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脑瘫引导式教育是什么
扩展阅读
滑雪运动与物理知识大全 2025-02-08 03:08:40
中国草药知识大全 2025-02-08 02:52:54

脑瘫引导式教育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04 05:56:29

Ⅰ 引导式教育的基本原理

Peto教授认为,脑瘫儿童最主要的问题是学习困难,学习困难使儿童不能发展适应或控制周围环境的能力。脑损伤是客观存在的,但不能因此认为脑瘫儿童是低能儿或存在一系列问题的儿童。脑瘫儿童与正常儿童一样,都是通过同样的方法去学习,存在着智力、情绪、社交、性格和体能等各方面同步发展的要求。而人的大脑有一定的可塑性,因此要克服脑瘫儿童的学习困难,要给他适当的指引和指导,不应改变环境来迁就脑瘫儿童,而是让他们去努力适应环境。
引导式教育不是单纯的康复技巧或治疗方法,而是一个以教与学互动为本,从而达到功能康复的复杂而完整的体系。它主张一个患儿所需要的各种学习训练和教育应由同一个人、在同一个环境中给予,这个人被称为引导员(conctor)。在学习训练时,引导员要全面负责患儿的运动功能、感觉、理解和自助技能等全面的康复训练,以及行为规范和社会化等的特殊教育。
脑瘫儿童的康复需要多方面和复杂的经验,引导式教育就是根据学习的复杂性原则(the principle of complexity),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将各方面的功能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复杂、有序的整体。在引导式教育中,要像处理学习问题那样去处理脑瘫儿童的所有问题,教育的目的是以有效的功能(ortho-function)替代原有的功能障碍(dysfunction),恢复运动控制达到实用功能康复的目的。
在以往的观点中,脑瘫儿童被认为是能力低下的残障者,他们存在着运动、语言、智力和神经行为等的异常。这些异常主要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导致的,也是不可逆的。而Peto认为脑瘫的儿童仍是完整的个体,需要一些引导方法来帮助他们学习如何掌握自己的身体功能,从而能像常人一般地生活。
要克服这种学习困难就需要专业的引导员和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节律性口令和音乐、游戏等在这里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引导式教育以循序渐进的方法把语言与动作贯穿起来,融为一组习作课程,应用丰富多彩的引导式内容和手段,调动儿童的兴趣,寄发他们的主动学习热情,让他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引导式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就是引导式教育这一概念。所谓引导式教育,就是要通过引导式教育的方式使功能障碍者的异常功能得以改善或恢复正常,也就是将教育这一概念引入到康复医学中,应用教育的概念体系进行康复治疗。
引导式教育这一词汇是全新的,它强调了引导主动性学习这一概念。引导(conction)的意思是诱导,引导式教育就是要通过一定的手段诱导出预想和设定的目标,引导出功能障碍者学习各种技能动作的一种互动过程。这种技能动作的学习并不是单纯的通过外力的协助使功能障碍者完成某种技能动作,而是要通过功能障碍者的本身的内在因素与外界环境等相互作用,使其主动的、相对独立的完成技能动作。引导的方式是以适当的目的为媒介,通过复杂的引导者与功能障碍者的整理互动,诱发功能障碍者本身的神经系统形成组织化和协调性。换言之,引导式教育体系中所说的康复,并不是仅仅促进功能障碍者的功能障碍本身发生变化,而且同时要使人格、个性发生变化,即智能、人际交往等能力得以提高,进而又促进功能障碍的改善。这一目的的达成,必须通过神经系统的传入、传出神经,经过中枢神经的调节来实现。神经系统可以把欲达目的之途径体系化,当一个人欲达一定目的时,首先将这种要求通过传入神经传达到脑,使其在脑中意识化,然后由脑发出指令,再由传出神经达到执行命令的器官,产生特定的功能效应,达到预想目的。
引导式教育认为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成绩的好坏与他的情绪密切相关,特别是他有没有主动学习的意愿更为重要。因为主观意愿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帮助它们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去解决它们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了培养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式教育通过创造丰富多彩的环境,采用引导、诱发和节律性意向等引导式方法,调动儿童的兴趣,激发它们的主动学习热情,让它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学习的内容贯穿于24小时的日常生活与活动中。节律性意向口令、音乐和游戏等在这里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脑瘫儿童的智能和性格的发展会帮助其战胜自己的行动障碍,人际关系、情绪、决心、意志、意识、经验和期望等会影响其整个人生和全部行为,保留在体能方面的表现。引导式教育的目的是使脑瘫患儿在体能、语言、智力及社会交往各个方面得到同步发展。
由于脑瘫儿童行为受到限制,其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交流的机会减少,容易形成性格、行为的异常,出现自卑、孤僻、敏感等性格行为问题。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引导式教育强调按不同的年龄,将不同的功能障碍的儿童分成小组,强调与其他儿童合作,互相比赛,激发兴趣,以改善它们的自卑、孤僻、敏感等性格行为问题,有利于学习和康复。
为了提高孩子的信心和易于学习训练,引导式教育八一些复杂的、难以完成基本动作模式,拆解成一系列细小的步骤,这一过程称为习作分析(Task-analysis)。然后借助节律性口令语言,将一系列习作程序组合起来,融入24小时日常生活的活动之中,这一连串的习作程序组合称为引导日课。引导式教育是一种以教与学为本,比较完整而全面的系统。它有别于其他康复方法的根本原理是应用丰富多彩的引导式内容和手段,如节律性意向、音乐和游戏等调动儿童的兴趣,激发它们的主动学习热情,以适当的目的为媒介,提供意识指令性诱导,通过复杂的引导者与功能障碍者的整体互动,诱发功能障碍者本身的神经系统形成组织化和协调性,达到功能康复,功能康复的同时反过来促进脑组织的生物学发展。同时强调良好的心智、性格、人及关系、情绪、决心、意志、意识、经验和期望等会帮助它们战胜自己的行为障碍和促进全面的功能康复。

