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理解新时期双创教育对大学教育的意义
一是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落实完善创新创业政策,加大创新创业场地建设和资金投入,提升创新创业服务水平,大力推进毕业生自主创业。二是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大力推进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开拓就业岗位,扎实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三是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成才观,精准推送就业服务,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切实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能力。四是健全就业统计指标体系。加强未就业毕业生统计,采取有效帮扶措施,做好未就业毕业生信息衔接和服务接续工作,建立对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的长效机制。
2. 如何有效开展大学创新创业教育
1、以项目和社团为载体,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中,通过开展创业教育讲座,以及各种竞赛、活动等方式,形成了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以社团为载体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开展创业沙龙、创业技能技巧大赛等活动。发挥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功能的形式,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2、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建立渗透创业教育内容的教育课程,在课堂上可考虑采用创业案例进行教学,向学生直观、生动地展示成功创业者的创业精神、创业方法、过程和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创业意识,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启发学生的创业思路、拓宽其创业视野;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能力和品质。
3、创设环境类课程
在校园内设立“创业园区”,学生可以提出项目申请,方案获通过后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开办一些校内公司或在校内经商等。
或者由学校组织开办模拟公司,将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与创业相结合,其运作程序符合企业行为,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创业的平台。软环境如职业指导等,院系应成立由创业经验丰富的教师、企业管理人员和风险投资专家组成的创业指导小组,为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提供适当的建议,从而避免学生盲目创业。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创业环境的建设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相互协作,共同进行。
4、加强创业实践活动环节,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专业竞赛和科研活动,如“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创业计划大赛,对于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和提高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
只有在大学生当中造成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才能使更多的创新人才破土而出。实践最能锻炼和培养一个人的才能,只有在实践中多看、多思、多问、多记、反复检验,反复调查,不断总结,吸取教训,才能从实践中摸索出真知。
3. 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创新创业教育人才的最新相关信息
请
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理事长会议暨第洞野二届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论坛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如何定位?如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如何加强文化培养?近日,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理事长会议暨第二届全国高职院校槐信创新创业教育论坛在北京召开。30多所高职院校领导、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以“打造双创平台、培育工匠精神、共享创新资源”为主题,各抒己见。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提升行动启动
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是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的直接领导下由高等职业院校和相关企事业单位自愿组织而成。联盟同时是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的子联盟,致力于整合社会资源,服务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
联盟理事长、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孙爱武主持会议时说,联盟蓬勃发展,不断进步,开展了多样化、多层次的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协调发展和共同提高。未来,联盟进一步完善组织运行机制,积极发挥智库作用,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全方位的协同育人体系构建。
联盟秘书长、南京铅颤轮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霍雄飞在工作报告中强调,联盟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紧跟国家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发展目标,致力于为政府推动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建言献策,将进一步完善联盟的组织运行机制,积极发挥联盟的智库作用,促进联盟单位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全方位的协同育人体系构建,组织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竞赛活动,助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国际化。
霍雄飞秘书长还特别推荐了《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优秀成果汇编》一书。该书由联盟组织编撰,展示了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好做法和好经验。
为了推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做实做细做精,会议现场,联盟与北京神州泰岳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协议,共同实施“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升行动”。
泰岳教育总裁吴斌介绍,提升行动主要包括4个方面,一是创新创业教育。共同研发教材、基础课程和实训课程,开展师资培训,提供“互联网+”专业能力培训。二是创新创业实训。投入2亿元资助建设200个“创新创业实训基地”,提供创业指导及创业实训。三是创业精益孵化。联合社会创投机构,设立1000万元创业投资基金。四是定期组织实施创新创业活动或大赛。
据了解,泰岳教育是神州泰岳集团在教育产业的重要战略布局,也是中国高校生涯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探索者、创新者和推动者。
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怎样的人才
天津职业大学校长刘斌认为,高职院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核心放在“营造氛围、培养意识、提升能力、搭建平台、提供服务”等方面,着力培养知识丰富、技能娴熟及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不是半个人,也不是机器人,而是完整的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创新创业教育应当融入整个人才培养计划中。”南宁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宁东说。
不同的学校是否要有个性化定位?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谢志远表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扑面而来,创新型企业需要新技术应用的创新创业人才,我们倡导用明天的技术,培养今天的学生,为未来服务。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吴访升说,创新创业教育是真正促进全民觉醒的好机会,有利于大学精神真正起步。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教育合作中心总经理姜善永说,以往企业重视员工的技术水平,现在更加重视技术迁移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后者更多是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来实现的。
创新创业教育如何改革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周建松主张,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每个高职院校都要有改革发展的紧迫感、也要有时代担当的责任感。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贺星岳说,学校以建设创业型高校为轴,实行自主办学的运营方式。在面向全校学生开设普及教育的基础上,开设大量通识教育作为兴趣选修,同时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开展针对性教育。
2015年以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院长孙进表示,要求把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作为各专业标准,结合行业特点、特色开展多样化创新创业教育,把创新创业和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
“重构了课程体系、深化了实践教学改革、课内与课外融为一体、课内老师指导与课外社团指导相结合、依托孵化基地校企培养、打造优质导师队伍。”淄博职业学院院长杨百梅分享了学院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纽带进行教学改革的经验。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王萍辉,指出了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实施氛围不够、师资队伍跟不上、学校投入力度不够。需要冷静思考定位、改革以及文化培育问题。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院长何正东,总结了学校的探索,一是依托教育开展创新创业,培养农牧人才。二是通过实践锻炼未来创新创业能力,设立校内外实训基地。三是实施凤凰学子引领计划,培养创新创业国际人才。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许可提出,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创业高职院校为发展目标。
北京神州泰岳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吴斌总裁说,公司从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实训和创业精益孵化等方面,为高校提供高质量服务。泰岳教育愿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合伙人,愿做大学生自主创业项目的资助人,更愿意提供创新人才培养整体解决方案协同育人。
创新创业教育如何营造文化氛围
“完善培养方案,把深化创新创业改革作为学校深化改革的首要任务,从创新创业的特色变为底色。健全课程体系,打造专业的创新创业通识课,线上线下融合。拓展实践平台,进一步做实创新创业载体,加强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强化环境氛围,通过多种方式引导激发师生创新创业热情。”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王丹中分享了学校的探索。
“创新创业文化培育是高职教育的基因工程,强调面向每一个学生,但在实施中有一定难度。如何构建一个系统化体制机制,成为当务之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卢坤建说。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景海河说,创新创业是国家战略,是社会发展必然要求。创新创业教育要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同时要培养工匠精神。
“创新创业教育应该为学生打开四扇窗”。南京交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许正林说,第一是创业思维和创意适应性培养;第二是创新创业精神和文化融合;第三是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第四是创新创业项目的培训和孵化。
“创新创业教育怎样避免功利性,又如何遵循教育的本质和规律?”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唐继红说,创新创业文化的培育,重点在于形成创新创业氛围。
“联盟成立体现了高职院校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彰显大学精神和时代担当。”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联盟要围绕问题开展研究,譬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健全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方法等,发挥智库的作用;成为促进交流平台的作用,最重要的是成果的交流;还要推动合作,能够互惠共享、共赢,比如在资源开发、人员培训上,像课程资源开发,数据库的开发、专家式教师的培训等。
在此输入您的回答,每一次专业解答都将打造您的权威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