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1.课堂教学学习目标,要向知识与能力技能、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和情感态度四个维度的整合且重视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方向转型。包括学习的愿望和主动学习的动机、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其中学习兴趣即学习动机素养又是核心中的核心。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奠定良好的学习素养显然是最重要的任务。关系素养主要涵盖人格与心理、生理以及品质与品德两大方面,前者主要指与自身的关系素养,要求学生能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能自我规划、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品质:而后者主要指与他人的关系素养,要求学生有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有沟通意识和交流能力,有国家认同、国际视野、社会公德、社会责任,能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自觉关心生态与保护环境等。
4.课堂教学评价,要向培养人的核心素养的评价角度不断拓展。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围绕学科知识的掌握展开,忽视了学生作为人的重要意义,而一个具备“核心素养”的人与单纯的“考高分”并不能画等号。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评价将走向多维度、多角度、多层次的方向,使“评价促进人的发展”这一理念变得更为突出。
5.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是要把教学中心由“教”转向“学”。教师的重要作用体现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之上,从而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一一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总之,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败,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旗帜鲜明的担当起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任,以培养合格的国家人才。
‘贰’ 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1丶: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有三种途径: 通过课程设计落实核心素养。毫无疑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因此,课程设计要根据与本民族文化,并融合国外文化课程设计,要重视文化基础的基础,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课程设计要凸显文化基础的核心课程设计,要体现自主发展课程设计,要体现社会参与。 2、通过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他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要把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变为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必须大力推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变。 3、通过评价落实核心素养,要积极尝试真实性评价、档案袋评价等,鼓励学生自由表现和创造性发展的评价理念和方法,实现课程评价的素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