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什么是教育目的
扩展阅读
p3怎么带歌词同步 2024-09-20 08:41:09
如何教育小孩子这三点 2024-09-20 08:40:58
初一英语学哪些知识点 2024-09-20 08:23:38

什么是教育目的

发布时间: 2022-02-28 21:29:26

① 什么是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国家和社会的教育机构、学生的家长和亲友、学校的教师等,都对新一代寄予这样那样的期望,这些期望都可以理解为广义的教育目的。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无论具体培养什么领域和什么层次的人才,都必须努力使所有学生都符合国家提出的总要求。

教育目的分类:
教育目的可以按照不同标准进行不同分类:
1按照价值取向,可以分为个体本位的教育目的和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
2按照教育性质,可以分为传统的教育目的和现代的教育目的。
3按照文字表述方式,可以分为纲要式的教育目的和祥列式的教育目的。
4按照约束力,可以分为强制性的教育目的和建议性的教育目的。

②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什么

教育的目的实际上不是要将学生培养成一个仅仅只有文化知识的个人,而是要将学生塑造成一个有健全的人格和全面发展的个人,能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③ 什么是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教育信息化2.0将给我们带来什么?
    
教育信息化2.0将带来以下转变:
 
教育资源观转变。“过去,我们将知识资源数字化、平面资源立体化,但这还不够,我们要更强调基于互联网的大资源观。这个大资源观既包括知识,也包括知识之间关系、即知识图谱;既包括填充学生头脑的,也包括点燃学生智慧的,教育不是把一杯水注满,更多是把一团火点燃。”
 
技术素养观转变。从技术应用能力转向信息素养能力,“我们不仅要利用技术,更要利用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合作。”
 
教育技术观转变。教育技术不能仅停留在学习环境,而要嵌入学习系统中去。
 
发展动力观转变。“过去,我们非常强调教育系统的应用,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尚未得到充分体现。”
 
教育治理水平转变。过去的教育治理是补救型的,先出现问题、后治理问题,没有强调教育治理现代化。
 
思维类型观转变。“当今教育面临的问题之一是思维方式还停留在工业时代,我们的思维类型急需从工具型思维转向人工智能思维。”
      
教育信息化2.0时代如何实现?
 
      
“三通”提效增质、两平台融合发展。三通包括“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两平台包括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教育信息化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演进,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将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全过程,推动改进教学、优化管理、提升绩效;推动师生从技术应用向能力素质拓展,使之具备良好的信息思维,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学习、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成为必备的基本素质。
      
构建一体化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引入“平台+教育”服务模式,整合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系统,逐步实现资源平台、管理平台的互通、衔接与开放,建成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融合众筹众创,实现数字资源、优秀师资、教育数据、信息红利的有效共享助力教育服务供给模式升级和教育治理水平提升。
 
(侵删)

④ 教育目的的内涵是什么

教育是人类的一种有意识地依据自觉设定的目的所进行的对象性活动,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⑤ 中国的教育目的是什么

教育目的是:
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教育目的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的。它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据。

教师的职责:
(一)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熟悉和遵守学校教学工作的有关规定。
(二)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忠诚人民教育事业,乐教敬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三)履行教师聘约,积极承担教育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按规定保质保量地完成一定数量的教学工作任务。
(四)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和教育改革,努力掌握教育规律,改进教学方法,积极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五)刻苦钻研科学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生产实践和科研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和业务水平。
(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七)全面关心、爱护学生的成长,努力作好教书育人工作,寓德育于教学过程之中,寓爱心于严教之中,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