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育学考研考哪几门
教育学考研初试教育学初试考研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100分)、外国语(100分)、专业基础综合(300分)。1、教育学学硕考试科目A、统考院校: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3日语、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共计三门科目,其中311综合共计300分。统考的教育学综合代码是311,有指定大纲,指定参考书,国家统一出题(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B、非统考院校: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3日语、740教育学基础综合(注意:因为是自主命题,所以各院校此考试科目各有不同,如浙大考的是720教育学基础综合),其中教育综合也是300分。自主命题院校考试科目参见招生专业目录(以北师大为首的自主命题院校,非统考代码不是311,更不是333,北师大740,首师大774,南师大620,西南大学666)。2、教育学专硕考试科目思想政治理论(100分)+英语二(100分)+333教育综合(150分)+所选专业专业课(150分)。333教育综合有一部分参照统一大纲,有的是自己学校命题,如首师大,西南大学,河南大学,广州大学。所选专业专业课(总分150分,专业课有教育管理学,教育心理学,学科基础等,根据自己报考的专业的不同,考试科目不同)。教育学考研复试教育学考研复试内容分为笔试(150分)、外语口试(50分)、面试(200分),复试总分400分。录取时,初试总分+复试总分,分专业从高分往低分依次录取。
2. 教育学专业考研河南大学的参考书有哪些
2014年教育学考研不少院校推出统考,改为自主命题,自主命题有学校一般会有指定的参考书,但是对于报考统考院校的16年的考生来说,参考书就成为了大家备考过程中的第一个障碍,教育学考研统考的院校,教育学考研的科目有:政治、外国语、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涵盖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等四门基础科目。对于没有参考书,勤思教育教育学的老师根据历年的统考的和大纲,向参加教育学考研统考的同学推荐以下书籍:
一、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基础》 教育科学出版社 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
《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道俊、郭文安
二、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儒德、陈琦
三、中外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孙培青
《外国教育史教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 吴式颖
四、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安徽教育出版社 裴娣娜
3. 考研教育学要哪些科目哪个学校比较好
我也对教育学考研比较有兴趣,以下是我自己搜集的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可招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49所学校是: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渤海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学院、安徽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烟台师范学院、聊城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宁夏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参考排名:一、北京师范大学二、华东师范大学三、华南师范大学四、南京师范大学五、浙江大学六、西南师范大学
2007年教育学改革为统考之后,教育部公布了教育学统考大纲,但并未给出参考书目的指导意见。根据大纲的要求和丰富的辅导经验,文都教育的老师与教育学考试辅导研究组向广大考生推荐以下参考书目,考生务必把握住主要的教材,根据自身情况做出选择,带★的为首选教材。
(一)教育学原理: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北师大)(张斌贤,教育学院院长、石中英,研究生院院长)★
全国12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的《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
这本书最早是近年出版的教育学的权威着作,已作为广大师范院校教育类专业的教材。在体系编排上它也与其他同类教材编排差不多,但它每一章的写作都严格按照学术规范进行,每一章的写作体例为【内容摘要】【学习目标】【关键词】【正文】【主要结论与应用】【学习评价】【学术动态】【参考文献】。这本书是集合了众多师范名校教育学专家的近期研究成果,建议大家要不仅从本书的正文中学习到考研大纲中应该掌握的东西,更要好好利用【学术动态】部分,好好把握其提出本领域内正在研究的热点问题及现状,以达到培养考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主动探究的能力、拓宽学习视野、深入研究的愿望。建议大家在复习的时候,就根据本书编排的特点,认真总结,吸取精华。
(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4,教育、教育与人、教育与社会、教育目的;5-12学校教育[制度、课程、教学(上中下)电化教学、德育(上下)美育、体、劳、课外、班主任、教师、学校管理](华中)
(3)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华东师大1)★
(4)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华东师大2)
(5)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新版),教育科学出版社
这本书在教育学教材编排上体现了立意新、体系新、内容新这三个特点。在立意上它把教育问题的一些理论、思想、方法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思考、讨论,掌握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包括教育观念和方法。在体系上该书打破了旧的四大块理论体系,力图建立新的理论体系。全书分上、下篇,上篇是讨论教育内部的问题,包括教育的各种要素:理论要素、人员要素、信息要素(课程内容)、管理要素。下篇是讨论教育外部的关系问题,包括教育的两大功能,即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和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由此而引发的教育与经济、教育与政治、教育与科技、教育与文化的关系。在内容上对于每一个问题,不是列出现存的概念和结论,而且介绍当代教育界对这一问题的新观点、新认识、新理论。
说明:以上三本综合起来基本包括了全部大纲上的点,而且是公认的最权威的书目之一。尤其是《当代教育学》,2008年大纲新增的地方很多是取自这本书。但是每本书都不全,而且每本书上都要很多根本用不着看的东西,所以大家要对照大纲,取其精华。
(二)中外教育史: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
孙吴的这两本书基本上包括了全部知识点,而且标准答案明显是参考的这两本书,所以有这两本书应该是足够了。如果有时间,以下两本书也可以看看:
王炳照《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天一等主编《外国教育史》(上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修订版)
(三)教育心理学: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吴庆麟《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伍新春《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教育研究方法:
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裴娣娜《教育科研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
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 李秉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
说明:第一本裴娣娜的很详细,与大纲相符,如果有这本的话以这本为主。最后关头有一本大纲解析做为补充。
希望这些对你能有所帮助
4. 想请问报考教育硕士研究生要考哪些科目啊
教育硕士
1996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决议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EDM),并于1997年开始招生试点工作。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在我国的设置,为中小学教师获取研究生学位开辟了渠道。开设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师可以系统地学习新知识,掌握学科的前沿,得到教育研究的培养。
教育硕士与教育学硕士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学位,前者是职业性学位,在我国被称为专业学位,后者是学术性学位。专业学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与学术性学位有所不同。学术性学位的培养方式以研究性为主,学位课程只要求学习三到四门,最后以研究论文为主要成果;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则以课程为主,同时也要求撰写论文,一般需要学习十二门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分为公共课和专业课两大部分,公共课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外国语。专业课依学科教学方向的不同而不同,比如“学科教学——语文”的专业课为:语文教学论、语文教育改革与研究、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史、汉语言文学研究。
报考教育硕士的具体条件是:具有学士学位、3年以上基础教育第一线教学经历的在职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和其他中等学校的文化基础课的专任教师或管理人员,以及省、市、区、县教育研究部门或政府机关教师系统中有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务的教研员或管理人员;只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未获得学士学位者,除满足上述条件外,还需具有中学一级(或相当的)教师务。
试办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共有41所院校,名单如下:
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学院、宁夏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浙江大学、河南大学、渤海大学。
1997年批准培养单位:16所
北京师范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西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1998年批准培养单位:13所
首都师范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山西师范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沈阳师范学院 上海师范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
2003年批准培养单位:12所
贵州师范大学 青海师范大学 新疆师范大学 宁夏大学 浙江大学 苏州大学 扬州大学 徐州师范大学 河南大学 渤海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 杭州师范学院
入学考试
1、入学按国家的有关规定,采取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或单位单独考试的方式进行。
2、考试科目:政治理论、外语、教育学原理、教育管理学(基础教育部分)、教育心理学。
3、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工作,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有关规定进行。
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3725.html?wtp=tt
Google 搜一下,一大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