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当前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扩展阅读
短短的爱情在哪里歌词 2025-02-06 00:55:17
初中零基础学什么 2025-02-06 00:47:19

当前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发布时间: 2023-07-29 16:10:58

㈠ 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只有各方形成合力,才能营造有利于素质教育落实的良好育人环境,共同担负起培育下一代的责任。

1、政府是主导。让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各级政府应树立科学的教育政绩观,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加强对学校推行素质教育的指导。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2、学校是关键。各级各类学校都应树立正确办学理念,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真正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去创新教学形式,提高教育质量。引导学生自主、自觉学习,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社会实践,发展个人兴趣爱好。

要改变以升学率“一把尺子”衡量学生、教师和学校的评价方式,建立以全面发展标准为主的多元评价体系,把教育从应试和高考的指挥棒下解放出来。

3、家庭是基础。家长是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不能揠苗助长,“学校减负、家长加压”。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以子女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为根本,自觉成为素质教育的“推手”。

4、社会是保障。应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正确的人才观,改变单纯追求学历、追求文凭的倾向,形成使用人才重素质、重实际能力的观念。努力消除社会浮躁功利之风对教育的侵蚀,让教育回归育人本真。

5、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我们要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战略主题,贯穿到教育改革发展的全过程。

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㈡ 都在提倡素质教育,到底该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国家注重教育问题,教育问题一直以来也是众多家庭所关心的,青少年的未来决定国家的未来,而且我国也需要更多的人才培养,对于人才的鉴定不仅仅是科学知识储备丰富,而且需要素质兼备。一直以来,人们都重视对知识的教育,忽略了素质教育,近来国家及教育部都提倡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所以各地都提倡素质教育,但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难点问题,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一、家庭方面的素质教育

孩子从一出生就接受的是家庭方面的教育,所以家庭方面的素质教育尤为重要,尤其是作为父母,父母从小对孩子的教导将影响孩子的一生,父母的价值观应该正确,同时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孩子成为一个有素养的人,素养教育也要从娃娃抓起。

以上为个人观点,我们都知道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没有一个统一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不同的人,对于不同的教育方法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可能方法众多,但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培育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

㈢ 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那么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1、 发挥教师的作用。素质教育的成败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当前我国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距甚远。教师素质低下,对教育教学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十分突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充分发掘教师的潜力,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作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2、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力,没有从根本上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能真正让所有学生参与教学,不教学生如何学习,是影响教学质量深层次的问题。因此,判断教育者有没有掌握素质教育的方法,就要看教育者能否引导学习者主动学习,在教育者的帮助下是否学会了学习,只有当学习者主动学习,又学会了学习,才能表明教育者掌握了素质教育的基本方法和思想,表明教育者所采用的方法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3、 积极开展实践活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包括德智体美等各育。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包括德育性质的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的活动,社区服务活动以及社会德育基地的活动等;智育性质的学科实践活动,特别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等;体育性质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和课外体育锻炼等;美育性质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和文化场所参观等;劳动技术教育性质的课外实践、社会生产劳动、科技活动等。

以上的就是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有哪些的内容介绍了。

㈣ 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作为基础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更是要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改革重任。既然如此,教师又该如何去做呢?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问题是转变陈旧观念

学校教育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为推动教育思想的转变,要使教师真正从思想上树立素质教育观念。

1.1要认识素质教育的必然性。素质教育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形势下的必然趋势,是我国实行“两个根本转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客观需要l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1.2要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能否培养出一代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这是“应试教育”无法实现的,惟有素质教育才能担此重任。

1.3其次,教师要把培养优秀人才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任务统一起来。要使广大教师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依赖于科技进步,又依赖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学校一方面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秀人才,为科技拔尖人才的培养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还要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而做好育人工作,这就需要把二者统一在素质教育之中。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是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2.1教师的素质不仅反映教师个人学识水平、知识结构、创造才能和教育质量上,而且也时刻反映在个人的敬业爱岗、爱生爱校、严以律己、为人师表和务实求真的工作态度上。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职业素质、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以及教育科研素质等。

2.2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促使教师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使之既重视基础知识教育也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既重视学生的成绩又重视人格的发展,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2.3素质教育还要求每一位教师具有独立的人格,进取的败好精神、民主的意识、信息的观念、顽强的.意志,要有创新竞争的卓越目标,有意接受新事物,发表和接受各种意见,自信而并不盲从。尊重他人,尊重知识。这样才能培养出身体强健、知识渊博、勇于创造的活生生的人才。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全面发展

要走素质教育之路,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就必须树立“面向21世纪,培养未来人”的大人才观,全面和谐与主动发展的质量观,重视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观和全方位育人观。

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能主动和谐和地发展,以实现群体目标;同时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采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寿长。

所谓因材施教是指在统一要求下使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抓“两头”促“中间”,对“学困生”要分析产生困难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对象给予心理和智能上的辅导,使他们逐步达到教学要求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为他们创造条件,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教学活动,发展他们的各种潜能。

