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进行放养教育,对孩子有什么弊端
近年来很多人都有提到放养式教育这个词,那么什么是放养式教育呢?放养不是不管,更不是在学习上想干嘛干嘛。而是要做一个环境,引导孩子自己主动去学。它的核心理念是:孩子天生都是好学的,而且在自由状态下学习效率最高。父母只需要引导好方向,孩子就自然而然地学习起来。相对于管理式教育,孩子的“主人”意识更强,孩子是自己身体的主人,不会落入“木偶”般,被他人操纵的生活。
但是放养式教育并不是让孩子处于安逸的环境中,要让他们经历他们应该经历的困难,否则放养式教育终将会不适合这类的家庭。至于如何选择,是用哪种教育来教孩子,家长们就要多多思考啦!
B. 什么是放养式教育,这种教育给孩子带来哪些好处
【英盛观察】
怕孩子和小伙伴玩耍染上“坏”习性,家长就把孩子锁在家中 “圈养”;放任孩子去疯玩,家长又担心从小缺少管教,太野蛮没教养。在“圈养”还是“放养”的育儿观念上,家长愁上心头。
在传统的德育观念中,好像乖孩子就是好孩子,好孩子就是要循规蹈矩;不为人先,不为人后……于是,多少家长恨不得把孩子放在眼皮底下,24小时监护。然而,教育专家指出,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缺乏自信和勇敢,缺少付出和挫折教育。
“圈养”之爱,择邻而居
高先生夫妻俩是上班一族,由于工作忙,没时间带孩子,小家伙大部分时间由保姆带,保姆每天都带孩子到院子里和一群小伙伴玩。孩子两岁,正是喜欢模仿的年龄,渐渐地爸爸妈妈发现,孩子染上吐口水、踢人等坏毛病。“家里没有人教孩子这些,肯定是在外面学坏了”,夫妻俩反应迅速:让保姆把孩子“圈”在家中玩。
古代孟母择邻而居,如今父母有过之无不及。专家认为,出现这种情况时,关键是父母要多跟孩子在一起,告诉孩子对错。孩子在集体生活中总会学到坏毛病,但不能因此就不让孩子和其他同龄人在一起。有时候孩子学吐口水等,无非是想引起注意,倒不见得是“学坏了”。家长不去强调,反而没事。
有的早教机构还指出,“圈养”的另一个表现就是溺爱,家长视孩子为心肝宝贝,不能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于是,有的家长为了给自己的孩子出气而去邻居打架;孩子不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家长就给孩子写“病假条”……一批自私任性的小皇帝、小霸王就这么成长了。
“放养”并非“放任”
“放养”确如家长们担心的那样会让孩子“放荡不羁”吗?一位父亲的教子经验让人反思。他儿子在两岁时,他曾尝试教儿子认字,一天教几个,全部可以记住。但孩子不知道学习认字的目的,所以放弃了这个“教学计划”。于是,他开始让孩子在外面野,每年假期专门送回东北老家乡下去“野”,打野仗,堆雪人,扔泥巴,爱干什么干什么,甚至学会乡下骂人的土话。现在孩子上学了,没有学坏,既不打架,也不骂人,仍旧是很爱学习的小神童。
其实,“放养”并不是不教养,有的家长把“放养”当“放任”,整天忙于工作、事业或打工赚钱的家长,为孩子提供的只是生活上的保障,而对于孩子的内心世界一概不闻不问……教育专家认为,在现代社会,家庭中应尽量避免封闭式、隔绝式的“圈养”,也应摒弃无拘无束、放任自流式的“放养”——这都易导致孩子的合群性、合作性缺失,最容易形成“问题儿童”。
亲近自然,科学“驯养”
早教专家认为,学龄前孩子的“任务”应该就是玩。“圈养”或“放养”都不利于儿童身心的成长。关键是要在玩中培养其规则意识,可有的放矢地逐步引导。
专家认为,孩子从小应有自己的同龄人群体,不要仅仅成为大人的“玩物”和附属品;父母应该像高明的教练,对孩子进行科学的 “驯养”,才能塑造真正的“千里马”。
事实上,有专家提出一种新型的家庭教育即自然教育,就是让孩子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开阔视野,陶冶情操,锻炼身体,锤炼出了坚强的性格,培养了对大自然、对人类的博爱之心,让孩子渐渐懂得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外一则:网友分享孩子放养之后的变化
第一,勇敢了。以前要让他给小朋友们讲一个故事可费劲了,他总是扭扭捏捏,现在可以主动地给小朋友讲故事,而且绘声绘色。还主动给小朋友唱歌。
第二,乐于帮助别人。他所在的幼儿班是蒙氏实验班,大家都知道,蒙氏教育都是混龄,一个班中有不同年龄段的小朋友。他每天帮助比他小的同学洗手,午睡后,帮助小同学穿衣服,帮老师叠被子。从家里带糖给小朋友吃,以前,他可舍不得。
第三,懂礼貌了。老师告诉我,在幼儿园里,他碰到别班的老师会主动打招呼问好。老师蹲着的时候,他会帮老师搬椅子,嘴里还说:“老师请坐!”
