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包括什么
扩展阅读
宜宾尚美教育怎么样 2025-02-06 13:47:21
电源涉及哪些基础 2025-02-06 13:46:33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包括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21 21:23:40

❶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要注意原则,那么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既要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又要遵循儿童活动的规律及教育的规律,还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来创设环境、开展活动。因此,教育活动的设计需要遵循多方面的原则,才能设计出科学、有效、适宜的教育活动,从而保证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顺利实施。

(一)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在教育活动设计中,必须准确把握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以此为依据,着眼于促进儿童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幼儿园教育活动不是幼儿的自由活动,也不仅仅是“玩”,而是幼儿的学习活动,是趋向于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活动。因此,在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中,首要关注的是教育活动的目标与结果,其次关注教育活动的过程。设计出的教育活动是否成功有效,就是看教育活动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没有起到促进作用。

发展性原则在这里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要以促进幼儿发展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设计的教育活动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盲目滞后。另一方面,发展性原则指向教育活动的设计要以促进儿童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落脚点,将“发展”作为设计的核心理念,在教育活动设计过程中,始终以幼儿为本,以幼儿的进步与成长为本,以促进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发展”统领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方式、指导与评价等各个方面的设计。

教师贯彻这条原则,首先要确立正确的儿童观和发展观,视儿童的发展为自然与文化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儿童积极主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要承认儿童的发展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其次,教师要将儿童的身心发展作为教育活动设计的重要目的。幼儿园教育活动就是为了幼儿的发展而存在的,儿童的身心发展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落脚点。因此设计教育活动时,要将教育活动立足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让教育活动成为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力量。再次,就是要特别关注个别差异,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同龄儿童也差异很大,不仅表现在水平上,而且表现在类型上。因此,设计教育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教育活动的个别适应性,多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少采用集体教学形式,适当采用个别教育形式。

(二)以幼儿为本的原则

以幼儿为本的原则是指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教育活动主体是幼儿,设计的出发点是幼儿,设计的归宿点也是幼儿,要以幼儿为中心设计教育活动。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幼儿的自主活动,活动的主体是幼儿而不是教师,教师是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促进者。《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时,教师要将设计的关注点放在幼儿身上,而不是教育的目标或内容上;将教育活动的过程设计成为幼儿自主活动的过程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过程;将教育活动的环境创设成为幼儿适宜活动的环境,而不是教师喜爱与控制的环境。

在贯彻这一原则时,首先教师要把握不同年龄幼儿的发展特点、学习特点以及个性特点,设计活动要具有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幼儿的特点和需要。其次,教师在设计教育活动时,尽可能地从幼儿的社会生活中发掘主题,组织开展活动,既适应幼儿生活,又能因地制宜。再次,教师要充分开发幼儿园和社区的各种资源,以便实施教育活动时,具有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环境背景来支持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❷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原则是指什么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2、系统性原则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3、技术 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 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按其层次,从上到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可以分解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并且分别阐述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 1、观察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2、小实验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3、科学小制作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 4、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1、操作性问题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就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既包括教师向区角投放的供儿童自选活动的材料,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儿童自由探索的材料,还包括在教师专门组织的科学教育活动中为儿童投放的材料。 3、集体教学活动就是教师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决定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并创设相应的环境,提供合适的材料,面向全体学前儿童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简单的说,是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活动。

❸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原则包括哪些

一、明确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概念和意义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进行感知、观察、操作、探索,发现问题并寻找答案的探究过程;是教师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创设条件、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提供充分的物质材料,通过运用不同的方式设计与组织幼儿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索活动;是帮助幼儿主动获取科学经验、建构概念、发展智能、养成科学态度的过程。 随着《纲要》的颁布和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也由封闭走向了开放,由静态变为动态,由单纯知识的传授转向为幼儿提供更大的自主探索的空间。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幼儿有关自然界的知识,而且能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关心和兴趣,初步形成幼儿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正确态度,对幼儿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今天,进行幼儿科学教育就必须要从目标定位、内容选择、方法途径等方面去探讨,通过创设适宜的科学启蒙教育环境和各种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帮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应有的知识技能。

❹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有四项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教育活动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教育活动目标设计、幼儿情况分析、教育活动内容的分析与处理、教育活动模式的选择、教育活动使用的媒介和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设计、教育活动效果的评价与反馈等。

(二)程序性原则

为了让准备进行的教育活动能有序地进行,教育活动设计必须根据幼儿认识的规律、知识的逻辑顺序和教育活动规律,设计好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的程序,让教育活动有序地一环扣一环地进行,进而循序渐进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