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空间教育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扩展阅读
为什么同学离别时会哭 2025-02-06 04:41:11

空间教育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发布时间: 2023-07-27 13:46:13

❶ 环境对孩子的教育的影响有多大

环境——孩子就是环境的产物 如果儿童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指责; 如果儿童生活在敌意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打架; 如果儿童生活在嘲笑的环境中,他就学会难为情; 如果儿童生活在羞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内疚; 如果儿童生活在忍受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忍耐; 如果儿童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信; 如果儿童生活在赞扬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提高自己的身价; 如果儿童生活在公平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正义; 如果儿童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中,他就学会信任他人; 如果儿童生活在赞许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爱; 如果儿童生活在互相承认和友好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在这个世界上寻找爱。 ----心理学家诺尔蒂 教育从来都是在点点滴滴中,悄无声息地渗透进行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孩子就是环境的产物,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都会对一个人产生深远的影响。西方的谚语说:环境比遗传更重要。而在儿童时期,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孩子出生后,他的全部世界就是他周围的这个小小的空间,这个空间由他经常接触的最亲近的人组成,他在这个空间里成长发育,象海绵一样吸取着这个空间环境所能给他的一切。美国着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幼儿感受到的东西就是他们能接触到的现实,现实最后演变为经验,儿童渐渐学会从经验中产生自我。在同别人的接触中,他会反复应用中他的经验,排斥同他的经验想悖的东西。儿童时期是决定人一生成长的最关键时期。如何为我们的孩子创造一个美好而健康的生活环境,将是我们必须研究,也必须完成的功课。孩子的成长环境包括家庭环境,看护人等等各方面。

❷ 幼儿园环境教育对幼儿的影响

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作为专门性的幼儿教育机构,幼儿园通过各种途径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特别是其特定的环境设置,必然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发展方面,越来越引起广大儿童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环境是儿童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在早期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幼儿的生存质量得到普遍关注,幼儿园环境创设是改善幼儿生存环境、提高幼儿生存质量、创造环境将成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内容。
所谓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它是由幼儿园的全体工作人员、幼儿、各种物质器材、人事环境以及各种信息要素,通过一定的文化习俗、教育观念所组织、综合的一种动态的、教育的空间范围和场所。这种空间范围,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既要具有保育性质,又具有教育性质;既是开放的,又是相对封闭的。它不仅受到特定的地理环境、空间方位的影响,又受到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氛围的影响。
(一)幼儿园环境的分类
幼儿园是幼儿长期生活、游戏和学习的场所。在幼儿园幼儿的身心发展不仅有赖于系统的数学,更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这种熏陶和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有益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有害的。由此可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环境是十分必要的。
幼儿园环境从其存在形式来分,可以分为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其中室内环境包括教室、走廊、活动室等;室外环境包括操场、园门、门厅等。从其组成性质来分,幼儿园环境可以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幼儿园物质环境主要包括生活设施、教玩具材料设备等有形的物质。幼儿园精神环境主要包括集体氛围、活动气氛、心理因素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环境系统,它与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共同构成了幼儿园环境的整体。尽管与物质环境相比,精神环境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的环境,但它对身处幼儿园的老师和幼儿的心理活动与社会行为,乃至这个幼儿园的教育活动,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巨大的潜在的影响力。
因此,幼儿园环境既包括人的因素,又包括物的因素;既包括幼儿园内部的小环境,又包括与幼儿园教育相关的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的大环境。
(二)幼儿园环境的教育作用
幼儿园环境如同教师一般,对幼儿的认知具有激发性,使幼儿处于积极的探究状态,在各种尝试中使用材料、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对世界的认识;幼儿园环境也是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成人之间、幼儿与物体之间互动的关键性因素,对幼儿的社会性的发展具有潜在的深刻的影响。
1.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
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的观点,人的行为就是“刺激——反应联结,通过刺激可以预测反应,通过反应可以预测刺激”。幼儿的认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幼儿园环境作为幼儿发展的一种刺激条件,可以有目的地塑造幼儿的某些行为习惯。一旦幼儿园环境创设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就可以影响或促进幼儿特定方面的发展。例如,在区角活动中,教师通过地板上的小脚印提示该区角的活动人数,这种地面的创设就是对幼儿行为的预期,即暗示进入该区角人数与小脚印数相一致。显然,在这种情况下,环境就能替代教师的指导语,成为行为习惯的提示。
根据幼儿学习兴趣、内容,可以将学习内容或成果展示在幼儿园的走廊、教室内,或是在环境中创设问题情境等,通过环境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呈现学习内容,延伸学习活动,从而发挥其介入功能。
例如,在开展“我们的动物朋友”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把自己和家长一起搜集来的有关动物的图片、模型等分门别类整理后,展示在教室的四周,让人仿佛置身于动物世界之中,从而激发了幼儿自主探索的欲望。此外,孩子们用各种材料,如小石子、砖块、贝壳、木块等,在户外场地上铺设了形态各异的小路,孩子们通过用脚踩、用手摸来感知光滑、粗糙、宽窄、长短等,在与周围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中有效地引发了幼儿自主活动的愿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与愿望。
2.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所谓儿童社会化,是儿童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独立地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是一定的环境中实现的。
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幼儿与物体之间的交流少不了环境的支持与介入。幼儿园环境的诸多方面,如环境布置的内容及其营造的氛围、活动空间的安排及活动材料的投放等,会通过影响儿童在交往过程中的情绪状态、交往对象的数量等来影响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例如,幼儿园的教室内分隔成大小不同的区域便于幼儿在人数不同的小组中进行合作式学习,使幼儿与同伴之间的沟通、竞争与合作更容易一些,也便于教师进行观察、倾听和记录;区角内的各种工具、材料和设备放在幼儿触手可及的地方,让孩子们在那里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用自己喜欢的姿势自由自在地、全神贯注地进行探索、学习;在幼儿园的楼梯下、走廊尽头或是教室的一角设置私密空间,满足幼儿到这个小空间里安静地休息,或与同伴谈心,使内心得到一种释放或安慰,等等。就像马拉古兹所言:“教育乃是由复杂的互动关系所构成,也只有‘环境’中各个元素的参与,才是许多互动关系实现的决定性因素。

