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日本感恩教育是想教会什么
扩展阅读
如何画虎的动漫人物 2025-02-08 11:36:24
人晚上基础代谢是多少斤 2025-02-08 11:29:18

日本感恩教育是想教会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6-29 11:28:18

‘壹’ 日本人的教育之道,有哪些值得借鉴之处

‘贰’ 日本对孩子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日本的孩子,一年四季都穿短裤短裙,上学时,日本妈妈在孩子后面喊:“少穿点!”,而中国的妈妈总是在后面喊:“多穿点!”,久而久之,孩子们都锻炼出了抗寒的能力,很少再有发烧感冒的情况出现。日本这个与我们一衣带水的国家,在整体的儿童教育方面,投入得更多,做得更细致,也有很多值得我们注意和借鉴的地方。

1、无处不在的礼仪教育

国外曾有个关于日本幼儿园的视频,记录得是一家极其普通的日本幼儿园的日常。

孩子们被父母送到幼儿园后,孩子们第一件事就要自觉的换上室内鞋。

孩子们需要自己把自己的物品摆放进自己的柜子,也不需要老师或者其他小朋友的帮忙。



每个孩子从一个居室到另一个居室的时候,都会感谢照顾他们的人。

带领孩子们离开的老师会先温和的做示范:“好,大家注意,我们来问候老师吧。”

然后孩子们会一起鞠躬,说:“谢谢!”

而这个房间的老师,以及比他们年龄大一点点的孩子们,则会起身热情的响应:“不用谢!”

在日本幼儿园,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教会每个孩子微笑以及说感谢。

所以我们会发现,每一个小细节里,都藏着对孩子们礼仪的教育。

比如要如何保持自己的干净整洁;比如怎样才算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比如怎样对老师和同伴表达谢谢;比如怎样跟老师和同伴问好……

孩子们会习惯于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知道要去考虑他人的感受,之后长大也会成为一个优雅大方,彬彬有礼的人。



2、界限分明的自立教育

不给别人添麻烦也是日本教育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被父母教育要独立自主,不要依靠他人。

日本街头经常看见的一幕,是小孩子自己拿着书包和相关的东西,大人即使接送,也只是空着手在一旁陪伴。

而且大部分家庭都要求孩子帮忙做家务劳动,让孩子自己整理收拾自己的房间和身边的东西等等。

关于这样做的原因,日本亲子教育专家菅原裕子的解释是:

这种看起来有些“狠心”的做法,让日本的孩子从小养成了自己整理房间、处理自己的事情、以及独立生活的能力。

这就是习惯的力量,在每一件点滴的小事中积累起来的素养,会让一个人无论输赢成败,都保持一份对生活的坚持和体面。

3、全员参与的合作、感恩教育

提到日本教育,有一个词是一定要提到的,就是”食育“。

在每个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被给予食物、食品相关知识的教育。

在孩子刚刚会说话,能简单交流的时候,父母和育儿师就会有意识的给孩子们灌输关于食物来源、制作、营养价值、应该怎样吃和吃多少的知识。

等孩子们上学了,每天都会在学校吃午餐,而学校则会更进一步的把食育的教育传递给孩子们。



4、坚定自然的抗挫折教育

抗挫折教育并不是说要认为的给孩子制造挫折,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日本的抗挫折教育更多的是通过让孩子勇敢尝试失败,并鼓励孩子一步步走线成功来体现的。

比较典型的是让孩子参加各类的体育活动。老师通常会给孩子们设定一个努力就可以达到的目标,只要孩子这次比上一次的成绩好,就能够得到老师的鼓励。

网上有段日本幼儿园小朋友跳箱子的视频,一名叫做凌的男孩,因为家庭的原因需要转学,因此幼儿园提前为他举办了一个人的毕业典礼。

老师为他颁发完毕业证书之后,还为他准备了一个挑战——10段跳箱。

其实,凌很不擅长体育运动,对跳箱也很恐惧,经常失败,还为此哭过。

但是面对这次的挑战,他还是认真做准备动作,开始尝试。第一次,失败;第二次,失败;第三次,还是失败……

在经历过好多次失败后,凌开始哭泣,并且打算放弃。

这时候老师对小朋友们说:“来,大家一起把力量借给凌吧!”

于是,小朋友们有序地围成一个圈,大声地喊着“你能行!你能行!你能行!”

