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元培通识教育是什么意思
扩展阅读
歌词忘词了怎么办 2025-02-11 16:27:39
好同学标准是什么 2025-02-11 16:12:55
如何来组织同学聚会 2025-02-11 16:06:54

元培通识教育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3-06-11 11:47:19

1. 北大的元培实验班是怎么回事

元培计划实验班

新的办学理念

元培计划是北京大学2001年启动的以老校长蔡元培的名字命名的本科教育和教学改革计划,并开办实验班。该计划着眼于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质量和人才规格的需求,坚持人为本、德为先、业于精的教育理念,实验班按照新的办学模式和培养方案,造就基础好、能力强、素质高的一流本科毕业生,为他们在完成整个高等教育后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元培计划努力贯彻“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办学方针,充分利用北京大学学科齐全的优势和良好的教学资源,实践本科阶段低年级通识教育和高年级宽口径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理念,突出基础、能力、素质三要素的全面培养,为研究生教育输送高素质、创新型后备生源;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适应能力强的毕业生。

新的办学模式

学分制:

元培计划实验班实行学分制。其基础是在元培计划各个专业教学计划框架内由导师指导学生进行自由选课。学生完成公共基础课、通选课及所选专业的教学计划设置的科目,修满规定的学分即可毕业,并获得所学专业的学士学位证书。
元培计划实验班的学生低年级通识教育内容主要为:全校公共课(英语、政治、体育、计算机);通选课(数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与心理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学与艺术共五个领域);基础课(理科:高等数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文科:高等数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高年级宽口径专业教育内容为学生在有关院系进行专业学习,修学各院系专门为元培计划规定的专业基础课和

任意选修课。

导师制:

元培计划实验班实行导师制。学生在学习期间可以得到有来自文、理科各院系资深教授组成的学生学习指导委员会的全程指导。每位导师对各自的指导对象进行选课、选专业、学习内容及方法等指导。导师由相关院系推荐,北京大学校长聘任。

弹性学制:

元培计划实验班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可在导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3-5年的学习计划,少则3年多则5年即可毕业。

自由选择专业:

在学校教学资源许可的情况下,元培计划实验班学生原则上可自由选择专业。学生进校时只按文、理分类,不分专业。低年级主要进行通识教育,在他们对北大的学科状况、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以及其他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后,一般在第三学期末,可根据自己的志趣提出所希望选择的专业。但每个学生修读专业的最后确定决定于相关专业教育资源及学生本人的综合条件。
元培计划实验班单独招生、单独全程管理。

据了解,元培计划实验班和北大其他院系在教学设计上有很大的不同,其中最显着的是在专业设计上。从严格意义上讲,参加元培计划实验班的所有学生一开始都是没有专业的。学生进了实验班后,就和原来的院系脱钩,其教学安排和学籍管理都将由“元培计划管理委员会”负责。在入学后的一年半时间里,学生们接受的主要是通识教育。比如说,原来数学系、物理系的学生并不需要学习普通大学化学课程,但在元培计划实验班里,理科方向的所有学生都必须选修。只有到了二年级下学期,等学生们对大学学习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之后,他们再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社会的需求确定自己的专业。也就是说,实验班学生将来的专业选择,原则上不受入学时的专业限制。但北大同时规定,这种“转系”必须是在学校教学资源允许的情况下进行。

另一项改革体现在学习制度上。元培计划实验班实行的是在教学计划和导师指导下以自由选课为基础的学分制。也就是说,在导师的指导下,在新的教学计划允许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课程。对于那些必修的课程,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学习时间,可以早学、也可以晚学。另外,和其他普通院系相比,元培计划实验班的总授课学时将适当压缩,同时加强教师对学生阅读参考书、课堂讨论、论文写作等教学环节的指导。元培计划设计者认为,本科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整体能力,重心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获取知识的方法及思维方法的培养和训练

