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教育家与教师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教育家和教师之间有没有区别,他们的区别又在哪里,除了区别两者之间有没有联系呢?作为老师就一定会是一个教育家吗?其实未必,老师只是负责讲课,给学生批改作业,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但是教育家,他会从孩子的心理去研究孩子的行为,去做行为的引导,所以说好的教师可能会是一个教育家,但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可以称为教育家。
教育家的工作更宏观,教师工作更具体
教师一般都是在教育的一线从事教育的工作,主要是授课,工作地点是学校,教师的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把学生教好,帮助学生能够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能把知识学习好,是为学生答疑解惑的。而教育家一般更倾向于一些学校管理部门,或者学生管理部门,不具体去上课,管理学生的一些思想教育工作。
② 教育家与教师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教育家是专门研究如何育人的理论问题,对教育具有指导意义,教育家和他的理论流芳百世。如,孔子就是伟大的教育家,祖师爷。他的理论和教育方法,至今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而教师只是授业育人的职业人,水平参差不齐。教育家寥寥无几,而教师千千万。
教育家首先是一个好教师。好教师却不一定称的上教育家。
教育家和好教师的最大区别在于一个“家”字。教育家是指通过亲力亲为的教育实践创造出重大教育业绩,对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产生重要影响的优秀教育工作者,是一个用于描述高层次杰出教育人才的概念。
教育家与教师的最大区别是,教育家看到的不仅是当下而且是长远及未来,做到的不仅是具体的教育教学实际工作而且是指导性很强的理论研究工作。
教师是成为教育家之前的努力者奋斗者,是初始期的践行者磨炼者。
一句话,教育家是从教师中成长起来的杰出者,教师是教育家理念启迪的践行者。
教育家应具备以下特征:
1、好格局。既有为人类进步献身教育事业的高尚情操,心中有大格局,又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以教育、教学为职业。
2、好目标。把成人比成才看得更重要。
3、好教师。是能教出许多比自己更优秀的学生的教师。
4、好理念。不以学生的成绩好坏去评价学生,而是以学生的努力程度去评价学生。
5、好理论。会寻找教育规律,能形成自己一套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教育理论(包括着书立说),去指导更多的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的特征是:
1、 以教学为职业。
2、以教出好成绩的学生为教学目标。
3、能教出挺优秀的学生。
4、常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去评价学生。
5、会研究教学规律,但没有自己的教育理论。
如果能具备以上教育家的部分特征,则是一个好教师。
所以,教育家与教师的最大区别是:
前者注重教育,后者注重教学。
以上仅为自己的思考,欢迎朋友们共同探讨。
教育家与教师是教育情怀与专业知识的较量。真正的教育家与普通教师在很多层次上存在着许多角度的差异,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也迥然不同。
我们熟悉的教育家有孔子、孟子、荀子、朱熹等,对我们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急功近利无大志,心中无“家”。 大卫·舒尔茨在《大思想的神奇》一书中说:“决定成功的因素中,体力、智力、精力、教育都在其次,最重要的是思想的大小。”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我们人的思维存在着很多的不同。
教育家与教师的思维角度不同,教育理念存在差异。教育家更能从教育、学生的角度出发,站在未来的发展角度看问题。
教师可能更是基于当下的教书育人生活,目的是帮助学生完成功课学业,在完成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
换句话说教育家是让知识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而教师是完成知识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能力。前后顺序是不一样的。
2.专业知识薄弱,无能成“家”。教育家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又发展出自己的创新教育理念和意识。通过扎实的教育知识,让自己的独立见解和理念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地开枝散叶。
教师很多时候专业知识都没有办法发展和完善,更何谈对教育的创新能力和意识。教育家对专业知识更有钻研精神和创造力。现代核物理之父费米在芝加哥大学授课时,曾提出一种处理难题的思维方式:
面对一个大的目标,你要善于把它分解成若干个次一级的目标,当我们以此入手,很快就会达到次一级的目标。那样,你距离自己的大目标也就不远了。
两次夺得世界马拉松邀请赛冠军的山田本一,曾经说过自己夺冠的秘诀:
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
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
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
四十几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
而教师对专业知识发展一般就是停留在初级阶段而不会想要继续发展,往更深入的方向发展教育家对专业知识的发展是永不止步的。
教育家对自己专业知识的发展的目标定位是非常清晰的,而且注重教育目标的实现,以及对教育目标的分解。
3.职业道德修养不足,无心恋“家”。 《圣经》有言:要爱人如己。爱别人就要像爱自己一样,因为你帮助了别人,受益的最终是自己。这就是经典的上帝思维。教育家的职业道德修养真的是基于教师之上,他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对学生人品、道德、知识等各方面的全面引导与发展。
教育大家心中更是时常怀着对学生未来的期待,以及未来对学生发展的前瞻性。目前而言,教育家与教师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教育家通过亲力亲为的教育实践创造出重大教育业绩,对我们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产生重要影响的优秀教育工作者。
教师是在课堂上教书,教育家是坐在家里研究如何教书!
