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合肥与昆明教育哪个好
扩展阅读
路西法动漫哪个好看 2025-02-07 14:59:38
在抖音怎么改编歌词 2025-02-07 14:53:04
金沙回沙经典口感怎么样 2025-02-07 14:39:52

合肥与昆明教育哪个好

发布时间: 2023-07-09 09:55:30

Ⅰ 中国教育实力城市排行榜

中国主要城市高等教育实力大排行

说明:本排行榜所列高等院校均不包括不是国家统一考试招生、没有独立颁发国家承认的高等学历能力的民办、私立院校

一.高等学校数量排行榜(单位:所)

北京 73
上海 57
武汉 44
广州 38
天津 37
西安 37
南京 33
重庆 33
杭州 31
长沙 29
长春 25
郑州 24
南昌 23
合肥 22
沈阳 21
哈尔滨 20
成都 20
济南 19
太原 19
兰州 18
昆明 18
大连 18
石家庄 16
福州 13
南宁 12
乌鲁木齐11
呼和浩特11
西宁 10
青岛 06
海口 06
银川 05
深圳 05
拉萨 02
厦门 02

二.本科高等学校数量排行榜(单位:所)

北京 55
上海 24
南京 22
武汉 21
西安 19
天津 18
沈阳 18
广州 17
重庆 16
长春 14
哈尔滨 12
杭州 12
济南 12
成都 12
大连 11
兰州 10
昆明 10
太原 8
合肥 8
南昌 8
郑州 8
长沙 8
福州 7
石家庄 7
乌鲁木齐 6
呼和浩特 6
南昌 6
青岛 4
西宁 4
海口 3
银川 3
厦门 2
拉萨 2
深圳 1

三.国家1985公布的重点大学数量排行榜(单位:所)

北京 21
上海 8
南京 7
武汉 7
西安 4
广州 4
重庆 4
成都 4
长春 3
天津 2
哈尔滨 2
沈阳 2
长沙 2
合肥 2
杭州 1
兰州 1
厦门 1
济南 1
大连 1
南昌 1
乌鲁木齐 1

四.国家“211工程”高等学校数量排行榜(原99所,整合后共91所,刨除军事系统3所共88所):

北京: 18所
上海: 8所
南京: 8所
西安: 5所
天津: 4所
广州: 4所
武汉: 4所
成都: 4所
哈尔滨: 3所
长沙: 3所
大连: 2所
沈阳: 2所
长春: 2所
合肥: 2所
济南: 1所
延边: 1所
太原: 1所
无锡: 1所
苏州: 1所
徐州: 1所
杭州: 1所
福州: 1所
厦门: 1所
南昌: 1所
青岛: 1所
郑州: 1所
南宁: 1所
重庆: 1所
雅安: 1所
昆明: 1所
兰州; 1所
呼和浩特:1所
乌鲁木齐:1所

五.国家“985”工程高等学校数量排行榜(国内最顶尖的大学,以世界一流大学和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为建设目标的高校共34所)

北京: 6所
上海: 3所
天津: 2所
南京: 2所
西安: 2所
广州: 2所
武汉: 2所
成都: 2所
长沙: 2所
杭州: 1所
合肥: 1所
哈尔滨:1所
长春: 1所
沈阳: 1所
大连: 1所
济南: 1所
青岛: 1所
重庆: 1所
厦门: 1所
兰州: 1所

综上五大排行榜综合考虑,中国主要城市的高等教育实力可分为以下几大阵营:

第一阵营:北京——惟我独尊

北京的高等教育实力在所有中国城市中极为突出,其他任何一个国内城市能难以望其项背,无论高校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是毫无疑问的中国老大,且远远超过排名第二的城市,堪称一枝独秀,事实上,凭着73所普通高校、55所本科高校、20余所国家重点大学、6所国家顶尖大学的骄人数字,北京不但是国内高等教育的领头羊,就是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高等院校最集中的城市之一。