2. 什么是元培计划呀具体能学些什么是不是像想象的一样,样样都会样样都不精通啊

元培计划是“元培计划实验班”的简称,现已更名为“元培学院”。元培计划是北京大学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为了探索21世纪中国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培养适应21世纪时代发展需要、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而实施的一项以北大老校长蔡元培先生的名字命名的"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本科教育改革计划。2001年9月学校成立元培计划管理委员会,一方面推进全校范围的本科教学改革;另一方面,举办元培计划实验班,进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一、元培计划的基本理念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不断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探索。上世纪80年代后期,学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 "的十六字教学改革方针。在北大跨入第二个百年的历史时刻,国家制订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发出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号召。这为北京大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对学校教育改革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1999年,在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正式启动之际,为了更加明确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向,学校成立了本科教育教学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开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探索。在认真总结国内外、尤其是北大长期教育改革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论证,学校提出了北大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新目标和新模式。一是作为以世界一流大学为建设目标、负有为民族和国家的强盛培养领军人物责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其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是为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能够在各个行业起到引领作用的顶尖专业人才。但这个任务从总体上来说,单靠本科教育是完不成的,只能在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内的完整的大学教育中完成。那么本科教育的任务是什么呢?就是进行高等教育的基础教育,培养基础知识宽厚、创新意识强烈、具有良好自学和动手能力的适应性强的高素质人才,这样的人才既可以成为研究生教育阶段的生源(从这个意义上说本科教育主要就是给研究生教育打基础),也可以成为社会需要的适应面广的复合型人才。二是为实现上述目标,确立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有必要在低年级实行通识教育,在高年级实行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同时进行学习制度的全面改革,实行在教学计划和导师指导下的自由选课学分制。 经过两年的讨论和酝酿,上述教育思想逐步确定下来,成为新世纪北大本科教育的基本理念。"元培计划"就是为了实践这一教育理念于2001年秋正式开始实施的。 二、全校范围的教学改革实践 实施元培计划以来,学校按照元培计划的基本理念,通过点面结合、逐步推进的方式推动全校范围内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材的改革,调整教学计划;推动公共课程自由选课制;着手研究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关系与衔接;研究实行学分制后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学生思想政治和生活管理工作。(1)从2003年开始,全校大部分院系都实行按院系或者学科大类招生。考生按院系填报志愿,按院系录取。学生被录取后,进入相应院系,先学习通选课及这个学科的共同基础课,经过一年、两年或者三年的基础课学习后,进行分流,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学习的专业。(2)2002-2003年全面修订本科教学计划,将毕业总学分数由150学分压缩到140学分以内,将必修课学分数压缩到总学分的60%以内,取消限制性选修课,增加学生自由选课和选择专业的空间;增加16个通识教育通选课学分的要求,实践通识教育的理念。(3)建设320门本科生素质教育通选课,为低年级普遍实行通识教育准备师资和课程。(4)全校公共课打破过去按专业班级统一排课的固定模式,在大力改革教学内容的同时,实行新的学习制度:在保证必修课性质不变的前提下,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选择学习的时间和课堂;有关院系在教学计划指导下,根据学生选课的情况开课。公共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体育课、文科计算机课、大学英语课先后开始,逐步推行,目前全校公共必修课大部分都实现了自由选择上课时间和课堂。(5)对本科生全面实行导师制。 三、举办元培计划实验班 元培计划实验班按照新的教育理念,按照新的模式进行培养,即在低年级实行通识教育和大学基础教育,在高年级实行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在学习制度上实行在教学计划和导师指导下的自由选课学分制。概括起来,它在学习和生活上的主要制度安排是:(1)低年级实施通识教育。学生入学时不分专业,只按文理两类招生。入学后,主要学习通识教育选修课和学科大类平台课,实施通识教育。(2)自主选择课程和专业。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在教学计划和导师指导下自由选择通识教育课和平台课,在对自身特点、北大的学科状况、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以及其他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后,选择进一步学习的专业领域。一般在第二学期末,他们要提出专业意向申请,第三学期末确定最终的专业方向,之后在有关院系选课,修学各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专业必修课和任意选修课。(3)学分制。学生根据教学计划和导师指导修满规定的学分即可毕业。在导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进度,在3-6年内完成学业。(4)导师制。学校从各院系聘请34位资深教授作为导师,对学生进行选课、选专业、学习内容及方法、研究方向等指导。(5)管理和生活制度上的设计和安排。学生在高年级进入专业后仍保持原有行政班级,统一由元培计划管理委员会管理,不同专业的学生混合居住,为不同学科学生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创造条件。 元培计划实验班从2001年开始招生。实验班已经推出,迅速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学生和家长通过切身感受对元培计划越来越欢迎。2002年以后元培计划实验班直接从高考学生中招生。几年来,届学生的平均录取成绩一年比一年高越来越高。2003级140名新生中,有8位文、理科省级高考总分第一名, 6位国家级学科竞赛一等奖得主,其中一位获得国际奥赛金牌。2004年,有10位文、理科省级高考总分第一名考入元培计划实验班,成为北京大学当今年录取省级高考总分第一名最多的院系级教学单位;有20名全国学科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其中有3名化学国际竞赛金牌得主选择了元培计划实验班。2005年实验班招生156人,其中有17位(文科9位、理科8位)省级高考总分第一名。

