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儿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帮帮亲们!
首先是启蒙,现在的幼儿必须接受启蒙教育,否则小学知识他们接受会很吃力的。再者是衔接,孩子们会很自然的接受小学枯燥的学习,并且跟得上现在的教育深度。孩子还会在幼儿园对学习特别的热爱。
② 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幼儿的角色地位如何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古往今来,教师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扮演着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楷模。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幼儿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幼儿教师从单纯的保姆和看护者等角色,变得越来越多重化,幼儿教师被赋予了更多的角色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幼儿教师,面对着一群特殊的工作对象,每天在工作当中扮演着多种角色,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
从近几年的面试考察趋势来看,在面试当中对幼儿教师职业认知的考察,有两种形式:(1)以结构化问答和答辩的形式直接考察,考察考生对于幼儿教师角色的定位以及理解;(2)在考生的试讲、说课中通过考生对活动的设计、使用的教学法、教师在活动中的教学表现等等,来判断考生对于幼儿教师职业的角色定位。
现将幼儿教师在幼儿园中充当的角色概括如下:
(一)生活中的妈妈
首先,幼儿教师的劳动特点之一:幼儿教师的劳动对象具有主动性和幼稚性。其工作对象是年龄处于三到六、七岁的幼儿群体,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独立性较差,对成人的依耐性较强,幼儿从熟悉的家庭环境进入陌生的幼儿园环境中,更需要从教师那里获得像妈妈一样的关爱,这样更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让幼儿喜欢上幼儿园。
其次,幼儿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当中,要遵循幼儿教育的特殊原则即保教结合。保育和教育作为幼儿园工作的两大方面都要得到贯彻与落实,帮助幼儿学习穿衣吃饭,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幼儿园这样一个奠基性教育时期,是非常具有教育价值的。
(二)教学中的老师
幼儿教师首先是一位老师,在做到给予幼儿无微不至关怀的同时,更要教育和引导幼儿。在众多的角色中,教师最重要的角色还是教育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强调了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教育的方式,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支持以及观察幼儿的学习行为,在遇到困难或发生矛盾时引导幼儿解决问题,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
(三)游戏中的伙伴
游戏是幼儿园活动的基本形式,深受幼儿的喜爱,但由于幼儿年龄较小,游戏组织能力有限,作为教师就要扮演好“伙伴”的角色,与幼儿一起合作、一起游戏,在游戏中完成教育目标,同时与幼儿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走进幼儿的世界,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不仅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的成长。
生活中的妈妈、教学中的老师、游戏中的伙伴,无论幼儿教师在幼儿园中充当哪种角色,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用科学的教育理念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考试中注重考查考生对于幼儿教师岗位的职业认知,从对于教师多重角色的剖析,可以更加、细致的了解幼儿教师的身份以及工作性质,从而在考试中做到有条不紊,胸有成竹。
③ 试分析幼儿园教育在幼儿教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幼儿园教育重要性-
幼儿园是对学前幼儿进行教育的机构,幼儿园教育属于学校教育体系,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标与任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与监督下,结合社会需求,由幼儿园实施的有目、有计划、有组织、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注重保教相结合的教育机构。幼儿园教育具有开放性、整体性、系统性、计划性等特点,在幼儿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园教育体现了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教育方针,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幼儿园的教育是一个以幼儿身心特点为依据的教育,不但要求做到循序渐进,更要注重幼儿年龄特点和教育内容的连贯和有序,以及注重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良好个性养成、幼小衔接等,这些都是幼儿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但幼儿园必须要具备以下这五个条件和四个特性:
幼儿园需要具备的五个条件:
一、健康: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
1、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情绪稳定;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识,知道关心和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二、科学: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认识能力
1、有好奇心,能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情;
2、喜欢观察,乐于动手动脑、发现和解决问题;
3、理解生活中的简单数学关系,能用简单的分类、比较、推理等探索事物;
4、愿意与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适应的方式表达各自的发现,并相互交流;
5、喜爱动植物,亲近大自然,关心周围的生活环境。
三、社会:增强幼儿的自尊、自信,培养幼儿关心、友好的态度和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1、喜欢参加游戏和各种有益的活动,活动中快乐,自信。
2、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
3、知道对错,能按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行动;
4、乐于接受任务,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5、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家乡、爱祖国。
