任,人类社会有了专门传授文化的机构的需要。这时,学校教育便产生了。教育传递着文化,使得新生一代能较为迅速、经济、高效地占有人类创造的文化财富。使一个人从毫无文化内容的“自然人”变成一个具有摄娶鉴赏、创造文化能力的“文化人”。如果人类文化不从上一代传递给下一代,那么,人类文化的保存、积累与发展就将成为不可能。新的一代如果去重复他们的前辈所经历的事,人类就不可能进化,就永远只能停留在结绳记事、钻木取火的蒙昧时代。就世代交替的整个人类而言,人类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承继者。就其每一代人而言,人们首先是文化的承继者,然后才是文化的创造者。“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接下来的条件下创造。”〔1〕只有先占有文化,然后才能创造文化。



第二、选择功能。


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培养人的过程。这一过程离不开确定的教育内容。而确定教育内容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选择文化的过程。教育内容之所以需要“确定”,一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任何文化都包容着先进与落后、崇高与卑下、文雅与粗野的成份。而学校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文化价值的引导工作,它需要撷取文化的精华编成教材,提供给受教育者适应社会生活发展变化需要的观念、态度、价值、行为方式以及知识与技能;二是因为,作为教育对象的青少年其身心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人们的认识能力、道德实践能力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教育内容的确定必须考虑这一点;另外,人脑容量的有限性与人类文化知识的无限广阔性构成了一对矛盾,教育不可能把人类的全部文化知识在一定的时间内都传给受教育者,这也就需要确定教育内容。学校教育对文化的选择还可以通过对教师的选择得以实现。因为“学校的真正性质和方向并不是由地方组织和良好愿望决定,不由学生委员会的决议决定。也不由‘教育大纲’等决定。而是由教学人员决定的”〔2〕。蔡元培先生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实行“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因而,在当时的北大,既有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也有宣传资产阶级学说的,还有鼓吹中国传统儒家学说的。这实质上就是教师在利用教育对文化进行选择。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在多种文化观念相冲突的历史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和重要。如在我们今天的社会文化观念中,除了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文化观念外,还有封建主义的文化观念,西方的文化观念,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文化观念。资本主义的文化观念。传播、传递什么样的文化观念,我们教育的选择功能的意义就更加重要和突出。



第三、创新功能。


教育不仅仅是传递固有的文化,而且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在人类已有的旧文化中力求更新与创新。使之适应新的社会环境。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也必须不断地创造与更新文化。而人类正是通过教育,把已有的文化财富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精神财富,培养、造就他们与文化发展相关的个性和创造力,从而使文化得以发展和更新。新的一代,通过教育,迅捷而有效地分享、占有人类文化的精华,然后即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新的创造。因此,教育作为传递人类文化的手段。不仅具有保存文化的功能。同时也具有“文化繁殖”、发展——更新文化的功能。换言之,教育传递文化,实质上是一个“文化移植”、“文化增殖”、文化再生产的过程。而这个再生产过程。是一个扩大再生产,且具有经济、高效、模仿和接受,而是一个不断重组和建构的过程。人类学家格里库里·贝特森在《思想生态学的步骤》一书中,强调了这样一个观点:“文化本身是复杂的,学习文化的过程也是复杂的,从某种意义上看,每一代人对他们自己的文化,而且重新结构自己的文化。”

❷ 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的文化功能有四个方面,分别是教育的文化传递功能、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教育的文化交流功能、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

首先来看教育的文化传递功能。

如果人类文化不从上一代传递给下一代,那么,人类文化的保存、积累与发展就将成为不可能。新的一代如果去重复他们的前辈所经历的事,人类就不可能进化,就永远只能停留在结绳记事、钻木取火的蒙昧时代。教育传递着文化,使得新生一代能较为迅速、经济、高效地占有人类创造的文化财富。使一个人从毫无文化内容的“自然人”变成一个具有摄取鉴赏、创造文化能力的“文化人”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社会性信息,因而也是人类的独有信息,独立于人体之外,不能靠生物遗传方式去为他人获得,而只能通过“社会遗传”。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它以文化为中介,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共同活动实现文化的传承,客观上起着文化传承和普及的作用。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将人类积累起来的文化,经过选择、加工成教育语言和文字的形式,在与受教育者的共同活动中传递给受教育者。于是,上一代的文化被传递到下一代,为他们所继承、接受、理解、掌握。文化的传承和保存在教育过程中得以实现。
教育通过使人类掌握文化传递的手段和工具实现文化的传承和保存。人类通过教育不仅可以继承文化、保存文化,而且教育亦可使受教育者掌握继承和保存文化的工具和手段。伴随着社会的前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新的文化传媒不断涌现,教育一边利用这些传媒高质高效地进行文化传播和保存,同时,也把使用这些传媒的方法教给了学生。于是,学生便可利用这些新的工具和手段,如电视、录音、录像、电子计算机等自己去获得文化。