慈悲无限
教育家和教师的工作方向、评价标准和受众群体都是不一样的。好的教师可以成为教育家,但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广泛存在。通俗点说,花费几十年能成为教育家,一万名教师里面也出不来一位教育家。
教师通常都都在教育一线从事教育工作,教师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把学生们教育好、管理好。他们传道、授业、解惑,把应该教授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帮助我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让学生们融会贯通,达到教学目的。他们教给学生们做人的道理,规范学生们的行为,让小小的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
教师的工作侧重点在教,而教育家呢则是通过教的过程,提炼归纳教育方法和教育思想,形成一定的理论,然后再去实践这套理论,去指导和帮助更多教育工作者。
学过教育学,普通话达标,拿到教师资格证,进入学校获得教学岗位。就算是一名教师了。教师这个词是比较中性的。它更多的指的是这份职业本身。
而教育家则完全不一样。这三个字本身就让教育工作者们有仰视的感觉。只有达到了一定层次的少数教育者,才可以获得这样的称号。
想要成为教育家,既需要时间的锤炼,也需要结果的呈现。时间的锤炼,说的是从开始接触教育,到进行一定的工作,再形成自己的理念和体系,可能不是几年十几年就可以的。很多教育家大半生都在从事教育工作。
结果呈现不仅仅是说教育家需要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更重要的是,教育家所总结归纳的教育理念和体系,能够在很大的范围内体现它的 社会 价值。这些理念和体系能帮助很多的教育工作者,它的影响力可以持续很多年,甚至贯穿几代人。
教师日常经常接触的人是学生和家长。教师这份职业不仅仅与传授知识有关,更重要的是它对于每一个学生的行为习惯和三观塑造都有巨大的影响。所以这份职业是受人尊敬的,他的 社会 地位也是相对较高的。当然,在部分国家,教师的收入偏低,甚至也会遭遇冷眼,但你不得不承认这份职业是崇高的。
教育家日常接触的人是教师和其他的学者。很多教师都有自己喜欢的教育家,也有自己欣赏的某位教育家倡导的教育理念。这些都会影响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也就是说教育家可以是教师的教师。
很多教育家都是从普通教师成长起来的。这部分人不仅仅专注于日常的教学工作,他们在工作当中发现问题,思考并总结经验,再去解决问题。他们不一定是所有教师当中最聪明的人,但一定是所有教师当中最善于学习,最善于深入研究的人。
我们经常提到的教育家,国外的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卢梭、马卡连柯、泰勒、杜威。国内的有孔子、孟子、荀子、陶行知、梁启超、张伯苓。每一位教师几乎都能从这份名单里找到自己的偶像。
最后的灵魂一问:如果让你自由择业,你会选择教师吗?为什么?
给学生传授一定的知识,教会一定的技能,这可能是对教师的基本的简单的理解了。从一个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到成为一个比较的熟练的教书匠,这个成长周期大概是15年。作为一个教师,更多的是一名知识的搬运工。那么如果要想成为一名教育家呢?
首先、从一个熟练的教书匠到成长为一个比较知名的教育家,基本的差不多得20年左右,时间比较长,但即使很多教室教书20多年了,那也不一定成为教育家。
其次、教育家对本学科知识相比较教师来说的话,更加的熟练和专业,并且有一定的权威,他已经不是一名简单的知识传授者了,他更多的参与的是这个行业的知识如何传授,传授什么,简单地讲,就是从一个规则的遵守着,转化成了规则的制定者。
再次、能成为教育家,他已经从具体知识上升到对规律的的认识,对本学科和专业的本质现象的探讨上。
第四、教育家应该是对该领域的顶层理论有了突破性的建树和贡献,对以往的人们习惯性的遵守性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他又做了更加前瞻性的研究,推动了该领域更向前发展,对该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第五,教育家相较于教师,有更加丰富的着作成果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有更加权威的地位引领该领域的发展,指导该领域的前进方向。
我认为教师是在教学中担任传道授惑,言行身教,是教学的主导者。把自己的所学知识想办法让学生接受,理解并消化从而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
一般情况下教师重在教,对理论知识的提炼和研究较弱;而教育家基本上都是从教师发展成长,善于总结归纳慢慢形成独有特色的理论观点和体系;所以教育家与教师的最大区别就是是否拥有个人特色行之有效的知识理论体系。
希望我的回答能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