Ⅱ 4岁脑瘫儿童如何训练

4岁已经才开始训练,说实话是有点迟了,但还是有希望改善的。 训练方法: 1、躯体训练:主要训练粗大运动,特别是下肢的功能,目的在于改善残存的运动功能,抑制不正常的姿势反射,诱导正常的运动发育,防止肌肉挛缩,矫正关节畸形。主要方法采用手法将大腿分开、使踝关节背屈、按压膝部使其伸直。 2、机能训练:训练上肢和手的功能,提高生活能力 3、语言训练:包括语音训练、咀嚼吞咽功能训练,训练小儿听力及视力,如听力障碍应及早配置助听器,如视力障碍则及早纠正。 引导式教育训练 1、引导式教育是一套使运动机能失调的儿童学习如何融入社会的教育系统。其中包含体能训练、智能学习、日常生活和安排以及建立正确的社交、沟通能力等,旨在将脑瘫儿童教育成具有积极主动性格的全人。 2、引导式教育旨在以建立孩子正常的生活为基础,诱发孩子主动学习为策略,发现孩子积极的性格为目标。

Ⅲ 出院记录上的引导式教育训练是什么

您好,引导式教育训练,是锻炼脑瘫等疾病的一项措施,与传统的脑瘫康复各有利弊的,需要康复医院引导员训练。

Ⅳ 引导式教育的主要特点

1、最大限度地引导调动患儿本身自主运动的潜力,以娱乐性、节律性意向激发患儿的兴趣及参与意识。在训练过程中,引导员主要诱发患儿自主地完成该项动作,尽可能少的给予患儿帮助。强调让脑瘫痪而学习正常孩子的基本动作模式,通过主动参与学习和解决因运动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困难,从而建立积极独立的性格。例如训练患儿下蹲这个动作,以便能自行排便,对于不能下蹲着可给予鼓励,严重患儿才能给予梯背椅辅助,并在“1、2、3、4、5”的齐喊口令下,让孩子们集体完成下蹲这一动作。
2、集体训练、个体训练和家庭训练相结合。集体训练不但达到训练功能的目的,而且有助于其性格的发展和社会交际能力的提高,为今后适应社会打下量好的基础。个体训练是为了使每个成员都能跟上小组的平均水平,而家庭训练保持了训练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3、引导式教育不但促进儿童的运动功能得以康复,而且还促进了儿童的语言、理解、感知能力和智力水平全面发展。同事还强调了整体的观念,即人的身体和思维是不可分割的,并以培育儿童的人格发展为目标。
4、引导式教育强调的是每日24小时的严密训练,患儿每日从起床到入睡,有机地运用各种训练方法与日常活动相结合起来进行疗育。
5、引导式教育是一种教育与训练相结合的方法,与Bobath、Vojta等方法在概念上存在着区别,后者归类于神经生理学方法。引导式教育诱发服务对象是学习动机,鼓励脑瘫患儿积极参与功能障碍康复的项目,因此,引导式教育不仅是运动功能的康复过程,而且也是一种教育过程。
6、强调所有参与训练程序的人员必须紧密地合作,全面地评估个别服务对象的能力和需要。因此,训练程序成功与否,“团队精神士气”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7、强调以小组形式进行训练,让服务对象学习所需技能,并能避免服务对象过分依赖有关的引导员。
8、强调整日具有连贯性的训练计划,因此每一分每一秒对学习者来说都很重要。而设计训练程序时,则采用自然而具实效的模式进行,例如安排服务对象在用餐时间学习自己进食。
9、强调环境控制的重要性,应用特殊家具和空间的布置,根据需要不断地改变环境,发展孩子在各种情境中解决困难的能力。
10、强调利用语言和韵律,协助服务对象协助运动功能。
11、根据运动生理学和神经生物学原理,以教育学、心理学和哲学等为基础,并与幼儿园和中小学教育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