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美育指的是什么教育
美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通过艺术进行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
美育主要包括艺术美、自然美、技术美、旅游美 。艺术美是指各种艺术作品所显现的美。自然美,是指各种自然事物呈现的美,它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技术美是人类活动的精神结晶,它是工业时代的产物。旅游美是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创生出来的一种美及美感。
美育的主要任务包括:一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三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四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重点是艺术美育、社会美育、自然美育和教育美育。艺术与美育各有侧重,艺术以创作与文化的理解为主,美育则以美感的培养为主。
美育的主要原则是:①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把革命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紧密地结合起来。②美育内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美育的内容须富有生活气息;并渗透到学校全部生活中。③情绪体验和逻辑思维相结合。使学生在感受美和享受美的过程中,焕发高尚的情感,使学生通过逻辑思维来分析作品,加深他们对生活的认识。④艺术内容与表现方法的统一。既要使学生钻研艺术内容,加深理解;又要使他们了解艺术的表现方法,掌握表现的技能、技巧。⑤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要使全体学生都学点绘画、唱歌和其他艺术,有一般的艺术修养;也要适应学生艺术才能和兴趣的不同,因材施教。
B. 美育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美育: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通过艺术进行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
美育的作用:社会主义社会的美育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育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的。它用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反映在艺术形象中的先进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活动来感染受教育者。它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想象、思想、意志和性格。
它能丰富学校的文化精神生活,激起学生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培养高尚情操,提高社会主义觉悟,鼓舞学生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和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奋发向上。
(2)蒙氏教育的美育指什么扩展阅读:
我国社会主义学校的美育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养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的。通过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的发展。
它可以提高学生思想,发展学生道德情操;它可以丰富学生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它可以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体育运动的质量;它可以鼓舞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并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美育定义由狭义而广义的过程中夹杂的另一个维度的变化就是:由形式美育走向了实质美育。所谓“形式美育”指的是以培养对象的审美素养(如审美观、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而“实质美育”则以上述目标为手段,追求美育的精神实质:人生的美学趣味和教育的审美境界。强调美育对诗意人生的促进功能已成为现代美育的核心。这样,美育概念就应在从狭义走向广义的同时,也实现由形式向实质的革命。
众所周知,美是有力量的,没有美育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
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乔布斯也曾直言,苹果与其他计算机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
C. “美育”到底是什么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它如同德育、智育一样,主要主要涉及人的精神生活,对美育,不同时代的人们有过很多论述,十八世纪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美学家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指出:“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在我国近代教育史上首创美育的蔡元培,则对美育作了这样的解释:“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为强,转薄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作美育。”苏联当代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更明确:“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的源泉。美育的最重要的任务是:教给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挚,并在此基础上确立自己的美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