第二阵营:上海、天津、广州、西安、武汉、南京——六大巨头

这六大城市拥有数量众多的高等院校,都达数十所,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国内叫得响的一流大学,都拥有两三所国家顶尖大学,高教实力都非常雄厚。

第三阵营:成都、重庆、哈尔滨、长春、沈阳、长沙、杭州——七小明珠

拥有数量比较多的高等院校,拥有几所实力非常雄厚的国家重点大学,其中包括一两所国家顶尖大学。

第四阵营:其他省会城市或经济发达城市——小有成就

有几所本科大学,其中有一两所国内叫得响的重点大学,有些城市甚至拥有一所国家顶尖大学。

Ⅱ 昆明和合肥这两个城市哪个更好点

合肥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城市,安徽省经济发展得比贵州省好得多而且安徽的教育水平这些也比贵州好得多如果说合肥有比不上贵阳的,估计就只剩下气候

Ⅲ 昆明和合肥哪个城市好点

自然环境肯定是昆明好,人文环境就不好说了。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Ⅳ 昆明和合肥相比哪个更好

经济实力及交通方面来说,可能合肥要好一些,因为安徽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便于发展,而昆明是云贵高原地带,经济发展会受到一些障碍,不过从气候舒适来讲,昆明比合肥好,昆明是着名的春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昆明经济实力也不错,在西南地区算是前三名大城市。

Ⅳ 中国这么多城市. 去哪所城市发展比较好.

