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健康教育怎么写
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中的“知信行”模式,那么今天就介绍一下有关健康信念模式的相关知。
健康信念模式( health belief model,HBM)是运用社会心理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理论模式。健康信念模式认为:人们要采取某种促进健康行为或戒除某种危害健康行为,而决定人们是否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的影响因素由五个:见下图
1、感知疾病的威胁(Perceived Threat)
(1)感知到易感性(Perceived Susceptibility):个体对自身患某种疾病或出现某种健康问题的可能性的主观判断。如长期熬夜与内分泌失调有太大的关系。
(2)感知到严重性(Perceived Severity):个体对疾病引起躯体、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不良后果的严重性的感知。如艾滋病患者,不想被人知道,自闭起来,身体和心理受到双重摧残。
2、主观判断和感觉
(1)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Perceived Benefits):个体对采纳行为后能带来的益处的主观判断,如维护健康或改善健康状况,运动能带来更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2)感知健康行为的障碍(Perceived Barriers)个体对采纳行为可能面临的困难的主观判断,包括身体、心理、经济、时间花费上的各种障碍,运动需要花时间,还可能有受伤的风险,如果受伤需要恢复,心理对运动是否还排斥。
3、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指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和判断,即是否相信自己有能力控制内、外因素而成功采纳健康行为,并取得期望结果。如跑马拉松,通过有经验的菁英跑者跑友传授科学的训练方法并刻苦训练,并争取达到330或310,抑或破3,这都是有可能的。
4、提示因素(Cues to Action):指的是诱发健康行为发生的因素。如自身躯体症状,家人、亲友、同事患病,大众媒介的信息,医生的建议,他人的劝告等。就像跑马拉松,你为了达到310的成绩,埋头苦练,因为练得太辛苦,身边的人发现你最近精神状态和脸色不太好,提示你适当休息一下,太辛苦了身体受不了,还可能受伤。
5.社会人口学因素及其它因素:年龄、性别、民族、经济收入、人格特点、同伴影响,健康知识水平等。包括个体特征、个体所具有的疾病与健康知识;具有卫生保健知识的人更容易采纳健康行为。不同类型的健康行为,不同年龄
② 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有哪些
1、对健康教育认识不足
受传统护理模式的影响,护士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应停留在疾病知识的普及和宣教上,把健康教育看做是卫生宣教的延续,对护理健康教育和卫生宣教的区别认识不清。在履行教育职责上缺乏主动性,不能从根本上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行为。
2、护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缺乏
护士在开展健康教育中,对护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掌握贫乏,对教育程序了解肤浅,缺乏系统的护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因此健康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不能把握好教育的时机、技巧、缺乏效果评价等都是影响护士深入、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的因素。
3、健康教育时机不当,不能充分利用有效的时间
患者刚入院时情绪不稳定,顾虑重重,这种情况下护士所做的健康宣教往往效果不佳。护士应首先观察病情,处理患者亟需解决的问题。在与患者交往的过程中,了解患者的需求及患者最关心的问题,随机根据内容进行教育。
如护士在为患者做留置导尿时,可边操作边讲解导尿的意义、配合要点,同时教给患者一些促进康复的技巧,如有效的咳嗽,床上排便等。在有限的时间内既完成了护理工作,又进行了健康教育。可见,健康宣教并非护士刻意安排时间去做,可以在护理操作的各环节中有针对性地施教。
4、缺乏沟通交流技巧,教育方法不当
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前提。护士与患者交谈时语言应通俗易懂,不宜生搬硬套医学术语,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人采用相应的语言表达方式,使患者都能接受。
对策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健康教育目前已作为一种重要手段应用于临床,作为一名护土,首先要树立现代护理观,明确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切实把健康教育作为一种自觉行为。开展健康教育不同于卫生宣教,它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使护士从被动执行护理操作逐步过渡到围绕人的健康为目的的预防保健和促进健康上来。
2、加强健康教育的培训工作
教育能力是护士履行教育职责的首要条件。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还要具备丰富的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沟通技巧,同时注重培养自身的素质和优良的品质,才能更好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要提高护士教育水平必须加强健康教育的培训,通过分层次,分阶段进行讲座、业务学习等形式,保证护理健康教育及时和有效实施。
3、合理安排健康教育时间及形式
健康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在临床工作中,应秉着“简单、实用、有效”的原则,制定妥善可行的教育计划,循序渐进,目标应在短时间内可达到,不可过高。
在健康教育的获得途径上,除进行个人教育、指导、编写科普手册、阅读、进行知识讲座等,还可开展生动易于接受的电视、录像等教育,每名患者应接受两种以上形式的宣教。而患者最易接受的是护士与患者经常的交流,百分率达93%。
重要性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健康教育已是卫生保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医院内还是面对社区的健康教育,对患者的康复、生存质量乃至全民的健康素质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健康教育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过程,以护理的干预手段,促进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改善维持和促进个体的健康。患者能否在医疗、护理、保健活动中获得接受教育的权力,满足健康教育的需求,取决于护士的教育意识和履行教育职责的能力。
③ 健康宣教不到位的原因和整改措施怎么写
如下:
1、管理层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管理,完善健康教育制度
管理者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适应新的医疗发展模式,充分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大对健康教育的投入,建立院、科二级管理体系,制定一系列的健康教育制度,如健康教育培训制度,健康教育检查考核制度。
健康教育评价制度,健康教育奖惩制度,纳入医院医疗护理质量考证系统,把健康教育列为护理工作的重要检查内容之一,确保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实施,且有章可循。
2、转变观念,强化角色意识
提高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应大力推动“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充分认识到健康教育是现代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护理专业建设和专科发展的需要,是护士履行岗位职责的一项重要内容。明确健康教育概念,丰富临床指导知识,提高业务素质,是树立护理人员良好形象的基础。
3、加强护士对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培训
健康教育涉及学科广泛,是一项集思维、判断、决策于一体的护理工作,加强对各层次护士系统规范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十分重要。通过开展院内培训班,培训讲座,派技术骨干去上级医院进修,外出参观学习,邀请外院老师讲座等形式,以点带面展开工作。
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提高专科水平,将健康教育融入临床工作职责中,纳入科内量化管理体系,使护士按护理程序实施教育。
4、加强护患沟通交流技巧训练
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前提,真正建立起朋友式的护患关系,要求正面与患者进行沟通,把关爱、微笑送给患者。与患者交谈中,语气应亲切、平和,谈话通俗易懂,避免生硬、生搬硬套医学术语,使不同文化层次的患者都能接受,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注意使用保护性语言。
5、优化教育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方法
健康教育有着丰富的内容,如入院教育、饮食、用药、心理护理、术前术后康复指导、行为实践、自我护理技能等。
为了避免健康教育内容千篇一律,我院组织各科制定健康教育工作流程,编写本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健康教育手册,既有实用性,又有针对性,突出重点,针对教育对象身心所处的不同阶段选择教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