世界银行在《促进发展的知识》报告中,形象地把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发展中国家面临挑战的形势称为“要么搭上车,要么更落伍”。如何才能“搭上车”呢?最根本的就是要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将国民经济发展转移到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素李枯返质教育就是为了要适应这个转变。

四、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推进课程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要做的事情很多,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推进课程改革,优化课程结构,努力做到课哪饥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能否把握好这个核心,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当前中小学必修科课程门类过多,与地方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的选修科过窄,教学内容过难,且缺乏综合性和实用性,不同程度地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但值得欣喜的是近两年国家正在进行教材改革,力求使课程设置综合化、人文化。教材内容更利于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为主。当然课程与教材的修改还要与教育教学评估制度的改革挂钩。不要出现教材的内容难度较低,需要掌握的程度一般,但对学生的考核考查却上升了一定的难度。

五、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是自主合作探究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泛进、滥讲,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要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持主宰教学时间和教学空间的状况,就要解放学生的双眼、双手、大脑、嘴巴和身心,让他们去观察、操作、思考、表达和自我实现。只要是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自己看懂的内容,教师不要再讲述只要是学生通过自主探讨、合作、探究、掌握的内容和方法,教师不要再讲解,教师应该要多给学生交流讨论的机会,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各抒已见,表现自我,把自己的想法充分表达出来,这样的课堂讨论,能确保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多渠道的交流。

例如,小学第十册《语文》的《赤壁之战》这篇课文,有关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内容学生自己能看懂的,老师就不要反复陈述,而对于这次战争东吴为什么采用火攻?为什么文中多次强调东南风?双方胜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等问题就应该交给学生讨论,研究。老师在必要的时机给予点拨,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开拓思维,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理解知识的内涵。

自主合作探究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必须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调整好教与学的关系,在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把学生看作是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使学生主动独立地获取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拓展:什么才是素质教育

说实在的,这些年内地中小学搞的所谓素质教育,一窝蜂起哄,一窝蜂散去,真的有些莫名其妙。到底素质教育指的是哪些内容,它有何作用,相信很多老师说不太清楚。也难怪:你就是让他们主管部门来解释,官员们也还说不出个一二三--反正上面喊减负,就不妨搞些活动应付应付吧。在普通老百姓眼里,素质教育可能就是指的特长教育吧,君不见这股风掀起后,学校到处都在学弹琴,到处都在练画画,到处都在搞各种竞赛?似乎中国的教育真的进入了一个素质“高潮”期。

但潮退过后,更多的鱼儿却是裸露在沙滩,作嗷嗷待哺状。大家回过头来,你看我,我看你,互相问:什么是素质教育?文化课难道没有包含素质的内容吗?结果越问越糊涂,越问越失落,才明白素质教育搞的那套东西有点飘飘然,摸不着边际。

因此,绝大多数师生,又不得不快快重新回到应试教育的轨道上面:那里有几本书,有几道题,有几篇文章,一切一目了然。看得见,摸得着,心里踏实。年年讲什么,怎样讲,可以依样画葫芦。不算得心应手,也算成竹在胸。说应试教育有市场,其实这是多年的惯性惰性造成的;说应试教育是老师们和学校生存的根根,一点也不夸张。我在内地中小学任教30年,没有看见哪个老师把成绩教差了受人尊敬过,没有看见哪所学校升学率差了在当地抬起过头,没有看见哪个领导评价学校评价老师评价学生不是讲的分数。分数不仅仅是学生们的命根,也是老师们和学校们的命根,更是当地领导们的命根。老师们教差了一届学生,下一届还可以重新来过,而领导们可能就没有这样反反复复划船渡人般的机会了。所以,学校与学校之间,同年级学科老师之间,哪学期没有比过分数?哪时哪刻没有争过分数?哪一次争得面红耳赤、反目为仇不是为了分数?大家心里明白,素质教育是空的,应试教育是实的,分数是实实在在能够给你带来好处的东西,你能不重视吗?你能够听人家随便鼓动吗?若大一个国家,若大一群人,喊了多年的教育改革,耗不尽的人力物力,居然把应试教育没有任何办法,居然在素质教育方面一事无成。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也不能不说是一件咄咄怪事!大家都说好,就是不愿意认真去做,这其中没有猫腻才怪!因此,这么多年来,真正的素质教育之所以老是没有进展,老是推行不下去,一来你没有把概念讲清楚,或者没有一个科学的考核系统;二来你把他和应试教育对立起来了,人们情感上面转不过弯;三来从国家实行高考开始,至今也没有进行过实质性的改革--“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你相信素质教育能够结出硕果吗?可以断定,这样的“改革”从一开始注定就会夭折。相反地,倒是那些应试教育“高手”们,先进得了,职称评了,奖金分了,群众赞了,一切皆大欢喜。

最后我得出结论:我们的素质教育从一开始就是仓促上阵的,就是走过场和不动真格的,他们从磨枪的时候开始就决定了不是应试教育的对手!因此,没有自上而下的教育根本性改革,一切尝试都是徒劳。也许许多年后,我们仍然会在素质教育的争论中折腾,或者在应试教育的漩涡里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