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新时代该如何素质教育
扩展阅读
歌词哪个酒 2025-02-12 00:55:13

新时代该如何素质教育

发布时间: 2023-06-10 04:53:55

⑴ 都在提倡素质教育,到底该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国家注重教育问题,教育问题一直以来也是众多家庭所关心的,青少年的未来决定国家的未来,而且我国也需要更多的人才培养,对于人才的鉴定不仅仅是科学知识储备丰富,而且需要素质兼备。一直以来,人们都重视对知识的教育,忽略了素质教育,近来国家及教育部都提倡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所以各地都提倡素质教育,但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难点问题,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一、家庭方面的素质教育

孩子从一出生就接受的是家庭方面的教育,所以家庭方面的素质教育尤为重要,尤其是作为父母,父母从小对孩子的教导将影响孩子的一生,父母的价值观应该正确,同时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孩子成为一个有素养的人,素养教育也要从娃娃抓起。

以上为个人观点,我们都知道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没有一个统一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不同的人,对于不同的教育方法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可能方法众多,但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培育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

⑵ 如何加强素质教育

1、培养具备适应现代及未绝贺弊来社会交际交往所需要的心理素质,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正确的观念便没有正确的行为;

2、锻炼融入社会整体之中的优良思想品质;

3、具备能担负起服务社会所必须具备的文化素质;

4、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先头部队,教师自身的素质决定了教育素质的水平。教师在素质教育中不单是传递知识,他同时还要开发学生智力并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有健康的品质;

5、教师对素质拍瞎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的根本是培养人、发展人,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他的教育作用、审美作用、认识作用。

⑶ 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教育工作的重点应当放到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课程教材,考试招生和评价制度改革上,切实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把提高质量作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和资源配置方式改革的根本导向。

进一步处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关系,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要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把质量意识落实到各项教学工作中,构建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完善的课程体系,发展性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制度的办学机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课程建设,优化课程文化,落实常规管理,优化教育管理制度。

加强教学研究,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完善学生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要尊重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改革创新,优化培养方式成长环境,推进内涵式发展。

(3)新时代该如何素质教育扩展阅读

提出素质教育有三个大背景,第一个背景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这个时期突出了对人口素质,民族素质的重视。邓小平同志的重要思想理论,对发展教育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的发展要“三个面向”,提出“四有新人”,非常重要的一个论述就是提高国民素质。“素质”被认为是对中国改革开放、民族复兴乃至立足于先进民族之林的非常关键的问题,比如1985年中央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第二个背景是我们国家开始实施义务教育。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而素质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是关系国民素质提高与民族素质提高的一场重大的教育革命。

第三个背景是素质教育是作为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概念提出的,为了反对应试教育倾向,反对违反教育规律、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

参考资料网络--素质教育

⑷ 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作为基础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更是要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改革重任。既然如此,教师又该如何去做呢?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问题是转变陈旧观念

学校教育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为推动教育思想的转变,要使教师真正从思想上树立素质教育观念。

1.1要认识素质教育的必然性。素质教育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形势下的必然趋势,是我国实行“两个根本转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客观需要l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1.2要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能否培养出一代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这是“应试教育”无法实现的,惟有素质教育才能担此重任。

1.3其次,教师要把培养优秀人才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任务统一起来。要使广大教师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依赖于科技进步,又依赖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学校一方面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秀人才,为科技拔尖人才的培养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还要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而做好育人工作,这就需要把二者统一在素质教育之中。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是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2.1教师的素质不仅反映教师个人学识水平、知识结构、创造才能和教育质量上,而且也时刻反映在个人的敬业爱岗、爱生爱校、严以律己、为人师表和务实求真的工作态度上。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职业素质、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以及教育科研素质等。

2.2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促使教师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使之既重视基础知识教育也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既重视学生的成绩又重视人格的发展,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2.3素质教育还要求每一位教师具有独立的人格,进取的败好精神、民主的意识、信息的观念、顽强的.意志,要有创新竞争的卓越目标,有意接受新事物,发表和接受各种意见,自信而并不盲从。尊重他人,尊重知识。这样才能培养出身体强健、知识渊博、勇于创造的活生生的人才。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全面发展

要走素质教育之路,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就必须树立“面向21世纪,培养未来人”的大人才观,全面和谐与主动发展的质量观,重视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观和全方位育人观。

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能主动和谐和地发展,以实现群体目标;同时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采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寿长。

所谓因材施教是指在统一要求下使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抓“两头”促“中间”,对“学困生”要分析产生困难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对象给予心理和智能上的辅导,使他们逐步达到教学要求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为他们创造条件,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教学活动,发展他们的各种潜能。

世界银行在《促进发展的知识》报告中,形象地把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发展中国家面临挑战的形势称为“要么搭上车,要么更落伍”。如何才能“搭上车”呢?最根本的就是要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将国民经济发展转移到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素李枯返质教育就是为了要适应这个转变。

四、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推进课程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要做的事情很多,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推进课程改革,优化课程结构,努力做到课哪饥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能否把握好这个核心,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当前中小学必修科课程门类过多,与地方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的选修科过窄,教学内容过难,且缺乏综合性和实用性,不同程度地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但值得欣喜的是近两年国家正在进行教材改革,力求使课程设置综合化、人文化。教材内容更利于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为主。当然课程与教材的修改还要与教育教学评估制度的改革挂钩。不要出现教材的内容难度较低,需要掌握的程度一般,但对学生的考核考查却上升了一定的难度。

