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教育意义的游戏有哪些
游戏的教育价值是由以下几个因素组成的:00
(1)游戏的内容必须健康。游戏是一种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形式,它的内容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孩子总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自己的意愿,将生活内容重新组合再现在假想的活动中。由于孩子年龄小,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对好坏没有明辨力,所以有些游戏也会带有不健康的内容,如玩拜菩萨、离婚等游戏,这就要加以劝阻,以免孩子染上不良习气和养成不健康的道德品质。00
(2)活动方式必须安全、可靠,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婴幼儿好动,且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认识具体形象有很大的随意性,容易情绪激动,因此只有游戏的活动方式符合婴幼儿的年龄特点,才能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成人在指导孩子游戏时,一要选择正确的游戏内容,二要注意选择儿童可以接受的活动方式,这样的游戏才具有教育价值。
‘贰’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_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技巧
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活动,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 教育 的重要形式。本文是我为大家分享的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欢迎阅读!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
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活动,游戏可以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其智力、语言等各种能力的发展。与此同时游戏又是幼儿普遍喜爱的活动,也是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及幼儿教育中采用最广泛而又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它不仅接近幼儿生活,带给幼儿快乐,而且还能使其人格得到应有的尊重,使其各种心理需要得到体验,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幼儿园指导(纲要)》中同时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可见,游戏在幼儿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提起童年,印象最深的就是和小伙伴们在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屋前屋后的空地上,田埂边玩踢毽子、跳格子等游戏。小伙伴们个个被晒得脸儿黑里透红,被风儿吹得皮肤都裂了。但我们的心情是愉快的、身体是健健康康的。由此可见,游戏对年幼的孩子有着多么大的吸引力,从幼儿教育的层面上来看,游戏有助于幼儿在体能、感知、语言、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协调组织、合作竞争等素质的人。关于体能、语言、感知方面的发展一般都能从游戏中得到体现。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一)游戏有利于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
游戏的过程,也是幼儿认识生活、了解他人、亲近社会的过程。如玩《顶锅盖》游戏时,要求至少两名幼儿玩,一名幼儿手心朝下,其他幼儿将食指顶在其手心,一起说“顶锅盖,炒小菜,辣椒辣了不要盖,呼--一口风,呼---两口风,呼---三口风”说完食指要立刻离开手心,否则被抓住的幼儿就要回答“炒的什么菜?”“炒韭菜”“西红柿炒鸡蛋”等等,通过这个游戏幼儿不仅可以知道许多菜名,而且通过扩展可以了解到做菜的基本过程,更体验到了共同游戏的快乐。
(二)游戏有利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
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当 儿童 生理的、安全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儿童就渴望自己有所归属,成为团体中的一员,渴望在团体中与他人间建立深厚的感情。”游戏一般都需要若干幼儿共同合作才能进行,这样无形中就培养了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许多游戏都有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才能使游戏进行下去。富有情趣的游戏对幼儿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为了参加游戏,游戏时
幼儿必须相互协调、合作,学会自己解决人际矛盾,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学会理解和照顾他人、平等待人等。同时,在游戏中,每个幼儿自然的更换角色,也会自然的产生“领袖”,自然的淘汰“领袖”。因此幼儿必须克服任性、独尊、娇惯等不良习性,学会协调与组织、团结与协作、牺牲与分享、援助与服从、理解与宽容等,形成有益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才能更好的融入集体、参与游戏。
