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贯彻教育方针学后心得
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就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适合学生的教育是好的教育,好的教育是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就要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努力地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是育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所以,做教师首先做人师,又做经师。做人师,做教师首先教人做人,我作为教师的教师更要先做人。要有较高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积极的思想政治表现;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方向,坚决拥护改革开放方针,深化教育改革,全身心投入教育改革、课程改革之中。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彻策党的教育方针,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教育、教学、教研、教改工作中,在以德育为首的前提下,促进学员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为人师,就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教人先正己,要胸怀坦荡、仪表端正、言语行为规范、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谦虚,甘于奉献、发扬风格。要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坚持真、善、美,远离并反对、抵制假、丑、恶。为人正直、办事公正、对人诚实、讲究诚信、乐于助人、与人为善。对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对他人,尊重、关心、爱护、积极帮助、助人为乐。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饥逗备人格影响学员。唯此,人生才有意义,只有这样做,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为人师,就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把教育事业当谋生的职业,而把教育事业当做自己的事业。教育事业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之一,教育是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重要阶段。教育与其他社会要素相比,远非从属者,反成统领者,一切皆由教育所缘起。教育可塑造人类的灵魂,也可以挽救失落的灵魂。在未来社会发展和人才成长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服务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基础和前提。热爱所教的学科,对自己所教的学科都不爱的教师,绝不会教好本门学科。只有热爱所教学科,才能以更指搜积极热情钻研所教学科。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自身的学科,特别是研究人的心理、人的精神、人的灵魂。人之所谓人是因为人与其他动物相比,人有思想、有精神、有灵魂。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只有掌握教育规律,掌握教育理论、理念,才能搞好教育教学工作。
做经师,教人做学问,首先我自己就要不断地追求学问,要精通自己所教学科,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没有精通的业务知识和渊博的学问,就不配人师。教人做学问,烂毁自己必须有学问,这是基本常识。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在知识日新月异时代,要不断开拓和更新自己的知识,要不断吸呐古今中外的文明成果,然后把它奉献给学生。当然要讲究方法与艺术。惟有这样才能深入浅出地教学。
❷ 新时代如何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落实党的教育方针:1、体现在学校办学方向,学校章程中,以教学为中心实施素质教育、科研新校,质量强校。2、立德树人,学校德育处要以思想政治工作统揽全局,德育为首。3.党建引领,推动教育方针落到实处,牢记党的优良传统作风。4。与人上体现五并举,培养好人,在新时期学校五项管理,“两减”工作中让学生健康成长
❸ 如何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加强基础学科、中型新兴学科、交叉帆察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卖轿猜,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
❹ 如何贯彻我国的教育方针
有以下几个要点:
1、晌唤燃树链返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调整宏观教育结构,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3、大力加强薄弱学校建设,逐步实现平等受教育。宴虚
4、加快升学考试和测评制度改革科学的考试和测评制度,将有助于弱化“应试教育”的倾向,对推进素质教育起积极的导向作用。
5、抓好课程教材和教学改革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6、加强师范教育与教师在职培训,提高整体师资队伍的水平与质量。
7、一切实建立素质教育的督导评估制度。
8、进一步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产生应试教育倾向的一个重要社会原因是我国社会用人制度还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❺ 如何贯彻我国的教育方针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的变革。要转变教育观念,深入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要调整教育结构,改革考试、评估、督导等制度,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保证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推进素质教育也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教育系统、劳动人事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调整宏观教育结构,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3、大力加强薄弱学校建设,逐步实现“平等受教育”。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人民群众广泛地产生了希望受到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但由于薄弱学校的存在让家长不能放心,于是就出现了“择校”的现象,加剧了“应试”竞争,加重了学生的压力和负担;同时,在客观上也可能进一步加大学校间原已存在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方面的差距,这一切均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4、加快升学考试和测评制度改革科学的考试和测评制度,将有助于弱化“应试教育”的倾向,对推进素质教育起积极的导向作用。
近年来,国家教委一直在研究如何加快升学考试制度的改革,对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等各个层次上的升学考试工作都做了认真研究和改革试点的部署。小学升初中制度改革的总的原则是实行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要努力使义务教育阶段九年成为一个完整的学段,中间再没有选拔考试。
5、抓好课程教材和教学改革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教师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着眼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加强对实施素质教育整体教学工作方案的研究和实验,注意学科之间的相互衔接。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特别是课堂教学,要运用一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更多的独立思考问题与自我发展的机会,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和成长。
6、加强师范教育与教师在职培训,提高整体师资队伍的水平与质量。
实施素质教育,最终要落实到学校、落实到教师,体现在学生身上。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校长和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校长的教育质量观和价值观,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师行为。教师更是素质教育的直接组织者和实践者。为了提高教师素质,必须加强职前师范教育与教师在职继续教育,并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希望各级师范教育系统、教师培训系统都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切实改革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对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的师资。
7、切实建立素质教育的督导评估制度。
8、进一步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产生“应试教育”倾向的一个重要社会原因是我国社会用人制度还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在我国劳动力和人才市场尚未完善的条件下,学历往往成为判断人的知识能力的唯一标准,这种学历本位的用人制度与“应试教育”中追求高学历、重书本知识轻实践能力,是紧密联系着的。
因此,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积极而稳步地推进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条件。国家教委要配合劳动、人事部门逐步实行学历与能力并重的用人制度,重学历但不唯学历,重在真才实学,还应加快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为全体受教育者都能提供成才的机会和条件。
在我国跨世纪的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过程中,基础教育领域有两个核心的问题:
1、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这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2、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这两者都离不开素质教育。我们相信,在全国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配合下,关系祖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高质量基础教育,即一流素质教育一定能够在全国得到成功的实施。
❻ 如何贯彻教育方针 履行教师职责
一、依法执教。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三、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四、严谨治学。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五、团结协作。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六、尊重家长。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与配合。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训斥、指责学生家长。
七、廉洁从教。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抑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八、为人师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已,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❼ 怎样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方法概述如下:
坚持办学方向“航向标”。方向决定前途。办好新时代的高等教育,就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擦亮马克思主义的鲜亮底色,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管理服务全过程,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抓住人才培养“根本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只要我们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有作为、有成效,就能在世界上有地位、有话语权。因此,要始终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加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优秀人才。
走好内涵发展“康庄道”。改革开放40年来,高等教育全面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78年的2.7%增长到2017年的45.7%,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并向普及化迈进。如何进一步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成为当务之急。必须坚持和贯彻高等教育的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一流的标准和意识,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打好改革创新“组合拳”。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要进一步激发高校的办学活力,就必须坚决破除制约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顽瘴痼疾,进一步推动高校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评价导向,深化高校内部管理制度、人事薪酬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推进上述各方面的综合性、协同性、系统性改革,打好深化改革创新的“组合拳”,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内部治理体系,为“双一流”建设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