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处理职业教育中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如何处理职业教育中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数年来,教育的国内外争论都围绕着同样的话题。教育应该着重培养通才,还是我们需要高级专家?我们应该强调人文科学还是自然科学?我们应该着眼于知识还是操作能力?是在学习中学习还是在实践中学习?教育在价值上应该是文化的还是政治的,或者是为了维持生计?
这些话题已经不再真切和有意义,尽管它们仍然被热议。今天的知识分子需要接受通识教育;在专业领域内,他既是一位高级专家,同时也需要最大限度地接受通识教育。他既要学习人文科学也要学习自然科学——他需要学习人文科学的一门系统课程,需要科学领域的人文主义方法,需要理解科学上的哲学基础、逻辑和价值观。他需要系统知识,这种知识只有通过系统学习才能够获得。但他也需要很高的运用知识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只有通过实践——也就是“做”——才能够获得。
的确,他既要成为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也要通过在工作中做出实际贡献来维持生计。
对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争议通常作为学科上的一种讨论来进行的。学科本身既不是普遍的也不是专业的。例如,没有什么比盎格鲁萨克逊语法更专业的了;而电流学则是一门融合了大量的物理、技术、数学、逻辑、认知理论和信息理论的非常综合的学科。不过,前者通常被归类到通识教育,而后者却被当作专业或技术培训。问题不在于是综合学科还是专业学科,而是如何来教授这门学科。
到目前为止,我们并非在教授专门学科的同时不顾及综合学科。我们仍然把它们作为技能而非知识来教授,强调曾经的解决之道而非未来面临的问题,仅仅以第一份工作——而非从第一份工作到最后一份工作的全过程——为目标。我们越来越重新认识中世纪伟大的哲学家和教师圣·波拿文都拉(St.Bonaventura)在700年前展现出的智慧,他说,每一种知识?每一门学问都来自对终极真理的认识和热爱,并最终回到终极真理。
一旦意识到这一点,传统的关于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的争论就不再有意义。我们既需要实践型的、促进个人效率的通识教育,也需要普遍性的、促进个人成长、发展和责任感的专业教育。
Ⅱ 大学通识教育是什么
通识教育是教育的一种,这种教育的目标是,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自1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的帕卡德教授第一次将它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后,有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对它进行研究和讨论,所以又叫大学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凝聚社会共识,克服专业教育的狭隘,无论是凝聚社会共识、辨别判断价值观,还是表达与交流、终身学习,亦或是丰富人生,这些通识教育的目标很难或基本上不可能通过专业教育实现。
大学的通识教育与中学教育的重大不同不在于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而在于通识教育是一个忘记迷惑和再定位的过程,通识教育是“三位一体”,即融合价值塑造、能力培养、人类核心知识获取为一体的教育体系。
(2)通识教育和专科教育有什么关系扩展阅读;
通识教育是二战之后西方兴起的新教育模式,主要针对西方大学教育过度专业化,它的发展可以简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二战结束前后,哥伦比亚大学质疑和批判大学的专业教育,大家知道,大学的学科分得很细。
第二个阶段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以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为代表,对专业教育造成的人的道德、伦理和人格问题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反省和批判性建设。
第三个阶段就是21世纪互联网、人工智能高新科技兴起之后,人类对于什么是知识、知识的传播和学习有了新认识,我们可以看到理工学科和人文学科的交互、融合逐渐越来越深入。
Ⅲ 什么是通识教育
什么是“通识教育”呢,通识教育是相对于专业教育而言的。不同于专业教育培养某一领域的专门人才,通识教育致力于培养健全人格的人。具有这种健全人格的人,有着深厚人文底蕴和开阔的社会视野,善于自省和批判性的思考,能以充分的价值反思安排自己的人生方案,积极参与推动公共生活的改善
通识教育着力培养的是“有高度的人“,以人为目标,让人有高度——具备广博的视野和宏观的价值观,给孩子更深厚的知识底蕴,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远,有更好的大局观。
在中国最初的教育就是“通识教育“,孔子教育他的学生”君子不器“。意思是”作为君子,不能囿于一技之长,不能只求学到一两门或多门手艺,不能只求职业发财发富。
通识教育可以慢慢地帮助孩子搭建一个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帮助孩子了解各类学科,应用学习过的知识,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去解决,构建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
通识教育还可以帮助孩子打通各学科的壁垒,打开孩子的眼界,帮助孩子更快的成长。更重要的是真正培养一个全身心发展的孩子,而不是一个只掌握几门“技术”没有灵魂的孩子。
Ⅳ 专识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区别什么
专识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区别是:
含义:专识教育就是针对某一专业方向的教育。通识教育有两层意义:其一是指通才教育;其二是指全人教育。通识教育作为近代开始普及一门学科,其概念可上溯至先秦时代的六艺教育思想,在西方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博雅教育意念。
目标:专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让学生对某一特定的专业所学的课程精通,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通识教育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条理性和智慧,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从通识教育中获得的众多知识和掌握的考察和分析工具将使你拥有自己的意见、态度、价值、观念,它们不是来自父母、同伴、教授的权威,不是建立在无知、异想天开、或偏见的基础上,而是根据自己可靠的理解和考察、论证和证据的评价而得来的。让学生觉得世界变得可以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