(三)游戏有利于幼儿良好道德品格的形成
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以幼儿发展为本,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是幼儿园的主要任务。其中,加强幼儿的品德教育和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训练,对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在物质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忽视德育,不能为幼儿良好道德品格、行为习惯奠定基础,并且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逐步巩固和提高德育的成果,那么,当今因道德造成的社会问题,决不亚于生态环境遭受破坏造成的恶果。在我们中国,加强德育,对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抵御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更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四)游戏有助于幼儿良好个性和积极情感的发展
首先,游戏带有竞争性,这使幼儿在游戏中同时面临着成功与失败。如玩《布剪锤》《跳绳》等游戏时,当幼儿在游戏中获胜,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增加了自信心和成就感;当他们面临失败,会产生挫折感,但幼儿好胜心强,丰富有趣的游戏又深深吸引着幼儿,使他们能承受失败和挫折给他们带来的不安,分析自己的不足,克服自身的弱点,继续参加游戏。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会自我控制,锻炼了抗挫能力,增强了明辨是非、正确评价的能力,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其次,游戏本身就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它符合了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又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享受到自由。在自然、自发的游戏中,幼儿没有任何干预,没有心里压力,情绪是放松的,他们自娱自乐,敢于大声说笑,大方的表现,大胆的想象;他们随时随地、自由结合,不用任何道具就玩得很开心。这说明游戏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的情绪环境,使幼儿跨越了情绪障碍。因此,游戏的开展过程,可以说是幼儿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和积极情感的过程。总之,游戏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就像事业、工作、具有意义,这样就要求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必须细心地观察、积极地想办法,为幼儿游戏创造条件,科学地指导幼儿游戏,巧妙地利用游戏进行科学教育,充分发挥游戏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不断地积累、 总结 、指导幼儿开展游戏的 经验 。在游戏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它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良好伴侣。
幼儿教育必须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和特征而进行。幼儿教育“小学化”从其本质上来说,就是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其教育效果必然适得其反。这一点,实践已充分证明,我们也应当从中深刻 反思 。
游戏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1.教育游戏利于幼儿身体协调发展。幼儿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和正常发育。老师应该多多增加一些运动量大的游戏,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比如在“老鹰捉小鸡”或“丢手绢”的游戏中,幼儿可以跑,跳,身体所有的器官全部集中注意力,活跃起来,这样他们的身体各环节都得到了一定的活动和锻炼,这不仅能增强幼儿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还能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运动类的教育游戏还能增强了幼儿的身体抵抗力,从而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2.游戏能促进幼儿良好情感的发展。幼儿既是情绪的主体,也是游戏的主体。在游戏中幼儿的情绪发展、变化经常受到以游戏为载体的活动的制约。积极进取的游戏,会带给幼儿积极的情绪体验;困难受挫型的游戏往往给幼儿以消极的情感体验。不管是哪种游戏,它都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这对他们以后情绪的发展有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技巧