国社科院财贸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博士、着名城市竞争力研究专家倪鹏飞最近在广泛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撰写了“城市的人才竞争力比较”论文。本报特选发其中部分内容,供读者参考。
———编者
城市人力资源的数量、流动、质量、适应性及其培养,构成了人才竞争力的主要内容。而创业者数量和适合地方发展的教育体系是从人才方面影响城市发展与竞争力的关键。大量的案例说明人才竞争力对城市发展和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计量和比较中国城市人才竞争力需要相应的指标体系。根据人才竞争力的定义及其对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作用,我们设计城市人才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它包括几个方面:人力资本数量、人力资本质量、人力需求能力、人力资源的增长、人力资源适宜度、人力资本潜力。
本文根据城市综合竞争力现状,选择综合竞争力靠前的47个城市,就它们人才竞争力现状、优势和问题进行分析、比较。
上海人才竞争力居全国第二位,表明上海在人才的质量、数量和潜力方面都比较好,上海吸引人才的政策优惠灵活,熟练工人和高级人才获得相对容易,但高级人才薪酬偏低。
深圳人才竞争力排在第三位。人力资源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基本成本最高,人力资源质量较好,教育程度高。
北京聚集了全国最多、最优秀的人才精英和科研机构,人才竞争力居全国第一。北京在人才的质量、数量和潜力方面表现都比较好。但是北京在实施吸引人才的优惠灵活政策方面,在降低生活成本、改善人才待遇方面可作更多努力。
广州是优秀人才最向往创业的城市之一。人才的质量高、数量多。广州吸引人才的政策优惠灵活,但在建立现代城市教育体系,培育人才潜力方面需要努力。
东莞人才竞争力处于中等水平,但东莞市已经逐步在中小学校普及信息技术和英语教育,建立了适合地方发展的教育体系,IT人力资源数量大。
苏州人才竞争力一般。人才的数量、素质、发展潜力还有待提高,人力资源教育方面应加强投入。但苏州有相当多的经营人才,上海来的技术人才贡献给苏州。因此,实际人才竞争力比统计显示的要好。
天津人才竞争力高。劳动力的数量一般,但人力资源质量和配置不错,人才培养和教育表现稍差。天津在实施吸引人才的政策方面,改善人才待遇方面需要努力。
宁波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沿海城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和居民人均年收入比较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名列第10位,在浙江省以微弱优势超过了杭州,显示了其强劲的综合实力。
杭州人力资源竞争力强,位于第四。一般劳动力数量及增长速度不具有优势,但科技人员占从业人员数比例很高,劳动力平均科技文化水平较高,教育体系发达,教育现代化水平高。表明人才的整体素质较高、提升潜力大。同时杭州也采取多项优惠政策和灵活措施吸引人才。
南京人才竞争力非常强,南京在人力资源方面占有很强的优势。科技人员占从业人员数比例高,劳动力平均科技文化水平较高,教育现代化水平高。人才的数量、质量和提高的潜力都比较好,同时南京也采取多项优惠政策和灵活措施吸引人才。但其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大。
无锡人才竞争力不具优势。一般劳动者数量较少、增长速度较慢,中、高等教育事业薄弱。劳动力质量相对较高,聚集了一批优秀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才,而教育投入也相对较多。
武汉的人力资源竞争力很强,在全国位于第10.城市人口和从业人员数量较多,而且人力资源素质高,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供给丰富,高等教育发达。
青岛的人力资源竞争力较强,劳动力素质相对较高,尤其是聚集了一批着名的企业家,这些企业家成为青岛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力量。不过青岛高科技人才比较缺乏,高等教育学校数量偏低,发展也不均衡,制约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济南人才竞争力较强。劳动力数量质量处于中游水平,济南教育体系发达,人力资源教育指数较好,人才竞争潜力较大。
温州人才竞争力较弱,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受教育程度都表现较差。但温州拥有大量的海外侨胞和遍布全国各地的商人,构成温州独特的人力资源优势。
重庆的人力资源竞争力很强,主要表现在城市总人口和从业人员的数量上,一般专业技术人员获得也比较容易,但是人力资源消费不足,平均教育程度低。
厦门人才竞争力不具优势,尤其一般劳动力和高级人才数量居全国后列。但其劳动力平均科技文化水平较高,教育现代化水平高,表明厦门人才的整体素质较高、提升潜力大。
中山人力资源竞争力一般,人力资源质量较好,但劳动力数量有限,教育体系不够发达,发展潜力小。
大连有比较先进的教育体系,人才的整体素质较高,且具有一定的提升潜力。但在劳动力数量上不具优势。
成都人才竞争力较强,成都是西南地区人才荟萃之地,劳动力不仅数量较大,而且科研人员比例也较高,人才整体素质较高,成都的教育也比较发达。
绍兴在人力资源竞争力较靠后,虽然基本教育发达,但是本地人力资源素质很差,高层次专业人才缺乏,人力资源数量不多,需要改善人才政策,增大人才需求。
