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教育孩子有礼貌
礼貌是一个人素质与教养的体现。那么,应该如何教育孩子要有礼貌呢?请看下文吧。
如何教育孩子有礼貌
1.制定关于礼貌的规则
你的日常规则中应该包括关于礼貌行为的内容,还需要详述使用礼貌用语的必要性,以及尊重他人的私人空间和隐私、制定鼓励礼貌行为的规定,比如“敲门”、“借东西前征得同意”。
2.期待礼貌的行为
你经常期望你孩子有什么样的行为,他们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每一天都期望你的孩子表现得礼貌。做好准备应对任何无礼的行为。虽然每个孩子可能会一次又一次得举止不恭,但你不应该有不尊重是一种正常的行为的想法。
3.点出不礼貌的行为
孩子们不能自动知道什么是失礼的,除非你帮他们学会。无论你的孩子翻了翻白眼,还是嘲笑你所说的话,你都要用平静而坚定的声音说:“这是无礼的。”同时,您的孩子将学会如何识别不礼貌的言语和非言语的行为。
4.保持你作为家长的角色
不允许你的孩子进入成人对话,或者反驳作为一个家长的你做出的决定。如果他质疑你的选择,或想要知道你和另一个成年人谈论什么,坚定地提醒他,这是大人的话题,不涉及他。不要允许你的孩子,指挥你,或参与成人业务,因为它只会鼓励不礼貌行为。
5.赞扬礼貌的行为
点出礼貌的行为并表示赞赏。你可以说:“我喜欢你在桌旁等着,直到每个人都吃完饭,”或“你做得不错,等待轮到你讲话。”清晰地表明你欣赏礼貌的行为并谈论尊重是如何使人们感觉良好的。
6.在必要的时候使用强制措施
如果你指出无礼的.行为,而你的孩子继续表现得粗鲁的话,提供一个消极后果。对于一个年轻的孩子,暂停可能是最适当。取消一种特权,是对付大一点的孩子和青少年的无礼的行为的最有效途径。避免与您的孩子争吵,如果他声称他不是举止无礼,你不要停止对他的教育,直到他承诺永远不会让它再次发生。
7.寻找教育的时机
你进入到新的情况之前,在每个环境中跟你的孩子谈恭敬的行为。例如,解释我们在操场上跑动没关系,但在商店里需要步行。为你的孩子如何有礼貌地打个电话或与收银员进行交流做好的示范。
8.寻找合适的机会讨论礼貌
指出其他人的行为来为你的孩子展现礼貌和不礼貌的例子。比如说 ,“看看那男孩为那些人开门怎么样?这是礼貌的行为。”你也有足够的机会,指出在书中或电视上的无礼行为,以及讨论当某人举止无礼时,其他人的感受。
9.树立行为礼貌的榜样
尊重需要仿效。在其他的人接触时,如果你想让孩子学会礼貌,你就应该先做到。如果你总是在你的孩子面前大吼大叫或骂人,你的孩子会模仿你的举止。向你的孩子展示如何友善待他人,甚至当你生气或其他人无礼时。
㈡ 怎么样教育孩子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礼貌的人有什么办法
引言 :很多父母经常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去朋友家玩,如果孩子没有礼貌父母就会感觉非常羞愧。如果父母想让孩子变得有礼貌,首先就要学会正确教育孩子。小编今天就来跟大家说一说,怎么样教育孩子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礼貌的人,有什么样的办法?
三、培养孩子养成好的习惯
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教会孩子什么是讲礼貌的行为。对待孩子的教育,家长一定要有耐心,要给孩子树立榜样,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慢慢的养成习惯。不要让自己的孩子跟一些不文明的人在一起玩,否则孩子也会受到别人的影响。如果有的父母发现孩子有不好的语言,一定要及时制止,就这样孩子才能成为一个有礼貌的人。孩子的教育是离不开家长的,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所以家长要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环境。
㈢ 如何教小朋友有礼貌
如何教育孩子有礼貌
要养成孩子讲礼貌的习惯,要注意从日常生活中的细小事情做起,让孩子懂得在公共场所、介绍、问候、握手、称呼、交流、访友、吃饭、接人待物、履行工作职责等各种情形,应该如何做。
1、在家里要孝敬父母,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不任性;外出要告诉父母,回家要打招呼。
2、待人有礼貌,会使用礼貌用语,不打架不骂人,不说脏话粗话,讲话注意场合,态度和蔼谦逊。
3、尊重他人的人格、宗教信仰、民族习惯。谦恭礼让。敬老爱幼、尊重妇女,帮助残疾人。
4、尊重师长,见面行礼或主动问候。上课专心听讲,发言要举手。回答师长问话和接受师长递送的物品时要起立,给老师提意见态度要诚恳。
5、待客热情,倒茶让座,起立迎送。邻里有困难时,主动关心帮助。
6、未经允许不进入他人房间,不动用他人物品,不拆看他人信件和日记。
7、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不打扰他人学习、工作和休息,妨碍别人要道歉,被人妨碍不计较。
8、守信守时。答应别人的事要按时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借他人钱物要及时归还。
9、同学之间团结互助,正常交往,不叫侮辱性绰号,不欺侮年幼体弱的同学。发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评。
10、在公共场所,要遵守秩序,不能影响和妨碍他人的学习,工作、生活、休息或娱乐。
父母教育孩子懂礼貌的方法:
A、发挥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力。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是超出我们的想象的,父母的一言一行常常在潜移默化的、耳濡目染之下被孩子全盘接受。有的父母常常说破了嘴皮也很难令孩子有所改变,那主要是由于他们在教养孩子时持双重标准,如大人可以看电视,小孩却要认真读书;大人可以抽烟、打牌、打麻将,小孩却不行;大人可以躺着看书,小孩却被告知需保护眼睛,不可躺着看书;大人要求孩子要尊敬长辈,自己却对父母恶声恶气等等这种双重标准令孩子迷惑和不服,教养的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所以家长应身体力行,言教与身教配合,在要求孩子做什么时,先想想自己是否已做到了。例如,要培养孩子懂得礼仪,主动使用礼貌用语,家长就应自觉主动地使用“请”、“谢谢”“对不起”……要帮助孩子克服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不考虑他人的坏毛病,家长在饭桌上就可以不动声色地将好吃的饭菜摆在老人家的面前,并为老人家夹一些他们喜欢吃的菜。父母的这些行为自然会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头。看多了,就会不自觉的模仿。身教是影响孩子最有效的方法,大人应尽力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让孩子去学习和效仿。
B、及时肯定孩子的良好行为。家长及时发现并表现出赞许和欢喜,这常常会强化孩子付出更多的努力。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为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不是一两天养成的,所以要彻底改变也不是朝夕的事情。我们应以足够的耐心,充分的宽容,十分的热情,十二分的信任引导孩子迈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