第四,做事专注。他现在无论是看电视,还是写作业,或者玩玩具,都特别专注,即使在写作业的时候,旁边开着电视,他也象没有听见一样。老师也反应,他上课是最专心的一个,一直跟着老师(他们现在学习学前班的课程),而以前,他经常坐不住。
第五,生活习惯改善。他以前从不在幼儿园大便,非要憋回家来,搞得大便一直不太正常,现在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第六,独立性。他每天骑车上幼儿园,从我家到幼儿园有一公里的路程,路上要过一条五六十米宽的交通主干道。他已经可以自己去了。我还可以放心地让他到七八百米外的超市独立购物。
C. “放养式”教育,对孩子的好处都有哪些
目前有一种教育方法叫放养教育,很流行。所谓的放养教育,就是父母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独立轻松的环境中成长。有些父母认为给孩子放养意味着让孩子自由玩耍,自由选择自己的成长方式,为所欲为,永远不要给孩子立规矩。父母的纵容使孩子缺乏行为约束,内心的规则感无法建立,更容易出现一些不合理的行为。事实上,放养往往涉及到孩子在父母设定的限度内活动。在这样的限度内,孩子会遵守父母制定的规则,不会做任何超出规则的事情。那些真正在放养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都是规则意识很强的孩子。
D. 放养式教育是什么意思
家长的教育并非是焦虑的,更多的是一种开明、快乐、愿与孩子为友的豁达心态。家长与孩子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不避讳在孩子面前谈钱,愿意学习财商教育。
无论哪个年龄段的人,只要提到“金龟子”,想必脑海中一定都会浮现出相同的样子。这个曾经伴随一代人童年记忆的少儿节目主持人,如今也是一名资深的教育者。在给孩子带去无限欢乐的同时,也与家长们分享自己对于儿童教育的点滴收获。
近日,中国网教育频道记者采访了金龟子,她也与当下的普通家长们一样,会面对教育孩子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但与其不同的是,她的教育并非是焦虑的,更多的是一种开明、快乐、愿与孩子为友的豁达心态。
(4)半放养式教育是指什么扩展阅读
建议一些家庭在把孩子送出去之前,一个是要考虑家长的心理承受能力,另一个是经济承受能力,要视自己的标准来定,不能有病乱投医,要找对方式方法。另外,不管是出去之前还是出去之后,我们所有的家长都应该在这个过程当中全身心的把这些事情全部了解清楚,了解清楚才能把孩子真正的送出去。
针于目前持续“高烧不退”的校外辅导、攀比之风,金龟子分享了她的几点教育心得,首先教育孩子要做一个特别纯纯粹粹,快快乐乐的人。“快乐的心态是很重要的,即便孩子平时学习成绩特别优秀,但是她很忧郁,不快乐。家长宁可每天让她哈哈笑那种,喜欢看到小朋友特别阳光,特别快乐的在他们身边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