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如何在游戏中融入传统教育
扩展阅读
歌词那就走吧是什么歌 2025-02-08 06:21:30
让我爱是什么歌的歌词 2025-02-08 06:03:25

如何在游戏中融入传统教育

发布时间: 2023-07-02 15:31:41

① 怎样让传统游戏和幼儿园课程融合

游戏是课程的内容,是课程实施的背景,也是课程实施的途径。民间游戏是游戏的一种形式,它渊源流长,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玩法不一,乡土气息浓厚。大多数民间游戏配有琅琅上口的童谣,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而且民间游戏的玩具材料简单,玩法易学、易会、易传,游戏开展具有很强的随机性;游戏中具有很强的挑战性、竞争性,符合幼儿好奇、好胜、好满足的心理,深受幼儿的喜爱。幼儿在民间游戏中是主动的、自由的、有序的、快乐的和创造的。因此,民间游戏作为农村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② 如何在幼儿教育中融入我国传统文化的教育

第 一,利用经典滋润孩子们的心。 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晨间、餐前的一些活动用诵读的方式开展学习经典诗词学习。适合幼儿的经典性文化读物,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还有一些简单的唐诗。不要以为孩子朗诵起来很枯燥,恰恰相反孩子们对这些朗朗上口的东西非常感兴趣。在朗诵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读音准确的语音,抑扬顿挫地去描述,童用、去想象在头脑中产生的形象。。中国传统文学教育是我国的优良传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回吟’说明作品摸式的储存和审美经验的积累,对审美创作的重要性,早就被广泛认可……今天我们仍然应该继承,让幼儿多一些祖国优美语言艺术的积淀,这对促进口语的发展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对促进左右脑功能的协调发展都极为有益 第 二,利用传统的节日让孩子们学会感恩。 我们都知道幼儿园、家庭、社区是幼儿发展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环境。而家庭、幼儿园对幼儿的成长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幼儿教育必须从幼儿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所经历的活动、承担的角色以及建立的人际关系出发,协调相关力量,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充分发挥家长幼儿园的宣传力度,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园地、宣传栏、调查问卷、育儿知识问卷、园刊等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主要教育内容,即民俗节日教育内容,如:我国的传统节日具体有哪些,在每个节日里我们希望让孩子了解一些什么内容,家长又可以在节日前后对幼儿做些什么、说些什么等等。 比如:在中秋节的时候我们请来了孩子的家长,在老师的带动下孩子和家长过了一个有意义的中秋节。虽然孩子们的年龄小但是通过这样的亲子活动让孩子明白中秋节的意义,就是要家人团员。通过唱一唱、跳一跳、尝一尝的活动让孩子们明白整个中秋节的过程。同时,在家园栏里我们张贴出孩子在家里过节的情景。让孩子在生活中去感受节日的气氛。同时通过这些节日让孩子学会关爱亲人,学会感恩。 第 三,利用传统的游戏给孩子带来了快乐。 在过去,没有电脑、没有游戏机的时候,人们只能从身边寻找一些游戏的工具,泥巴、石子、绳子成了孩子们游戏的中心。于是,便有了跳楼梯、滚铁环、翻花绳等简单、实用的游戏。随着网络游戏等新奇玩意的出现,这些民间的传统游戏渐渐被冷落了,只有那些年长者,才对它们记忆深刻。为了激起孩子对传统游戏的兴趣,我们幼儿园每次举行亲子运动会的时候,都会设立几项传统的游戏。比如:斗鸡、拔河等。家长们在快乐的游戏中不知不觉的回到了难忘的童年,孩子们在观看中看到了父母的孩童时代。这让孩子们更深的了解了父母们的成长经历,激发孩子想参加游戏的愿望。我们幼儿园在晨间活动的时候也会开展一些传统踢毽、跳格子、扔野鸭子等游戏,家长们在送孩子入园的时,家长们都忍不住来参加孩子的游戏,或者指导自己的孩子进行游戏。 传统游戏的回归,不但拉近了我们与孩子、孩子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还能增强他们的协作精神和进取心,更重要的是可以强身健体。比如:大班组织孩子玩跳绳的时候,通过规则孩子们知道要坚持跳才能让自己继续游戏,如果有人违反的规则,自己就可以再跳一次来“救”他。每次获得成功时孩子们都会欢呼拥抱。 传统的游戏不仅仅只限于在幼儿园开展,我们同样可以通过家园栏或者网页指导什么样的年龄段可以开展什么传统游戏。比如:在中班的年龄段我们可以在家开展跳绳、踢毽、跳格子的活动。 总之,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历史的文化古国。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都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发扬。只有让我们的教育从学前教育开始抓起才会让孩子们了解我国的文化、了解历史、了解中国;才能让我们祖国的花朵更加茁壮成长,才能让中国始终屹立在世界的巅峰。

③ 幼儿教育如何与游戏结合

1.教学和游戏的融合被视为一种现成的解决方案

简单化思维和复杂性思维这两个思维范式,在大多数领域同时指导着人类的活动。教育是一种以人为对象的实践活动,人的复杂性决定了教育的不确定性。幼儿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对象,其发展性决定了幼儿园教育的不确定性。

因此,幼儿园需要建立一种动态、弹性、复杂的教育生态圈。正是基于此,教学和游戏这两种看似完全对立的活动开始尝试沟通、对话,进而走向融合。

从思维层面讲,教学和游戏融合的提出打破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找到了沟通两者的第三条路径,是一种进步。然而在教育实践中,幼儿园教师常常会受到简单化思维的影响,将教学和游戏的融合视为一种现成的解决现实中碰到的所有问题的方案,因此,复杂性在这里被忽视了。

幼儿园教师琢磨的往往是,如何通过教学和游戏的融合为幼儿园教育设计一个一劳永逸的操作方案,根本没有或很少意识到幼儿园教育所具有的不确定性,甚至为了达到某种预期效果,不惜人为忽略或剔除那些起作用而无法把握的因素。〔5〕

这一方面可能与幼儿园教师对教学和游戏融合的认识还只停留在其工具性的层面上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幼儿园教师追求简单化、程序化和秩序化的教学方法有关。

2.教学和游戏的融合演化为教学对游戏单方面的改造

教学和游戏的融合代表着有序和无序的和解,是两者平等的沟通与对话。但在融合的过程中,两者的地位显然是不平等的,游戏往往处于被利用和改造的地位。

具体而言,教学和游戏的融合被视为游戏与教学的结合。在这种“融合”中,游戏不是完整、自然的游戏,相反,它已被教学进行了严格的改造以符合教学的要求。这并非是真正的融合,也难以发挥两者的合力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3.教学和游戏的融合反而加固了教学和游戏之间的界限

教学和游戏作为两种完全不同的活动,前者更强调教师的作用,后者则更注重幼儿的自主性,因此,教学和游戏融合的关键就是处理好教师和幼儿的关系。

当下,在教学和游戏融合的实践中,教师更多的是将游戏设计成一张漂亮的糖纸,然后将教学内容包裹其中。在这里,教学和游戏依然是分离的,甚至可能会因教学和游戏设计的巨大反差而使两者的界限更加明显,幼儿常无奈地将这种活动称之为“老师的游戏”。

可见,教师的这种简单相加的融合方式不但没有消弭教学和游戏之间的界限,反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