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育科研有什么好的途径
扩展阅读
最基础的反馈回路有哪些 2025-02-07 18:46:55
设备基础材料有哪些 2025-02-07 18:41:59

教育科研有什么好的途径

发布时间: 2023-07-07 01:09:22

1. 教育研究选题的途径有哪些

教育研究选题的途径:

(1)从有关理论中演绎研究问题:

从教育理论发展方面提出课题,要揭示原有理论同经验事实的矛盾,还要揭示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不仅包括学科系统规划建设中的若干未知的研究课题,还包括已有教育理论传统观念和结论的批评怀疑以及学术争论中提出的问题。

(2)从教育实际中发现问题:

解决社会实践的紧迫需要。这是一种直接性来源。例如:《北京古树神韵》图书就是献给第29届北京绿色奥运的一份特殊礼物。

(3)从过去研究中发现问题:

从查阅文献资料,了解研究领域最新的成果和有关学科发展的趋势及前沿中挖掘课题。这是一种间接性来源。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即从前人的理论总结基础上派生、外延与升华出来,从而选出具有更高价值的能充实、完善甚至能填补其空白的课题。如“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工程建设系列着作”出版工程,是“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工程建设”等系列研究的成果集成。

(4)从与专业人员接触中发现问题:

研究者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不仅要寻找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与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其内在的规律性;还要从争论中发现问题,提高对教育问题的敏感性,自觉培养教育智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在实践中发现,关注问题。

(1)教育科研有什么好的途径扩展阅读

科研选题的原则:

(1)需要性原则

需要性原则是指选题要面向实际,着眼于社会的需要,讲求社会效益,这是选题的首要和基本原则,体现了科学研究的目的性,即目的原则。这里所谓需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尤其是工农业生产的需要,这是它的社会意义;二是根据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这是它的学术意义。或者二者兼有。

(2)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是指在选题时要考虑现实可能性。可行性原则体现了科学研究的“条件原则”。一个课题的选择,必须从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出发,选择有利于展开的题目。如果一个课题不具备必要的条件,无论社会如何需要,如何先进,如何科学,没有实现的可能,课题也是徒劳,选题等于零。

(3)合理性原则

合理性原则是指选题不但要考虑是否满足社会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具有实用价值;确实可行;而且还要看课题本身是否合理。所谓合理性原则,也称科学原则。如永动机、水变油的研究永远都是徒劳。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科研选题

网络-选题来源

网络-课题

2. 基础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
调查法
调查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调查法通过各种方法与手段
,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研究对象或现象的材料,以发现规律性的问题,获得研究成果。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了解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成绩或问题,有什么经验和教训,今后的发展趋势如何,有时还可找到原因与结果的某些联系。
1.调查法的特点与要求
调查法有3个特点:①研究当前的教育现象,与历史法相区别;②间接的研究方法:不进行直接观察,通过访问、问卷、测验等手段搜集材料,与观察法相区别;③不控制研究对象,在自然状态下研究,与实验法不同。
但调查法可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常运用它去研究范围较广的、涉及面较大的、时间延续较长的教育现象。
调查法的要求是:①选择的调查对象必须符合调查目的;②用各种不同的调查方法或综合使用各种方法,准确、全面地搜集材料;③调查中应特别注意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制约和因果关系;④一切能够测量的材料要经过测量,一切材料都应准确无误地记录;⑤参加调查的工作人员必须采用统一的调查标准、统一的记录表格、统一的记录方式;⑥必须保持在自然条件下进行调查;⑦对每一件材料都要鉴定其真实性的程度。
2.调查法的手段
调查法的手段主要有问卷、访问(谈话法)、测验、评估、书面材料分析、开调查会等。
①问卷,也称填表法。问卷是研究者向调查对象用书面或通讯形式进行调查的一种手段。
②访问,也称谈话法。研究者通过跟调查对象或有关人员面对面的谈话来直接搜集材料。
③测验,通过考查的方式测定调查对象的某种特征的实验情况。测验的对象及对象特征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来定,测验的方式也随调查对象和特征的具体性质不同而异。
④评价,对教育设施、设备的调查可采用评价法。调查时,首先将调查项目和调查标志列成表格,在调查中按预定的评价办法和标准,逐项在表上记录规定的符号或数字。
⑤书面材料分析,通过搜集能正确反映研究现象的书面材料来进行分析的方法。书面材料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反映某一地区或某所学校的教育工作的材料,二是反映教师教学工作的材料,三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材料,四是反映学生课外和校外情况的材料等。
⑥开调查会,这是调查法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手段,可在较短时间里获得较全面的材料。
实验法
1.实验法的特点与要求
实验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方法之一。所谓实验法,是在严格的控制变量的条件下,有组织的操纵实验措施,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前者在实验室内进行,后者在自然情境中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一般采用自然实验法。
实验法的目的在于查明研究现象发生的原因,它能够检验某一理论或假设的正确性。有人称实验法为教育科学研究的灵魂。
2.实验设计的一般问题
实验设计的目的是力求用最少的人力、物力、时间去取得最多最有效的数据和材料,同时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实验的误差。
实验设计方案必须说明以下几个问题:
①实验目的和操作定义
首先要说明实验要解决的问题及解决到什么程度。其次是说明操作定义。所谓操作定义是描述产生实验结果所作的操作活动的特点。
②实验对象的范围及分组情况
首先要说明选择什么性质的对象、选择的范围有多大、用什么方法选择;其次要说明如何进行分组;再次要说明哪一个为实验班,哪一个为对比班。
③实验结果的测定
首先要说明采取什么样的实验形式,是单组形式、等组形式还是轮组形式;其次要说明如何控制无关因素。
④实验结果的测定
首先要说明能够反映研究对象的观察指标。所谓观察指标就是收集材料的标准。总的说,既要有质的指标,也要有量的指标。其次,要说明测定的方式、分几次测定、什么时候测定。
⑤实验数据的处理
要说明进行统计检验的方法,要附有统计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