其次,来看教育对社会文化的选择功能

蔡元培先生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实行“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因而,在当时的北大,既有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也有宣传资产阶级学说的,还有鼓吹中国传统儒家学说的。这实质上就是教师在利用教育对文化进行选择。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在多种文化观念相冲突的历史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和重要。

教育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它必须对浩瀚的文化作出选择,根据统治阶级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对社会现实的文化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去伪存真,向学生提供科学的、有价值的文化。 这既能引导社会文化向健康方向发展,更能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选择和批判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文化选择。这些途径有通过培养目标选择文化,通过课程标准和教材选择文化,通过教育过程选择文化,通过教师群体选择文化,以及通过学校的种种制度选择文化等等。
在动态发展中进行文化选择。纵观人类教育的发展史,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并不是静止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变化的,表现在:选择的范围不断扩大,由窄到宽,由区域文化到世界文化,选择的重点发生转移,由宗教文化到世俗文化,由古典文化到现代文化。
再来看,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交流功能
教育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一是内在的教育过程本身。教育过程本身通过对不同文化的学习,对文化进行选择、整合,形成新的文化,促进文化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二是外在的交流活动。如互派留学生、对外学术交流和合作等,促进不同民文化间的相互吸收、相互影响和相互融合。

最后,来看一下教育对文化的创造功能。
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批判和融合功能,也就是在构建新的文化特质和体系,使文化得到不断的更新和发展。教育不仅直接产生新的文化,如新的作品、新的思想和新的科学技术,还通过培养创造性人才,来从事文化创造活动

首先,教育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培养了一支文化建设的生力军,为文化的创造提供了可能性。人是文化的主体,人不仅是文化的承担者,同时又是文化的创造者。教育作为形成人、发展人的手段,就是利用人类已有的文化成果去影响人,塑造人的个性,把社会文化转化为个体文化,外在文化转化为内在文化,使人由愚昧的野蛮人成为开明的文化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无限地发掘了人创造文化的潜能,增强了人创造文化的力量。
其次,以科学研究为主要形式的文化创造活动正成为现代教育,特别是现代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科学研究是高等教育的主要职能,有科学研究就有科技成果,有科技成果就有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就有新文化的不断产生。因此,从教育与文化发展的历史来看,高等教育创造新文化是积极的、推动社会发展的。
总之,文化的生命不仅在于它的保存和积累,还在于它的更新和创造,只有时时更新的文化才能源远流长。而教育是实现这一切的最好手段。

❸ 教育的功能有哪些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功能如下: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划分——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教育的微观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它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特征所决定,发生于教育活动内部,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

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教育作为社会结构的子系统,通过对人的培养进而影响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包括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等。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是推动社会变迁与促进社会流动。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引导人的社会实践,不仅使人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社会的的发展。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包括: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生态功能、教育文化功能。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

能够在不同的社会领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转换、调整和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发挥其智慧才能,实现其人生抱负。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按其流向可分为横向流动功能和纵向流动功能。横向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因受到教育和训练而提高了能力,可以根据社会需要,结合个人意愿与可能。

更换其工作地点、单位等,做水平式流动。教育的纵向流动功能则是指社会成员因受教育的培养与筛选,能够在社会阶层、科层结构中做纵向的提升,包括职称晋升、职务升迁、薪酬等级等等,以提高其社会地位及作用,亦称垂直流动。

2.按教育作用的性质划分——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教育的正向功能(积极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教育的育人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等往往是指教育正面的、积极的功能。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要促进教育正向功能的实现,必须充分遵循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客观规律。

教育的负向功能(消极功能)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教育的负向功能是由于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教育者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不正确、教育内部结构不合理等因素,使教育在不同程度上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划分——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教育的显性功能指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如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等,就是显性教育功能的表现。显性功能的主要标志是计划性。

教育的隐性功能指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的区分是相对的,一旦隐性的潜在功能被有意识地开发、利用,就可以转变成显性教育功能。

❹ 教育有哪些功能

教育有个体功能、社会功能、显性功能、隐性功能、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等。

1、个体功能

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开发人的创造力,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2、社会功能

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教育促进文化更新与创造功。

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

3、显性功能

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

4、隐性功能

教育传播科学,启迪人的民主观念;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加速器。

5、正向功能

教育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功能。

当社会发展处于正向时期,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功能总体上是正向的,但也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教育与社会的外部关系失调,出现了局部的负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