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怎么教育偷窃学生

怎么教育偷窃学生

发布时间: 2023-07-28 11:00:14

⑴ 面对偷窃的孩子应该怎么教育 孩子偷窃如何教育

1、要耐心教育孩子。无论孩子是出于何种动机拿别人的东西,“偷窃”都是不光彩的行为。也许刚知道自己的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对你来说是一种打击:孩子什么时候学会偷东西了?但你要记住,此时你不可以发火,更不要对孩子大打出手。有的家长认为只有“打”才能改正孩子的“偷窃”行为。其实错了,打得厉害,不仅不能帮孩子改掉坏毛病,反而还会疏远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他会感到孤独,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偷窃”的行为非但难以改掉,还可能因此而不敢回家,流浪在外,与社会上的浪子交往,被他们利用,最后走人歧途。因此,面对孩子的偷窃行为,上班族妈妈一定要先控制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再心平气和地教育孩子。在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时,要满怀爱心地对事不对人,友好地指出他的错误,尊重他的人格,不能伤了孩子的自尊心,避免使他对你产生厌恶或对立情绪。

2、要给孩子灌输相应的道德概念。如果孩子现在还未受到过这方面的教育,那么不论孩子有没有这种行为,父母都应该尽快找机会与孩子好好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一定要让孩子认识到偷窃行为是不对的,不道德的,这是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回自己的家。如果自己喜欢,也一定要征得别人的同意后,才可以拿走,而且要对别人表示感谢。如果没有征得别人的同意,就随便将东西拿回家,应该尽快还给人家,并要向其道歉,承认自己的错误。

3、要教孩子控制自己的欲望。所有的孩子对他喜爱的东西都有占有欲望,在没有人看见的情况下,很容易因一时冲动而造成越轨。因此事先的预防显得特别重要。在日常生活中,上班族妈妈可以结合具体的情境,教孩子控制住自己的欲望,例如在去买东西时,事先提醒孩子不交钱不可以随便把东西拿走;或者去朋友家做客的时候,先告诉孩子,没有经过别人的允许,不要随便动人家的东西等。

⑵ 如何对小学生的偷盗行为进行教育

一、深入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法律素质。例如:在平时教育教学中,讲解一些简单的法律知识,通过讲故事、举例子,帮助他们学法、守法,培养其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增强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成才。

二、看法制教育片,不停地给他们敲警钟。小学生的年龄、思想、情感各方面仍不够成熟,尤其在思想上,他们有时会因为思想上的一时松懈而做错事,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不停地给他们加以鞭策,不时地给他们敲敲警钟,收到教育效果。只要我们对小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开展法律知识教育,持之以恒,增强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小学生偷盗的原因:自控能力弱

小学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又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自控能力差。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加之老师和家长的引导和教育,有些孩子知道拿别人的物品是不对的。

尤其是中、高年级的学生,他们知道后果很严重,会受到同学的冷眼,会受到老师的批评,甚至会受到家长的责骂。可还是控制不住自己,一次一次的犯同样的错误。


⑶ 孩子偷东西怎么教育孩子偷东西的教育方法

1、首先如果家长们发现孩子偷东西的时候,千万不要给孩子标上小偷的标签,更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孩子,处处提防孩子,这样会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严重的话会让孩子自暴自弃,把孩子推向深渊。
2、当家长们发现孩子有偷东西的行为的时候,要静下心来和孩子沟通,而不是像审犯人似的审孩子,有的家长甚至采用粗暴的方式来让孩子承认错误,都是不可取的,应该采用温和的谈话方式和孩子交流,让孩子知道错误,从而让孩子自觉的改正。
3、如果发现孩子有偷东西的行为的时候,作为家长应该了解孩子为什么偷东西,从根本上杜绝孩子偷东西的行为,一般造成孩子偷东西的原因有,别的孩子有自己的孩子没有等,了解清楚之后,教育孩子,家长们注意,孩子慢慢就会改变。
4、家长们从小要教育孩子建立规则和物权概念,例如家里属于爸妈的东西,最好经过爸妈允许之后在让孩子动,当然对于孩子的东西,也要经过孩子的允许之后才可以动。
5、对于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父母要给孩子适当的零花钱,当然在家里放零花钱的话,不能放一百五十的大票,最好是一块的,这样可以让孩子养成合理利用零花钱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