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玫瑾育儿经典语录30句,句句在理
1、12岁以前,你的话在孩子眼里是黄金;12岁以后,你的话在孩子就是垃圾,他已经长大了,听了十几年了,你说的那些道理他都懂。
2、教育孩子,小时候要斗勇,长大后要斗智;除了爱孩子之外,还要让孩子有敬和畏,敬来自于怕,得先怕,他才会敬;他不怕,就不会敬。
3、你对孩子说话的语气,决定了他对你的态度。如果你用尊重的语气,那他就对你尊重;如果你不尊重他,他就不会尊重你。
4、孩子在6岁前就要管好,不然以后就管不了了。孩子4岁时你拒绝他,他最多是在地上打滚,等大了你拒绝他时,他就会懂得离家出走,服毒自杀了。
5、二胎家庭两个孩子发生争执怎么办?不要把精力放在护小的上面,而是教育老大。
6、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没有被善待过,你就不要指望他成年后会善待这个社会。
7、孩子的问题一定跟父母教育有关,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其实问题早就有了。
8、心理发展有关键期,孩子也一样,12岁之前称为依恋期,需要家庭教育;12-18岁称为青春期依恋期,需要社会的参与。
9、孩子1岁以前,甚至是3岁之前,最好由母亲亲自抚养,这样才能获得孩子的心理资本。
10、有些人脾气暴躁,容易激动;有些人平和大度;前一种人早年抚养是亏欠的;后一种人早年抚养一定是非常到位的。
11、孩子的心理成长比智力教育更重要。我宁愿我的女儿上不了名牌大学,也要她过得快乐。所以,孩子放学时不要追问他学得怎么样?而是问他过得怎么样。
12、真正的养育过程,肯定是唠叨的,这叫有亲情抚养。言语发育和社会性发展、认知等能力都会在有亲情抚养和无亲情抚养的背景下表现不同。
13、青春期的孩子,教育方式一定要改变,有些话说到了就可以;有些错误他知道就行了,不一定非要逼他承认,青春期的孩子承认错误很难得;不要和他争执,到最后逼得他对你不敬。
14、人在早年,吃的苦越多,他的承受力越好;尤其是家里有儿子的,更要多吃些苦,逆子的产生往往是你对他百依百顺造成的。
15、吃饭时不要因为他是孩子,就迁就他,让他第一个吃;告诉他,长辈没动筷子,他就不能动。孩子饿他一个小时不会怎么样,却会让他懂得尊敬长辈。
16、挫折忍耐力和意志力有关,而意志力饿培养不是靠智力,而是靠体力,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多让他做一些体力活。
17、分数固然很重要,但那是老师的任务,而作为他的家长,你的任务是关注他的全面发展;关注他今天过的怎么样,关注他有没有遇到困难。
18、要让孩子参与到家中的大事,不管他是什么样的学习状态,这利于培养他的责任感。告诉他家中发生的事,听听他的意见,这样做一点坏处都没有。
19、如果孩子交的朋友不太好,你可以问问孩子“你认为你朋友的优缺点是什么?”让他自己主动去关注朋友的优缺点,好过你强制他不准跟他交往。
观察孩子最好朋友的行为,也是了解孩子的最好方式。
20、人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她对她的女儿说,不管你考不考得上大学,不要紧,如果你想开店,我就给你启动资本,千万不要做一个无所事事的人。
21、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要遵循四个原则。不要打,不要骂,不要说教,不要走开。
22、其实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白眼狼”,一个不孝顺的人也很难在社会上立足。正因为如此,母亲们要及早地从泥潭中拔出来,早点学会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并要求孩子给予力所能及的感情回报。
23、孩子终究要走向社会,做一个独立的人。所以,父母要恰当地保持距离,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既有利于维护亲子关系,还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24、孩子身上存在缺点不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路上的领路人父母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
25、父母必须让孩子知道,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成功往往是与艰难困苦、坎坷挫折相伴而来的。
26、陪伴孩子成长,是最大的恩情。家庭健全不代表健全的家庭教育,很多的社会问题都归结于人,人的问题归结在哪?归结于人的早年。
27、不被尊重的孩子,不会懂得怎么去尊重别人。
28、家庭的抚养不仅仅是物质的,更重要的是心理抚养。
给孩子挣钱的时间,不如自己陪孩子的时间;
给孩子存钱的努力,不如教给孩子做人做事的努力;
找奶妈带孩子,不如自己辛苦带孩子
心理抚养重要的一个因素叫陪伴。
29、人性的教育大于智力教育;生存教育应该大于精华教育 - 聪明用来作恶其危害更大。
30、性格才能真正决定命运,而性格是人后天形成的社会行为方式
2. 李玫瑾老师-关于青春期孩子该怎么对待!