四、语言:提高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发展语言能力
1、喜欢与人谈话、交流;
2、注意倾听并能理解对方的话;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五、艺术: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1、能初步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
3、乐于与同伴一起娱乐、表演、创作。
幼儿园需要具备的四个特性:
一、基础性、启蒙性
从教育体质的角度看,幼儿园教育是学制的最初环节,是整个学制的基础。幼儿园课程作为学前教育的载体,直接影响幼儿现时的发展,为幼儿今后甚至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从人的发展角度看,幼儿正处于人生发展的起始阶段,是从懵懂迈开脚步走向社会的开始,因此幼儿课程不寻求传授知识的高深、系统,只需让幼儿体验关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最浅显的知识和观念,帮助幼儿认识她们周围的世界,开启幼儿的智慧与心灵,萌发他们优良个性和品质。
二、全面性、生活性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中介,因此,幼儿园课程应以实现幼儿在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为目标,要具有全面性。
幼儿在现实生活中,通过与大量的人、事物相互作用,从而获得知识、习得态度;体验情感,形成个性。因此,幼儿园课程必然带有浓厚的生活特性。课程内容要来自于幼儿生活,课程实施要贯穿于幼儿生活。
三、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
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幼儿主要是通过感官来认识世界。在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幼儿才理解事物,对世界形成相对抽象的认识。幼儿的这种行动性和形象性的认知特点,使得幼儿园课程必须以幼儿主动参与的教育性活动为其基本的构成成分。在活动中幼儿获得的直接经验是幼儿发展的根本是幼儿理解世界的基础。
四、潜在性
与中小学课程相比,幼儿园课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课程的潜在性和隐蔽性的特征。当然,中小学课程也存在隐性课程,但毕竟显性课程的力量要强大的多。
④ 幼儿教育学有怎样的地位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一、强调幼儿教育的基础地位,重视人才的早 期培养 陶行知十分重视幼儿教育,认为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基础教育。他发挥了我国古代“教儿婴孩”的优良传统,明确指出:“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不可不乘早给他建立得稳”。他还根据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人们:“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凡人生之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在他看来,儿童6岁以前的教育将为一个人打下人格、智力、体格的基础,并且这个基础一旦奠定,便不易改变,故马虎不得。若“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须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而这些已形成的坏习惯、坏倾向、坏态度待到他们入学后去纠正,即使教师花了九牛二虎的力量,则往往勤苦而难成。因此,陶行知大声疾呼:“有志之士,起而创设幼稚园,以正童蒙。” 二、坚持“教学做合一”,倡导因材施教 “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那么,怎样在生活中进行教育呢?最根本的原则与方法就是“教学做合一”。其涵义就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教学就是通过“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使儿童会做”。“教学做合一”的实质就是要根据生活的需要而教、而学,通过生活实践去教学,从而使儿童获得生活实践所需要的真正的生活力、创造力,成为“真人”。陶行知曾经形象地说:“松树和牡丹花所需的肥料是不同的”,并以此来告诫人们:“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还强调教师要给儿童“点石成金的指头”,而不是“金子”,坚决反对不了解儿童的特点和能力而采取不切合儿童实际的强制性的灌输教育。在他看来,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起着主导的作用,教师和家长要加入孩子的队伍中去,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从而了解儿童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并从中找出切合儿童实际的教育方法,做到因才施教,有的放矢。诸如在幼儿园教育中,一些教师对幼儿缺乏深入了解,也谈不上研究儿童,只能采取“放羊式”的看管,或者照本宣科式的灌输,不太考虑全班幼儿的个性特点与智能层次差异。这样,一些有特长的孩子得不到合理的培养与发展,而另一些所谓的“差生”则被忽视甚至放任自流。至于有些家长争着为孩子购置钢琴、电脑,盲目延聘家庭教师,强迫孩子学这练那,全然不顾孩子自身需要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这些做法都违背了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规律,其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小则牺牲了孩子童年的快乐,大则导致教育上的失误。 三、主张解放儿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儿童是“有力量”、“有创造力”的,这种创造力是人类经过几十万年与环境作斗争,获得并传递下来的才能之精华,发挥、加强、培养这种创造力便是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他曾明确指出:“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强调把培养儿童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在教育的突出地位。为了发挥儿童的创造力,教育者“应化作儿童”,加入到儿童的生活中去,发现孩子的创造力,然后进一步将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把学习和创造的自由还给儿童。1.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思;2.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3.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4.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谈;5.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使之能学习渴望的东西;6.解放儿童 ...
⑤ 幼儿教育在我国学制中处于什么地位
幼儿教育在我国学制中处于( c )的地位。 A.非义务教育,学制之外 B.属福利部门,学制之外 C.属教育部门,基础教育 D.属教育部门,但不是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