五、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是自主合作探究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泛进、滥讲,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要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持主宰教学时间和教学空间的状况,就要解放学生的双眼、双手、大脑、嘴巴和身心,让他们去观察、操作、思考、表达和自我实现。只要是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自己看懂的内容,教师不要再讲述只要是学生通过自主探讨、合作、探究、掌握的内容和方法,教师不要再讲解,教师应该要多给学生交流讨论的机会,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各抒已见,表现自我,把自己的想法充分表达出来,这样的课堂讨论,能确保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多渠道的交流。

例如,小学第十册《语文》的《赤壁之战》这篇课文,有关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内容学生自己能看懂的,老师就不要反复陈述,而对于这次战争东吴为什么采用火攻?为什么文中多次强调东南风?双方胜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等问题就应该交给学生讨论,研究。老师在必要的时机给予点拨,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开拓思维,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理解知识的内涵。

自主合作探究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必须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调整好教与学的关系,在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把学生看作是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使学生主动独立地获取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拓展:什么才是素质教育

说实在的,这些年内地中小学搞的所谓素质教育,一窝蜂起哄,一窝蜂散去,真的有些莫名其妙。到底素质教育指的是哪些内容,它有何作用,相信很多老师说不太清楚。也难怪:你就是让他们主管部门来解释,官员们也还说不出个一二三--反正上面喊减负,就不妨搞些活动应付应付吧。在普通老百姓眼里,素质教育可能就是指的特长教育吧,君不见这股风掀起后,学校到处都在学弹琴,到处都在练画画,到处都在搞各种竞赛?似乎中国的教育真的进入了一个素质“高潮”期。

但潮退过后,更多的鱼儿却是裸露在沙滩,作嗷嗷待哺状。大家回过头来,你看我,我看你,互相问:什么是素质教育?文化课难道没有包含素质的内容吗?结果越问越糊涂,越问越失落,才明白素质教育搞的那套东西有点飘飘然,摸不着边际。

因此,绝大多数师生,又不得不快快重新回到应试教育的轨道上面:那里有几本书,有几道题,有几篇文章,一切一目了然。看得见,摸得着,心里踏实。年年讲什么,怎样讲,可以依样画葫芦。不算得心应手,也算成竹在胸。说应试教育有市场,其实这是多年的惯性惰性造成的;说应试教育是老师们和学校生存的根根,一点也不夸张。我在内地中小学任教30年,没有看见哪个老师把成绩教差了受人尊敬过,没有看见哪所学校升学率差了在当地抬起过头,没有看见哪个领导评价学校评价老师评价学生不是讲的分数。分数不仅仅是学生们的命根,也是老师们和学校们的命根,更是当地领导们的命根。老师们教差了一届学生,下一届还可以重新来过,而领导们可能就没有这样反反复复划船渡人般的机会了。所以,学校与学校之间,同年级学科老师之间,哪学期没有比过分数?哪时哪刻没有争过分数?哪一次争得面红耳赤、反目为仇不是为了分数?大家心里明白,素质教育是空的,应试教育是实的,分数是实实在在能够给你带来好处的东西,你能不重视吗?你能够听人家随便鼓动吗?若大一个国家,若大一群人,喊了多年的教育改革,耗不尽的人力物力,居然把应试教育没有任何办法,居然在素质教育方面一事无成。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也不能不说是一件咄咄怪事!大家都说好,就是不愿意认真去做,这其中没有猫腻才怪!因此,这么多年来,真正的素质教育之所以老是没有进展,老是推行不下去,一来你没有把概念讲清楚,或者没有一个科学的考核系统;二来你把他和应试教育对立起来了,人们情感上面转不过弯;三来从国家实行高考开始,至今也没有进行过实质性的改革--“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你相信素质教育能够结出硕果吗?可以断定,这样的“改革”从一开始注定就会夭折。相反地,倒是那些应试教育“高手”们,先进得了,职称评了,奖金分了,群众赞了,一切皆大欢喜。

最后我得出结论:我们的素质教育从一开始就是仓促上阵的,就是走过场和不动真格的,他们从磨枪的时候开始就决定了不是应试教育的对手!因此,没有自上而下的教育根本性改革,一切尝试都是徒劳。也许许多年后,我们仍然会在素质教育的争论中折腾,或者在应试教育的漩涡里徜徉。

⑸ 素质教育是什么该如何进行素质教育

我们可以简单把素质教育理解为德智体美劳的教育,这也意味着我们不仅需要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更应该关注孩子们的综合素质。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里,很多家长会过分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甚至会认为学习成绩是衡量孩子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事实上,一个优秀的孩子可能会存在各种特征,学习也仅仅是评估孩子优秀与否的标准之一,我们也需要同时关注孩子的综合素质的培养问题,现代社会的教育也会非常看重孩子的综合发展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指的是德智体美劳的教育。

每个人对素质教育的理解都不相同,以我来看,素质教育就是德智体美劳的教育。我们不仅需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需要从身体素质和思想道德的方面来正确引导孩子。当孩子出现各种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引导孩子主动解决问题,家长和老师需要给孩子一个正确的成长方向。

⑹ 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要,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也是当今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如何适应教改潮流,优化教育结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现以生物学科为例,谈谈在生物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深挖教材思想内涵,培养学生品德素质

在中学生物教材中,蕴藏着大量的思想教育素材,只要认真挖掘,就可以寓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例如: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上取得的重大成就,介绍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现代我国着名生物学家童第周、谈家桢、陈章良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结合生物结构与功能、生命的物质性与运动性、生命的起源与进化、遗传与变异、生物与环境等关系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结合环境保护、计划生育、植树造林等内容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基本国策教育;结合达尔文、孟德尔、巴甫洛夫、珍妮·古多尔等生物学家的简介,教育学生进行科学研究要具有严谨、坚持不懈的态度,培养学生为科学献身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