接下来,奇迹真的出现了,当凌再次鼓起勇气去尝试的时候,准确的踩到了踏板上,然后真的跳过了10级的箱子!

所有的老师和同学都在为他欢呼和鼓掌,这个6岁的孩子,完成了一次对自己的超越,也完成了一次非常成功的抗挫折教育。

这种抗挫折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不害怕失败,而是把失败看做是走向下一个成功的必经之路。

不可否认,社会和家庭联手,在生活的各种细节中,着力培养孩子礼貌体贴的性格,独立自主的习惯、敬天爱人的情怀,百折不挠的勇气,这份用心,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学习。

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给孩子足够多的爱和陪伴,也要给孩子足够好的规则意识和习惯,这些能让孩子受益终身。

可见日本的教育,真的很值得我们学习。

‘叁’ 日本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是什么

1、所谓的“脏”与“不脏”

幼儿园会邀请即将入园的小朋友,到幼儿园进行体验。一是为了让小朋友之间相互认识,增加彼此的了解;二是为了让即将入园的小朋友感受幼儿园的快乐。

朋友跟我讲,日本的幼儿园里会有一块,用木桩特意围出来的沙土地,旁边放着各种玩具餐具、小铲子、小水桶之类。老师会主动叫小朋友坐在土地上,和孩子一起认真的玩沙土。小朋友们玩的不亦乐乎,裤子上、鞋子上、衣服上都是土。而朋友的孩子,全程都比较排斥,因为他觉得这些土弄脏了自己的衣服。

我忽然想起自己小时候,看到哪里有沙土,会兴高采烈的跑上去乱踩一通。而此时,父母会马上制止,因为怕我们把衣服弄脏。每次在外面跟小朋友玩,不小心弄脏了衣服,回家后总会被父母埋怨。脏与不脏,完全在自己怎么理解,我们只是将成年人世界里的“脏”,带到了一个小孩子身上,从而忽略了他们内心的快乐。

2、“集体”与“个人”

在日本的幼儿园里,最先教会孩子的是:什么是集体!集体,意味着扁平化各种差异的孩子,比如校服要统一、装书本的袋子统一、毛巾、饭盒、水杯、鞋子等等,都是统一整齐的标准。每个小朋友入园,都要准备擦地板、擦玻璃的抹布;课间的时候,大班的小朋友会带着小班的朋友一起玩;吃饭的时候,除了要把饭菜吃干净,桌子也要擦干净。

这些细节和小习惯,都在秉持着一个原则:我是集体中的一员,我要为集体着想。记得在网上看过一段日本小朋友的视频,播放的是一个幼儿园小男孩,挑战连续10段跳箱。这名小男孩跳了好多次,怎么都跳不过去,甚至都哭了,可是任然在坚持。

紧接着,看台上的一群小朋友把他围在中间,大家一起高喊“你能做到!你能做到!”。小男孩受到鼓舞后,终于一跃而过,可见集体的力量有多强大。

日本人不喜欢通过展现自我的不同,来凸显自己是很棒的人。会觉得这是一种“特别自我”的体现,是令别人讨厌的,他们更愿意说“大家都一样,大家才是最棒的”。

3、不一样的“健康”态度

日本的父母培养孩子,有一个原则是“七分饱、七分暖”。他们不会让孩子吃得太饱,也不怕孩子穿的太少,秋天那么凉的天气,孩子们就穿个单衣在外面玩水,也不怕孩子受凉感冒。所以,你在日本很少会看到“小胖子”。

孩子生病的时候,父母不会那么着急,动不动就去医院打针取药,他们认为孩子具有很强的自愈能力。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在全世界排第一,这说明日本的卫生条件、医疗条件、生态环境、儿童饮食、体育锻炼都做的很好。

日本的幼儿园特别干净,孩子只要进入幼儿园,必须换拖鞋,不让鞋子上的灰尘进入学校。而且心理辅导老师,会进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因为他们发现孩子很早就有心理问题,所以每个学校都会有一个专职的心理辅导老师。

4、真正的“独立自主”培养

孩子上幼儿园后,都会有自己的书包,里面放各种文具。在日本,除了一个大书包,还会有各种大大小小的包,用来装不同的物品。父母来接孩子放学的时候,从来不会帮孩子拎书包,这也是幼儿园安排的,为了锻炼孩子独立自主,不依赖家长的能力。