❸ 哪样给孩子私人空间,是对娃最好的教育方式

随着家长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孩子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引导,在情商、智商方面的发展也更加迅速。然而,即便在这样的大趋势之下,家长的教育模式仍然出现一个难以更正的误区,那就是不重视对孩子私人空间的保护。

朋友小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小璇的女儿今年10岁,正在读小学三年级。根据小璇所说,自从孩子到校学习,不能像以前一样时时刻刻留在自己身边,这让她对孩子的成长感到担忧。但是此前一段时间,她发现自己的女儿有一个很不错的习惯,就是每天晚上都会在自己的房间里写日记。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每天在学校的表现、清楚孩子的情绪变化,小璇总会在每天早上带孩子到学校后,偷偷翻阅孩子柜子里的日记。

这样一种行为一直延续到一周以前。当天,小璇一如既往地送孩子上学,然后回到家中查看孩子的日记。这时候丈夫突然打来一个电话,说是有个文件夹落在家里了,要小璇帮他送过去。由于事情比较紧急,所以小璇急急忙忙就出门了,并没有意识到女儿的日记还没有收起来,而是敞开着放在桌面上。

等到孩子回家看到这一幕时,她才意识到自己所写的每一个字都一直暴露在父母的眼皮底下,这个充满冲击力的事实即刻使得孩子哭了起来。

相信不少的父母的反应跟小璇是一样的:"爸妈也是为了你好,才会想知道你每天都做了些什么,有没有在学校被人欺负,我是你妈妈,为什么不可以看你的日记?"事实上,对于孩子来说,日记是承载自己隐私的一种方式,父母私自偷看孩子的日记,无疑是明目张胆地僭越了孩子的私人空间,这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