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从幼儿园开始到大学结束,哪个国家比较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或者说哪个国家综合教育好
美国!我小叔多年前去了美国,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接受启发式教育,阿姨全部是是美国人,英语不用说了,现就读于常青藤高校。
Ⅱ 外国的素质教育都教些什么
“减负”后,素质教育如何贯彻落实,让孩子们真正做到身心愉快地健康成长?这是当前教育界所关注、探索的一个课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中小学的一些教育方式,值得我们借鉴。
新加坡:课外活动纳入教育内容
在新加坡德明中学学习的冯婷告诉笔者,新加坡的中小学都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学校一般上午上主课,下午全部是各类课外兴趣活动,有音乐、绘画、戏剧等艺术类的;有排球、棒球等体育类的甚至开有打扮课,共有几十种之多。学校规定每个学生必须至少选一个兴趣小组,并且要记学分;下午课外活动期间不得留在教室做作业,否则要扣分。
冯婷参加的华文组里有相声、京剧等兴趣项目,老师是学有专长的校外志愿者。冯婷妈妈骄傲地拿出两盒录像带,放给笔者看,原来这是女儿学校每年一次的学生汇报演出专场,冯婷演了整整一个小时的折子戏,唱念做打,一招一式,皆有板有眼,颇有专业水准;她演的相声《中华文化面面观》也是口齿伶俐、诙谐幽默,逗得人哈哈大笑。整台节目,从编剧、舞美、灯光到表演、伴奏等,全部由学生担任,每个孩子都认真、投入、兴致勃勃。无疑,这些活动锻炼了他们的能力,也开发了他们的智力。
新加坡的中小学还规定,学生课余时间还必须参加一定的社区服务,每参加一次记一次学分,凑满一定的分数才能过关。所以,新加坡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吃苦耐劳品质、社会公德等都很强。这一点,冯婷母亲体会最深。女儿出国在新加坡学习两年,简直变了一个人,以前只会撒娇,现在知道体贴父母了;与人打交道亦显得落落大方,很有修养;以前出门办事总是依赖父母,现在换外汇、买机票等事都是自己干。
美国:让每个孩子都发挥自己的潜力
有人说,美国是孩子们的天堂。因为那里的中小学十分注意利用孩子爱玩、好动、好奇的天性,做到寓教于乐,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动手动脑能力,挖掘每一个孩子的潜能。美国式的教育充满娱乐性和趣味性。比如上历史课,讲到罗马史,老师便让孩子们去图书馆查资料,出一期关于古罗马的报纸;自然课上讲到植物的种类,老师只讲一个大概,然后要求孩子们到植物园去找来各种植物的叶子,对照图书了解其名称及有关特性。学校周围的博物馆,里面陈列的东西,学生都可以动手,如参观到纺织机,就可以动手织布;到航空博物馆上课,可以开动航模。美国的中小学还十分注意引导孩子关心社会现实。他们常常会出一些非常成人化的课题,让学生去做,如“怎样解决环境问题”“如果你当总统怎么做”?孩子们会认真地去查阅资料,开展调查,有些想法往往令成年人颇为吃惊。
美国的孩子大多很自信,这是因为学校为他们提供了发挥特长,挖掘潜力的机会。美国中小学主课很少,选修课却特别多,而且十分正规、系统化。这些课对孩子要求不高,只要能培养兴趣就行。孩子如果特别喜欢哪门课,可以从入门开始,逐步提高,在学校里就能得到专业化的培训,成为这方面的行家能手,这些各有专长的孩子,在被尊重和肯定的环境中成长,走向社会,在各个行业里争取着新的成功。
欧洲:全社会参与儿童教育
江苏教育学院的王铁君教授告诉笔者,欧洲一些国家,都是全社会参与中小学学生的教育,有完善的校外教育机构,如“家长教育委员会”或“社区教育委员会”来辅助学校教育。
在俄罗斯,每幢楼都按规定设有一间儿童活动室,社区教育委员会为孩子们准备了充足的设施,并备有专门的服务员组织。他们开展各类活动,这些服务员中,有的是义务劳动的退休人员,有的拿一定的补贴,费用主要来自各种教育捐资。英国的各类博物馆、科学馆,都对中小学生免费开放。比如上人体生理课,孩子们可以在科学馆边看人体模型,边听老师讲解各类器官,整个学习过程很轻松,学到的知识也很扎实。
新西兰的阅读教育
如果说阅读是整个学习的基础,那么新西兰的阅读教育堪称世界一流,该国学生在国际作文比赛中得分最高,世界各地的教育学家经常慕名去新西兰取经。
新西兰实行“整体语言教学法”,让儿童在阅读中提高理解能力,通过阅读上下文推测出新单词的意义,从而记住它们。通过阅读提高写作能力,把阅读和写作有机地联系起来,初期的作文强调文章的思路和意义,而不拘泥于单词的拼法和文章语法。
充分保证课堂学习时间是取得阅读教育成功的重要原因。新西兰的儿童每天有半天时间用于阅读和写作,而且连续八年狠抓不放,直到每个儿童都能流利地读写。
意大利的工艺教育
意大利北部勒佐艾米亚城内有一座特殊的少年工艺教育学校,这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当地居民一砖一瓦盖起来的。现在该学校已经用玻璃装饰得通透明亮,宛如一座漂亮的花园。这里陈列着孩子们制作的工艺品——瓷砖贴成的海马、珠子串成的人物、泥塑的树木和纸做的树叶等等。
意大利重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目前,仅
Ⅲ 中国是应试教育,外国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中国是应试教育,大部分西方国家注重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但也并非绝对对立的概念,因为两者在词义上本来就并非反义词。
由于角度不同,给素质教育下的定义不尽相同,但不同定义常有着共同特点:
第一,认为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第二,认为素质教育要依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 第三,主张充分开发智慧潜能与个性的全面发展,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
因此,素质教育可以定义为: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并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就是把具有人的基本形态的高等动物培养成为具有人的基本素质的真正人的教育。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主要区别,大体可以从以下10点表现出来:
①从指导思想上看:素质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也就是为了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它反映了现代的先进的教育思想;而应试教育则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是以追求升学率为目的的教育,是选拔式、科举式、淘汰式的陈旧落后的教育。
②从教育目的上看:应试教育是为适应上一级学校的选择需要,以应试训练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则是根据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需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创造和学会审美的教育。
③从教育对象上看:应试教育是面向少数人而忽视多数人,重在“提高”的淘汰式的“英才教育”:素质教育则是面向全体,重在“普及”,促使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通才教育”。
④从教育内容上看:?应试教育完全围绕应试要求,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轻“德”、缺“体”、少“美”、砍“劳”,是一种不完全的畸型教育;素质教育则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
⑤从课程结构上看:应试教育是单一的学科课程,且只重视少数所谓“主科”,轻视所谓“副科”;而素质教育则以现代课程理论为指导,把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程等几个板块,都纳入课表,作为正式课程平等对待,有的学校还十分注意开发“隐性课程”,比如环境教育、校风建设等等。
⑥从学生课业负担上看:应试教育不按课程计划授课,随意增加课时,超纲授课,加大作业量,考试频繁,复习资料泛滥,各种竞赛名目繁多,学生课业负担加重;而素质教育则要求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严格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仅以作业为例,内容适度,形式灵活,不仅重视巩固性的书面作业,还要设计富于个性和创造性的活动作业、口头作业、行为作业,并把课外阅读纳入培养健康的个性之中,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⑦从师生关系上看:应试教育迫使教师“选择适合教学的学生”,强调师道尊严,师生之间是一种管与被管、教与被教、灌与被灌的关系;素质教育则强调尊师爱生,师生民主平等,双向交流。要求教师尊重、理解、信任、鼓励、扶植每一个学生,教师选择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发展的教学艺术。
⑧从教育方法上看:应试教育实行的是学生被动学习,死抠书本,脱离实际的教育;素质教育则是重视双基、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的教育。
⑨从教学途径上看,应试教育把课堂和书本作为教学的唯一途径,不同程度地脱离社会、脱离实际;而素质教育为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新型素质,要求实现教育的社会化,建构学校与社会的“双向参与”机制,使得教学途径增多,教育视野广阔,有利于从狭隘的完全同升学“指挥棒”对口的自我封闭中解脱出来,实行开放式的现代教育。
⑩从评价标准上看,应试教育以“分”为导向,以“率”为标准,以“考”为法宝,并以此来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实行的是僵化、死板的,“一刀切”教育;素质教育则确立社会实践的评价权威,淡化分数的警告、惩戒作用,把学生的差异作为资源潜能优势,实行的是使学生个性健康、完善发展的教育。
从以上10点基本可以着出,应试教育只注重应试的功利,不关心人的全面发展;不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是塑造适合“教育”的学生。“应试教育”在教育对象上的局限性,在教育内容上的片面性,在教育过程上的表面性,在教育成果上的虚假性,对基础教育危害甚深,对广大中小学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健康成长影响极大,必须通过切实的努力动摇它、瓦解它、改造它,把它转化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Ⅳ 中国是应试教育,西方是什么教育
西方国家是素质教育,中国是应试教育兼有素质教育。
西方国家的国人都会惊异于其教育的自由,这种自由更多的表现在繁多的假期、充裕的休息时间、嬉笑散漫的的课堂氛围。
中华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以及一个发展中国家,必须立足于现状来解决问题,在我们的社会中要想成为人上人,就必须吃苦受累,即使自认为有高智商高天分,但毕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所以,中国的素质教育、应试教育等其实更想整体提高国民素质以及提供一个所有人都能改变命运的机会。高考虽然至今饱受争议,却是大多数中国人“鲤鱼跳龙门”的一个相对公平的机会。
(4)素质教育都有哪些国家扩展阅读:
应试教育的积极影响:
1、开启公平公正的教育模式
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的大国,各个地区的教学资源的水平和数量也参差不齐,贫困地区的教学资源落后而且
稀少,发达地区却拥有先进的教学资源。素质教育能满足发达地区的公平竞争,选拔出优秀和有创造力的人才,但却忽略了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其本质是比拼教学资源,是不公平的,最终结果只会是发达地区越来越发达,而贫困地区却越来越贫困。
应试教育虽存在弊端,但却能为中国各个地区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教育模式,让贫困落后的地区也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2、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中考、高考是中国现行的选拔不同知识水平的人参加高一级教育的方式。每年都有众多的学生参加中考和高考,不仅是学生竞争压力大,对社会来说也是考验。不实行考试制度就等于为官员腐败“走后门”埋下种子,全面考察学生的各个方面又费事费力。
应试教育考试的好处是,无论报考者有多少,只要调整难度系数,即可以筛选出值得录取的学生。这个过程不需要大量专家的参与,成本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