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如何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扩展阅读
人生的基础都是什么 2025-02-05 05:00:58
万兴喵影歌词怎么加 2025-02-05 04:59:19
同学上课被老师哄怎么办 2025-02-05 04:43:12

如何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发布时间: 2023-08-09 20:03:11

㈠ 请问如何加强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

请问如何加强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

3.以身作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培养孩子主动关心他人的习惯,要从小事做起。比如爷爷奶奶生病在家,那我爸妈给老人倒开水,送药的时候故意让孩子看见。并在语言上关心爷爷奶奶的身体恢复情况。下次让孩子做这些事。如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关心和帮助别人,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记忆。这就是以身作则。孩子们学会以不同的方式思考。但是当孩子受了委屈哭的时候。问父母,宝贝,你怎么了?于是孩子向你叙述了他的委屈。如果再问,需要安慰吗?孩子点点头,然后你把他抱在怀里。下次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对孩子说,宝贝,妈妈今天心情不好,她很委屈。这个时候,孩子会觉得母亲也需要安慰。

㈡ 如何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

一、形成德育的主导方向内容
面对新形势,必须更新德育内容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应引导学生建立既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精神,又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体现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价值观念,同时还包含全球共同的价值观念的基本价值体系,在德育内容上突出主导方向,从而增强他们抵制大众传媒和网络及其他社会不良思想等的负面影响的免疫力。 首先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弘扬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并立足于实践和行动,并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次是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围绕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念这一核心价值观念,树立诚实、守信、公正、关爱、宽容、尊重、平等、合作和责任感等基本价值观念。第三是突出面向!"世纪全球共同的教育主题:学会关心。小学生学会关心主要是关心健康、关心学习、关心环境、关心自己、关心周围的人和事。通过引导学生学会关心,拓宽学生的伦理视野,培养学生的仁爱精神和责任意识。
二、以行为重,注重实践行是德育学习的基础、目的、内容、方法,也是品德形成与否的标志。
在德育中,品德实践行为具有更独特的意义。要有意识地创设多层次、多渠道、多功能的实践活动,使课堂理论学习和课外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将品德学习和品德践行有机地结合起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生活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实践德育内容。如参加夏令营,磨练意志;游览古迹,增强爱国主义精神等。同时,也可鼓励学生参与社区的宣传教育,传播先进的文化思想,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三、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
现代学校教育首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做人,而德是做人的根本。因此,学校要明确德育的核心地位,不仅把德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列入工作计划,而且重视德育在各个教育环节上的渗透,注意德育与其他各育之间的关系,对各科教学提出德育要求,注重发挥各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充分发掘各科教学中所蕴涵的丰富的德育因素,如,反映在各学科严谨的知识体系、科学的世界观和辨证的思维方式等方面能给学生以做人的熏陶。同时,教师的品格及教学态度、教育方式等也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所以,还要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素质,增强其德育意识,重视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
学校德育应从以往的强制性灌输教育转向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道德学习,把正面疏导作为德育的主要方式,遵循人的品质的形成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需要出发,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使道德学习成为其内在的需要。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在德育教育中,教师是学生的参谋或伙伴,帮助、促进学生在实践中自我学习与成长,使其能自主构建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各项活动的开展从策划到组织安排,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好参谋,以培养学生的多种活动能力。培养学生辨证的思维方式,一分为二地、发展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以批判的精神来对待大量流通信息。
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甚至避免网络的负面影响
为了降低网络的负面影响,除了上述的种种措施外,还应做好以下工作:培养学生面对网络明辨是非,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在正确价值导向下,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约束,遵守应有的道德规范,不断提高网络责任感,主动、自觉地抵制网上不良行为。另外,面对虚拟世界,需要给学生以现实的引导,使其增加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引导学生走出自我,融入集体活动,在现实的共同生活中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加强网络管理,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强化网上文明行为规范;强化舆论对网络道德的评价作用,利用校园网的优势及时对网络信息传播中的不道德现象进行谴责,从而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提高教师素质,发挥其正确引导作用。教师应该在学习和掌握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相应的网络知识、技术,了解学生在网络活动中的需要和兴趣,并通过自身的参与影响和指导学生的网络活动。
六、拓宽德育工作的渠道和手段
首先,学校建立专门的网站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占领思想教育的阵地,通过学习、交友、心理咨询等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吸引学生。
其次,学校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优化家庭育人环境,加强对学生上网的教育和引导,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综合德育的优势。
最后,有关部门应运用立法手段净化网络空间,为学校德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学校德育虽然具有计划性、系统性、组织性强等优势,但在以往也存在着因过于规范化而压抑了孩子的天性。因此,要改变以学校为中心的封闭式德育模式,注意利用学校外部德育资源,加强与家庭、社区的联系,构建以学校为主体,学校与家庭、社区相结合的德育网络,充分发挥家庭教育感染性强、针对性强等优点;同时,也应发挥社会(媒介)教育传导性强、影响力大、号召力强等优势,把学校德育与家庭、社区教育与德育基地教育影响结合起来,使学校德育的内容得以延伸与补充,使德育时间和空间得以拓展,发挥全方位的、立体的、综合的教育作用。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https://pan..com/s/1X4c0mNbaycuYZt__tvxMTg

?pwd=5g7b 提取码: 5g7b

㈢ 大学生应当如何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高等教育阶段是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形成自身品德修养的关键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思想品德的主渠道,研究大学生思想品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品德教育和道德修养,会提升高校师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具有积极意义。思想品德属于德育范畴,大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所以正确把握和加强德育工作的育人功能,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加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对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贯彻以德治国战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当前大学生思想品德主流是健康和积极向上的,但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市场经济中人们对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追求使大学生的利己主义和功利化思想抬头,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使他们的思想品德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表现为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的优越性认识不全面和对当前国际环境、敌对势力的理解欠缺,趋向功利化,缺乏人文精神,“知”和“行”脱节等等诸多现象。我们的德育教育长期以来受到“工具理性”和“科技理性”的支配,以严格的标准化考试作为衡量德育工作的主要依据,以考试成绩作为师生“上进”和“优劣”的标竿,忽略了大学生的主体性和人之为人的本身,使思想品德教育的固有价值无法得到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重的挑战。所以要改变重“知”轻“行”的价值取向,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只重视思想品德考试成绩,忽视了大学生“行”的一面,就会出现以品德考试成绩来衡定学生品德发展程度,会使德育等同于分数,导致品德教育成了纸上谈兵,不需要以身实践的事物。思想品德知识不能等同于品德行为,道德的“知”只有通过实践具体落实到“行”上才能客观正确地反映出真实的个体品德本质之所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对外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使人们的社会价值取向不断发生着新的变化,这对处于高等教育阶段的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状况影响到大学生的成长目标和做人准则,因此大学生思想品德在当代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强化大学生自身道德修养,引导和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这样才能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和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奠定良好基础。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利是的责任。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怎样处理好理想与现实、权利与义务、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自由与纪律、友谊与爱情、学习与工作等关系,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怎样的胜过才有意义,怎样的人生追求才有价值……“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提高自我修养的课程,对于促进自我修养的课程,对于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