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我国教育扶贫有哪些成就
扩展阅读

我国教育扶贫有哪些成就

发布时间: 2023-06-26 23:06:10

❶ 教育扶贫政策

法律分析:
是指扶贫三讲一评:讲政策、讲帮扶、讲成效、集中评议。为强化感恩教育、政策教育和示范教育,进一步推进扶贫与扶志、扶智、扶勤、扶德相结合。

法律依据
《国务院关于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情况的报告》 一、工作进展情况 扶贫开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为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011年,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的奋斗目标(以下简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比原标准提高92%;将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两年多来,中央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主要做了以下工作:是加强组织领导,新阶段扶贫工作全面部署实施。各省(区、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出台省级扶贫开发纲要、规划或实施意见。确定本地区扶贫标准并开展贫困识别,目前执行国家扶贫标准的有17个省(区、市),执行标准高于国家扶贫标准的有14个省(区),其中广东省、重庆市实行相对贫困标准。调整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下简称重点县),调出38个,调入38个,使更贫困的县得到扶持。不断增加扶贫投入,2011年,中央综合扶贫投入2272亿元,比上年增长40.4%,2012年达到2996亿元,比上年增长31.9%,其中专项扶贫资金2011年272亿元, 2012年332亿元。2012年,28个省(区、市)本级财政安排专项扶贫决算资金达到164.5亿元,比上年增长62.4%。已有9个省(区、市)颁布实施地方《扶贫开发工作条例》。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思路,国务院批准实施了武陵山等11个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全面启动了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

❷ 教育扶贫政策

教育扶贫政策是通过在农村普及教育,使农民有机会得到他们所要的教育,通过提高思想道德意识和掌握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来实现改造和保护自然界的目的,同时以较高的质量生存。
扶贫攻坚是“十三五”规划的重中之重,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举措。如何确保贫困人口彻底稳定消除贫困,笔者以为须从根源入手,教育扶贫是彻底稳定脱贫的重要推手。
国家要拔除贫根,随着扶贫工作进入冲刺期,需要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技能培训、易地搬迁、保障兜底等多管齐下。教育扶贫就是营造起扶贫扶志扶智的环境,解决人的素质先脱贫,转变一些贫困人群的“等靠要”观念,引导贫困农民家庭主动发展致富。
据国家最新公布的农村教育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的教育发展还比较滞后。弥补教育“短板”,就得解决城乡、东西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
首先要在观念和政策上向贫困地区倾斜,加强东西部教育资源交流。其次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吸引高端人才投身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利用互联网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平等、开放的远程教育平台,从而缩小城乡、东西部的教育资源差距。
《关于教育扶贫工程的实施意见》第二条 1.提高高等教育服务能力。提升高等学校特别是省属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片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人才和智力支撑。组织高校、科研院所与片区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选择部分有一定基础和发展前景的企业进行重点帮扶,支持其发展壮大,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2.加大高等学校招生倾斜力度。认真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农村学生单独招生”、“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等,扩大片区学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
3.开展高等学校对口扶贫工作。发挥高等学校在人才扶贫、科技扶贫、智力扶贫、信息扶贫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支持省内高校加大对口支援力度,建立对口支援长效机制。在片区内加快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工程”。

❸ 教育扶贫有什么好处

【摘 要】治贫先治愚,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是精准扶贫脱贫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扶贫脱贫工作中,应注重发挥教育的作用,让知识产生动力,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促进经济增长,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社会。本文在已有教育扶贫的政策基础之上,对教育扶贫脱贫工作作一梳理和总结,以供参考。
【关键词】教育扶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一、教育扶贫的重要意义
实施教育扶贫是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贫困问题,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那些贫困人员之所以贫困,是因为他们缺乏最起码的读写算能力,更别提现代化科技技术。在知识经济社会,信息化社会,不具备读写算能力,无法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势必制约人们的收入,甚至连生活都举步维艰。而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掌握读写算的能力,就是要使受教育者能利用现代技术转换成生产力。
教育不仅能使贫困人员摆脱贫困,还能彻底斩断代际贫困链,变输血为造血。一般而言,父母没有上过学,对教育不重视,那么他们的子女受教育程度也不会很高。那些没上过学的父母,因为缺乏知识而只能从事技术含量低的工作,自然收入就低了,供小孩上学的能力也就低了。因为贫困必然导致子女早早的辍学进入职场,而子女依然从事收入低,技术含量低的工作。从而使贫困家庭周而复始的贫困,进入了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