就连皇室的王子上幼儿园,也要自己拿书包,家长不会给孩子任何特权。在幼儿园的食堂里,学姐学长们,会穿上干净的衣服,代替老师给同伴们打饭。

如果孩子在运动中受伤,家长反而要向老师道歉,觉得孩子给老师添麻烦了,让孩子在摸爬滚打中自然成长。而且女孩子也要参加足球比赛,不像我们有的家长,认为女孩子就应该琴棋书画,那些舞刀弄枪、你争我夺的游戏,都属于男孩子。

这些孩子,哪怕摔的遍体鳞伤,也会乐在其中,根本不会有什么“公主病”,早早地就能承受来自外界的很多压力。

5、不规定孩子的吃饭时间

从小就被教育,吃饭一定要快,一旦谁吃饭很慢,就会被贴上“拖拉”的标签。很多家长还会想办法整治孩子:谁要是最后一个吃完,谁就负责洗碗,谁要是第一个吃完,谁就能得到奖励。幼儿园也是,为了不影响孩子正常上课,往往会给孩子规定一个小时的时间。

但是,日本幼儿园从来不规定,孩子必须在多少时间内吃完饭。因为小朋友肠胃功能较弱,很容易消化不良,细嚼慢咽才的好习惯,应该从小培养。因为孩子吃饭慢,是因为他们咀嚼能力不如成人,很多家长就是因为没有耐心,所以导致孩子讨厌吃饭这件事。

虽然不规定吃饭时间,但是餐桌礼仪很严格,比如进餐前会说:“我要开动了”,结束后会说:“谢谢款待”。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就会感恩、珍惜每一份食物的来之不易。

‘肆’ 感恩教育是什么

上次看报纸看到了一篇关于感恩教育的报道,挺不错的,上网找了一下,从给楼主看看。感恩教育的启示
明天是西方一年一度的感恩节,很多中国人认为说“感恩”会很尴尬。但是,对给予自已关怀和帮助的人抱有感激之心,便是一种美德,对目前处在娇生惯养环境中的中国孩子尤为重要。卓越教育总裁唐俊京校长认为:“感恩能让孩子知道感谢爱自己、帮助自己的人,是德育教育中重要的一个内容。如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的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学会了感恩,才能以一种更加自然的姿态去面对生命的启悟;才能豁达地泯去仇怨和伤痕;然后以一种超然的大度接受生命的考验!”
如何让孩子领略“感恩”的真谛呢?卓越教育教学总监、卓越高四学校林文校长向我们介绍了卓越教育独特的“感恩教育”法。学生进入卓越教育时在学习上均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并缺少面对自身弱点的勇气,学习观念处于“对父母有所交待”的被动状态。卓越教育的老师对学生的第一课就是教导他们养成感恩父母的意识,从而进一步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社会。林文校长说:“学生只有学会感恩,才能消减学习上的阻力。卓越教育每年一度的‘感恩家长会’都会邀请家长与学生一起出席,会上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深情拥抱父母,并勇敢地说一句‘谢谢’。目的是增进学生信心,也帮助学生牢记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诲之恩和同学的互勉之情,增强他们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父母含辛茹苦养育自己的孩儿十几年,看到他们长大成才就是最好的安慰。在卓越教育的家长留言册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孩子在卓越的成长向我们展示了一种美丽、勇敢的改变。之前,孩子害怕困难,自我恐吓。来到卓越之后,因为老师的‘感恩教育’,因为同学的友好竞争,慢慢地,孩子变了:以前周末回家就沉溺于电脑,现在主动和父母聊一聊学校的开心事和烦恼事;以前稍有不满便在耍脾气,现在懂得了理解和感恩父母的艰辛;以前满足于及格就好,现在拿95分还不满意;以前只关心‘自我’,现在学会了关注身边人。”由此可见,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对他们开展感恩父母、感恩老师和感恩社会的感恩教育,对提高个人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卓越教育的感恩教育使学生感悟到: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父母;老师给了我们知识,提高了我们的能力,我们应该感谢老师;他人关心帮助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他人。从而让学生树立起责任意识,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学习上的挑战。
11月25日,是感恩节!让我们一起大声说谢谢!!

‘伍’ 日本的教育方式,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出国旅游,大家虽日本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日本人太有礼貌了!不论是对家人、朋友、陌生人,他们都秉着敬意在对待别人,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培养孩子的自身素质,懂礼貌会感恩,以及独立生活的能力,责任与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