1.在游戏中要充分发挥游戏的趣味性把教学内容和游戏融合在一起,既要完成教学目标又要充分发挥游戏的趣味性。如果一场知识加游戏的活动里全是知识的灌输,这不但是揠苗助长,还会使幼儿失去对游戏的兴趣。所以,在这种游戏式的活动教学中,要先让幼儿玩,把他们的兴趣激发出来,当孩子们有了兴趣后,他们就愿意学任何知识了,到那时再讲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儿了。另外,采用游戏要要尽可能地安排脑力和体力锻炼的内容,采用问题思考和室外实践活动的方式来进行脑力和体力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身体素质,为未来学生形成独特的学习方式和生活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游戏中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孩子是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当中的主体,幼师只是整个活动过程当中的引导者。教师在为幼儿设计游戏情境时,要努力使幼儿“身临其境”,如手制酸奶、自制果酱等真实的活动让他们感到他们是游戏的主人。幼师在设计游戏时除了选择相当难度的游戏外,还应注意难度的层层递进。在心理学中,我们有这样一个结论:学习+失败+失败+……=习得性无助+失败。可见,失败次数越多,他们就会丧失信心。所以,在设计游戏时,起初应该设计一些简单的、易于操作的,当幼儿完成任务时,可根据实际适当地提高难度,使幼儿够有信心去迎接新的挑战。
3.游戏的选择应该基于操作简单。幼儿的特点是年龄幼小,接受能力较弱,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有限。因此,教师或其他教育者设计的教育游戏必须简单易懂,操作简单,其规则不能过于复杂,游戏难度不能太大,否则会影响到幼儿的感官与自信心。比如,老师想锻炼幼儿的团队精神,设计多人绑腿跑的游戏。我们也都玩过这个游戏,他不仅需要肢体协调能力好,还需要 逻辑思维 能力好,更需要团队之间的配合。对于幼儿来说,这个游戏是不易完成的,如果每次都选择这些有难度的教育游戏来活动,不仅会影响的教育水平的提高,还会给幼儿在幼小的心理上留下阴影。
4.游戏选择需要考虑互动性。教育游戏实质是一种互动性游戏。我们都知道好的教育游戏能营造和谐的、愉悦的、互动的气氛,这样,幼儿就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了。所以在选择游戏的时候,我们要选择一些能够使多人参与的游戏。当孩子们都参与到游戏中来,才能体会到团结、合作以及拼搏的精神,才能体验到游戏互动性带给他们的成功体验。最终,使幼儿在教育游戏中欢乐成长并受益。
在幼儿教育中,游戏的应用范围广泛,设计教学活动以及相关的体育活动。因此,探索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技巧与重要地位,对于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幼儿教师在以后的教育过程中,应该不断探索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灵活应用,以促进幼儿教育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猜你喜欢:
1. 有什么幼儿课堂游戏
2. 学前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论文3篇
3. 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4. 幼儿国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5. 论游戏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3篇
6.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叁’ 有什么适合学龄前儿童的动画,最好是带有教育意义的
说起儿童动画片,大多数的家长肯定不陌生,这可是现代宝贝最忠实的一个“玩伴”啦,几乎每个孩子,不管是多么闹腾,只要播放动画片,都可以瞬间安静下来,只也减轻了家长的照顾负担,不过与之相对应的事情是,虽然动画片可以让孩子安静,可以也有它的弊端啊,比如对孩子视力的影响之类……家长怎么办呢?赶紧看看这几部动画片吧。
第一位:《哆啦A梦》
推荐理由:让孩子们轻松看动画学英语
接受度:8分
趣味度:8分
益智度:8分
专家说:《爱 探险的朵拉》是由美国尼克儿童频道专门针对1-5岁学龄前儿童制作的美式英语教学动画片,可以说是风靡全球。这部动画片画面较简洁,便于孩子集中注意力; 语言清晰而且语速不快,孩子较易听懂;音乐和歌曲有很强的节奏和跳越感,容易上口。在探险中会反复教小朋友辨别颜色、形状、组合、数字、简单的英语和社交 技能等。
既然孩子喜欢看动画片的事实,是咱们没有办法摆脱的,不妨就给孩子选择一些更有“营养”的动画片吧!
‘肆’ 中国传统儿童游戏有哪些种类,分析它们的教育价值和现当代意义
中国民间传统游戏在幼儿户外活动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它是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下来的朴素智慧与生活趣味。
1.拉“大锯”
玩法:两人对坐,双脚自然盘曲,双手对握,随儿歌节奏做拉锯似的前俯后仰动作。
2.蚊子叮手
玩法:游戏者随儿歌,将做捏东西状的手叠放至另一人的手背上,依次叠高,直到无法够着为止。
3.捉蜻蜓
玩法:参加者一人将手掌掌心朝下向前伸。其余幼儿每人伸出一食指顶住伸掌者的手心,念儿歌。儿歌念到最后一字时,伸掌者迅速抓握掌心中的食指,伸食指者要尽快逃脱,被抓住食指者就做下一次游戏的伸掌者。
4.木头人
玩法:参加者两人念儿歌,儿歌念完后,立刻静止不动,不说不笑地对余磨竖视,谁先忍不住动或笑了,就算输。
5.拍手背
玩法:两名幼儿以猜拳来决定谁先拍。拍者掌心向上,并将手放在对方的手心下面,看准机会,撒手从上面去竖大拍对方的手背。如能成功,则继续拍,一但拍空,两人交换游森。
6.捉龙尾
玩法:游戏者中选一人当“龙头”,一人当捉“龙尾”者,其余幼儿一个接一个地拉住前一位的后衣摆接在“龙头”后面做“龙身”,最后一人当“龙尾”。“龙头”带着“龙身”左右移动跑,让“龙尾”躲避捉拿。注意“龙身”不要脱节。如“龙尾”被捉,要自动退下,倒数第二人自然成为“龙尾”。此游戏具体玩法与“老鹰捉小鸡”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