麻烦采纳,谢谢!

3. 通识教育课是一门什么课

作者简介:作者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研究生毕业于美国普渡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毕业后在美国克利夫兰市从事土木工程咨询工作,回国后投身祖国的教育事业。

留学美国,我收获了什么?长久以来,这个问题一直在我的脑海中回荡。每每思及,都会有不同的体会和感悟。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时隔今日我才认真地思索这个问题,总结我多年的收获。本文是我系列连载的第一篇。

(一)专才教育VS 通识教育:中美大学间的博弈

我在国内上的本科,出国后去读了研究生,期间作为TA(助理教员)也接触了不少的本科生。因为中美高校都接触过,我可以感受到中美两个教育理念的差别。中国注重的是专才教育,而美国注重的通识教育。

中国的专业分的很细,口对口,每个专业根据以后的就业岗位量身打造,宗旨就是能让学生更好的就业。比如说我在中国学的是水利水电工程,跟它相近的专业有水文和水资源、土木工程、海洋工程、农业水利工程、能源和动力工程和给排水工程等。这些专业内容相近,却各有侧重点。我们出来了之后就可以直接去水电设计单位、水电施工单位工作。但是反之,水利水电工程的学生如果想尝试其它相近专业的工作,比如土木工程,就不一定很顺利。因为人家土木工程的毕业生更占优势。

中国高等教育和美国高等教育,一个注重教育的专业性和深度,一个注重教育的通识性和广度。这样的教育理念反映了社会对教育的期待和判断,没有对和错之分。中国的用人单位,期待你学校出来之后能第一时间适应这种学校和社会的转换,迅速解放生产力,投入工作之中。因此,他们期待你掌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比如像我们专业,需要具备的能力包括绘图能力,对本行业规范条例的熟悉程度,专业具体理论知识,以及计算能力等。我曾经在国内的设计单位实习过,无需上岗培训,设计院在上班第一天就交给我绘图工作,要求我尽快完成生产任务。而我,凭借国内高校教育的扎实根基,的确可以很快上手。

反观美国用人单位,他们不像中国的公司一样,期待你一出来就可以胜任这些工作。他们更注重的是你今后发展的潜力。而这点是需要从你过往的经历以及成绩上面判断。他们更看重的是学习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领导力、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等。大多数企业都有一套完整的新员工培训,帮助你更好的在岗位上服务。他们认为:知识和技能可以学习,但以上的能力才决定你今后在岗位上面可以走多远。

文章已获得作者授权,来源:http://liuxue.xdf.cn/blog/liuying/blog/.shtml

更多硬货,欢迎访问http://liuxue.xdf.cn/blog/liuying/

4. 北大的元培实验班和光华是一样的吗

不一样,元培实验班是一种通识教育,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修北大任何院系的任何课程,然后再确定发展方向,而光华是培养管理人才的,他们的共同点应该是都是文理兼收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