下面是李玫瑾老师在讲座节目中说的经典问题,我从中吸取到了很多关于幼儿心理及幼儿教育的经验,我把他整理了出来,希望能帮助到每一个爸爸妈妈们。
心理成长期分为六个部分,排在第一位的是6岁以前,第二位的是青春期。
孩子只要对成人是仰皮团仔视的,心理上就有一种不得不服从的感觉。而当孩子已经对成人是平视、俯视的时候(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在身高上,对很多女老师基本上就是俯视了),他会觉得老师、家长现在说我得掂量掂量了!
有的爸爸打孩子,孩子说你别打我,再打我也动手了。他已经跟你平起平坐了,身高会决定他的视线,视线会影响他的心理,他会开始不服了。而在青春期,孩子年均身高增长6到11公分,说话的声音也有变化。
此外,孩子发育会影响到他的心理,这种心理变化我概括了几点:独立性强、更在乎自尊、性意识觉醒。
人初次出现不良行为的高峰年龄点在哪?12岁开始逃学了,15岁是高峰期。这个年龄段孩子最容易出问题。
孩子生理已经发育了,在这个阶段会有一些异常的表现,但这个表现如果限于青春期,也不要大惊小怪。
当你的孩子进入青春期:
首先,父母要改变你所有的教育模式。早年你可以说快写作业去,走我们上学去。到这个阶段不要这样了。告诉孩子,你现在长大了,有一些事要自己做,需要帮助时你就说话,你如果不说的话,我不管,你要自己管自己。而家长则要暗中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只是表面上开始放手。
第二,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同事一样尊重对待。有的女孩子也是这样。有一个单亲妈妈看女孩子日记,结果孩子离家出走,妈妈很着急。那时候在央视《今日说法》节目,我和这位妈妈有一个连线,妈妈问我怎么办。我问她一个问题,如果你的同事在办公桌放一本日记你会翻看吗?她说不会。那你为什么看孩子的日记?她说我想了解她的心理。但孩子已经长大了,她需要有一个独立的心理空间了。你不能这样去了解她的心理,而是要尊重她,不要动涉及她隐私的东西。
第三,要让他参与家庭大事。孩子走向工作单位,往往是要先做领导的助手,所以一定要有动手能力。作为家长,家里老人病了,周一到周或宽五你照顾,周六、周日让孩子照顾,这样你老了他也会照顾你。
第四,善于从孩子的态度中发现自己教育方式的问题。当孩子对你不尊重的时候,你一定有不自重的表现。有的父母爱得没有节制,他今天对你不尊重,明天出去对老者也不尊重,他以后有苦头吃。在家里你要让他明白,让他先反省自己,然后再告诉他。
第燃汪五,要关注孩子最好的朋友及其相关家庭背景。我们要让孩子有朋友,但又不能让他跟不好的朋友同流合污。
第六,要关注孩子的兴趣,尽可能与他共同感兴趣。找到孩子的兴趣点,也是找到他未来的职业所向。
第七,要给孩子信任,减少不必要的唠叨。孩子青春期时,你一定要注意,不要唠叨,你的唠叨只会让他离你越来越远,话要说,一两句足够了。
第八,为他的善良、成功、负责表现出骄傲。我们夸孩子不能只是以学习多好作为评判,而是看孩子是否懂事,我生病的时候他怎么照顾我,孩子在班里是不是做了一件对别人有帮助的事。我孩子跟我说,妈妈,我们班上有一个孩子大家都不理他,但我知道他父母离婚了,我以后要跟他做朋友。我就夸我的孩子,哎呀你真懂事,你知道别人不好,但是愿意去了解这是为什么。这样的时候,你要肯定孩子。
今天是你的生日,你该为自己负责了
跟孩子讲一讲过生日的意义。选择大的时间节点,比如10岁、14岁、16岁,你告诉孩子,这个生日和别的生日有什么不同:例如,10岁有民事权利,16岁就要承担全部刑事责任。
你要告诉孩子,之前很多事是爸爸妈妈代你摆平,以后你做事要自己负责,要有责任感。要告诉他哪些事坚决不能做,你可以给他数几个行为,比如说杀人放火等。
孩子16岁的时候,家长也要告诉他,你现在甚至可以出去找一点事干了,但是如果出问题,你要承担全部责任,这个问题一定要警告孩子。青少年犯罪中,孩子们做一件荒唐事,会失去很多。有的孩子跟妈妈吵架,一晚上出去做了3起案件,因为这3起就被判了十年。十年时间,孩子什么事都耽误了。
总之,告诉孩子,人最重要的是什么?第一,健康。第二,守法。第三,活得有情有义。
妈妈对你有情你会很幸福,妈妈对你无情你会过得很惨。你对别人无情,这个世界就很冷酷,你对别人有情,这个世界就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