惠州的人力资源竞争力很低,排在第41位。人力资源质量水平相当低,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人员比例很小,创业人员缺乏,而且人力资源受教育情况不理想的影响,不利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佛山的人力资源竞争力在47个城市中位于第23位。优势体现在大量的制造业提供了巨大的人力资源需求,发达的经济也保证了城市就业率和人才的获得。但是在人力资源教育方面比较落后,需要注意在引进外来人才的同时,加强本地化和高级人才的培养。
珠海人才竞争力表现很差,城市人口和从业人员数量及增长较低。珠海教育落后,科技人才不足。人口文化素质不太高,近期内提升潜力不大。同时珠海要采取优惠政策和灵活措施吸引人才。
台州的人才竞争力很弱,排在第42位。人力资源数量不少,但是质量非常差,配置指数也很低,熟练工人和高级人才缺乏,人力资源的教育情况很差,处于所有47个大中城市的末尾。
泉州的人力资源竞争力很差,位居47个城市中的第40位。人力资源数量、质量指数都较低,人力资源的教育程度偏低,高层次的人才缺乏,但熟练的工人获得性较好。
福州人才竞争力较强,福州人力资源的数量和整体素质较好,教育发达,人力资源提升的潜力较大。同时福州具有一大批热心家乡发展的在外闽籍同胞的优势。
常州人力资源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教育体系较为发达,尤其是职业教育体系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劳动力素质较高,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训练有素的技术工人。但高级人才较为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
长春人才竞争力一般,劳动力数量不占优势,但质量较高。人力资源配置指数较高,高级人才获得便利性很高。
长沙的人才竞争力居于中等略偏上水平,城市人力资源配置、质量和教育指数较高,但在人力资源数量和人力需求方面表现较差,说明城市规模偏小,没有形成人才需求和供给的规模化。
石家庄人力资源竞争力较强,表现在城市就业人口及增长率较高,从业人员质量尚可,但不容易获得高级人才,人力资源需求有待扩大。
哈尔滨人才和科技竞争力比较强,科研人员比例、科研院所数量较高,人力资源质量指数、科技创新能力指数表现都比较好。但人力资源需求指数较低,人均消费需求、人力资源基本成本低,在改善人才待遇、吸引人才就业方面需要的高。
南通人才竞争力一般,劳动力数量较多,劳动力质量处于中游水平。人力资源配置指数不高,高级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缺乏。教育体系较为发达,尤其是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拥有一定优势,人才竞争力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西安的人力资源竞争力较强,城市就业人口数量和增长率不高,但质量较好,各类专业人才荟萃,高等教育发达,但人力资源需求不旺,低素质人口数目也较多。
烟台人力资源不具竞争力,劳动力数量众多,但质量和教育体系均处于一般水平。资本竞争力需要大幅度提高,尤其是资本质量和资本的可获得性方面,应当培育有效的投融资体系,吸引境内外资本流入。
舟山的人力资源竞争力排在所有城市之末,城内人口和从业人员少,教育情况相对落后,熟练工人和高级技术人才获得性差,人力资源需求不旺盛。
徐州人力资源数量较为充足,但人力资源质量、人力资源配置指数等指标不高,人才竞争力表现一般。
嘉兴的人力资源竞争力比较弱,其中人力资源教育指数很低,中等以上学校和成人教育不发达,人力资源数量不少,熟练工人和技术人才获得性比较好。
湖州的人力资源竞争力很差,位于第46位。除了人力资源数量比较多外,其他几项指标都比较落后,人力资源素质和受教育程度都很低,配置指数不高,高级人才和熟练工人获得性差。
威海人才竞争力不高,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不具有优势,在人力资源教育体系建设上也需要投入更多的努力。
郑州的人力资源竞争力比较强,位于第11位。作为人口第一大省的省会,人力资源丰富,人才获得性比较便利,受教育程度和人力资源质量均较好。
合肥的人力资源竞争力处于中等水平,人力资源质量较好,受教育情况良好,专业人员和劳动力充足,但是创业人员不足,人力资源需求指数很低,处于42位。
昆明的人力资源竞争力中等靠后,城市人力资源数量不多,需求也不旺盛,人力资源质量和受教育指数一般。
海口人才竞争力不高,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不具优势,人力资源需求指数较高,人才待遇较高;教育体系不够发达。

Ⅵ 昆明的教育水平在全国排名怎么样

昆明的教育在全国排名402。
与其他省份相比,目前昆明的教育水平和质量相差较大。这里山区较多、自然、经济条件都更为落后,教育意识普遍不是特别强,毕竟物质基础是精神需求的前提。从资源配置的情况来说,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学生的差距也较为明显,教学质量弱的学校涉及面和数量都略大。从教学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上看,云南部分乡镇的村落小学条件都较落后,有些村子里的小学一个老师教授几门科目的情况很常见。这些学校教育水平要从整体提升,还面临着许多工作。仅仅从云南省内的一些城市来说,择校的现象就是因为资源不均衡。所以对乡镇和偏远乡村来说,资源的配置情况就不言而喻了。
近年来,云南在教育上投入了很多财力。但真正要提高目前的教育水平,需要考虑方方面面,不论是提高偏远乡村的教育意识还是政策、资金扶持等都十分重要。“教育乃百年大计”,发展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