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孔子跟教育有什么关系
扩展阅读
人潮人海歌词是什么歌 2025-02-08 22:35:48
3岁儿童要多少钙 2025-02-08 22:18:23

孔子跟教育有什么关系

发布时间: 2023-06-17 23:46:37

‘壹’ 孔子为我国教育做了哪些贡献

1、道德思想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为基础,以立人极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2、政治思想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了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3、经济思想

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

4、教育思想

他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谓教师应该在学生认真思考,并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和开导,他又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

5、美学思想

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孔子提倡“诗教”,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

(1)孔子跟教育有什么关系扩展阅读:

孔子轶事典故

义利之辩

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金钱的补偿和奖励。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不向国家领取金钱。

孔子说:“赐(端木赐,即子贡),你错了!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教导可以传授给百姓,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为。现在鲁国富的人少穷人多,向国家领取补偿金,对你没有任何损失;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贰’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儒家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一书中。

一、教育对象:孔子在教育对象上主张“有教无类”。

二、教育目的:孔子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

三、教育内容:孔子继承西周以来“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可以总结为“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四、教学原则和方法:孔子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他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公子还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由此提出学习过程中应包含四个基本环节,即学、思、习、行。

五、教育作用:对教育的社会功能,孔子提出“庶、富、教”的观点。他认为人口、财富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庶”与“富”是前提,是实施教育的先决条件。对教育的个体功能,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即人的先天本性相差并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

‘叁’ 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有哪些

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有以下四方面:

1、孔子首开私人讲学之风,广招学生。整理并以《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为教材,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教育内容。

2、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打破了教育上贵贱贫富的等级,提纲“有教无类”,使人人享有教育的平等权利。

3、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新知识引申拓宽、深入,“举一而反三”。

4、孔子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谓教师应该在学生认真思考,并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和开导,他又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

(3)孔子跟教育有什么关系扩展阅读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