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如何加大幼儿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
扩展阅读
儿童身体难受怎么办 2025-02-12 11:24:24
我的起源冷知识大全 2025-02-12 11:23:51

如何加大幼儿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

发布时间: 2023-06-07 03:25:45

‘壹’ 幼儿园对幼儿如何进行安全教育

导语:幼儿安全关系到家庭的幸福与稳定,还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幼儿园中安全教育所承担的任务是使幼儿能够认识与掌握安全常识与基本安全技能,实现自我保护,让其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幼儿园对幼儿如何进行安全教育

1、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

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自我保护教育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例如:正确有序的穿衣服能保护身体,鞋带系得牢固可避免跌倒摔伤,热汤热水吹一吹再喝能避免烫伤,吃鱼把鱼刺挑干净能免受咽刺之痛,吃饭不嘻笑打闹可避免气管进异物。平时要注意幼儿这些生活小节的训练,孩子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做,决不包办代替,这样,孩子在自己的劳动实践中建立起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

2、操场活动的安全清纤

操场是幼儿玩耍、活动最多的地方,在操场上活动时必须做到:时时提醒幼儿注意不要手持刀子、剪子、铅笔、棍棒等硬物在操场上活动,以免无意刺伤别人或别人因追逐而撞在对方手持的硬物上而造成伤害,也不要在操场上乱扔物品,以免造成误伤。

3、幼儿园楼道楼梯的安全

幼儿在教室、楼道、走廊内的安全,学生上下楼梯的安全,也是幼儿园容易出事故的地方。外出活动的时候应该时刻提醒幼儿靠边走,不推不挤,下楼梯要扶好,以此来避免事故的发生 。

4、在游戏场上,培养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幼儿游戏时受伤。这种情况一般都是意外事故引起的,即便教师在现场,学生的伤害也是不可避免的。幼儿在活动中很难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幼儿活动时不小心绊倒,相互之间的碰撞以及其他的伤害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教师如没有尽自己职业“谨慎”的义务,就很难证明自己是没有过错的。 怎样避免呢?在游戏时,幼儿显得格外活跃,也特别容易受伤,教师需要辅导他们安全地进行游戏活动,如正确使用游戏设备(攀登架、滑梯、三轮车等);遵守游戏规则;有需要时懂得向教师求助。以此来避免事故的发生。

5、因教学设施原因引起的安全问拆物题

如滑梯、攀登架、小城堡、蹦蹦床、秋千、压压板等大型的玩具,存在着安全的隐患。教师如未尽注意义务,发现存在的问题,监督幼儿的活动,就很容易发生事故。为此教师在每次带领幼儿外出活动的时候,应及时提醒幼儿应该注意的碰角。

6、防烫伤:

喝牛奶时以及吃饭的时候,教师应提醒幼儿,并先将牛奶以及热的食品滴在手背上试温,以此来避免事故的发生。

7、 喝水洗手时注意安全

喝水洗手的时候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首先应教幼儿懂的谦让,并排队,不推不挤。另外,还要看管好孩子,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除了以上方法外,还要营造安全教育氛围,建立学校安全保障系统,要加强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经常在家长会上,班会上讲安全,提醒家长和孩子注意食品卫生、道路交通、疾病预防等各方面的安全,进而在全班营造起“逢会讲安全、人人讲安全”的良好氛围;要建章立制,和家长及监护人签订安全责任书,进而使家长和孩子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形成“学校抓安全,人人保安全”的格局。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园交通安全教育的'方法

一、加强幼儿安全意识

对幼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首先要做的是强化他们的安全意识。要做到这一点,需让孩子们意识到交通事故的严重后果。老师可以选取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交通安全事故实例,给孩子们播放出来,或者将一些比较血腥,不适合直接观看的案例制作成Flash动漫的形式让孩子观看,给孩子们一些“震撼教育”。在观看视频时,老师要适时地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宣传,将安全意识深深刻印在孩子心中。

二、强化幼儿交通安全知识

调查显示,幼儿园的孩子有一定的交通安全知识,但是大部分学生交通知识掌握得不全面。孩子们大多知道“红灯停,绿灯行”,但是对交通道路的各种标志认识不清,也有的孩子不知道过马路需走斑马线。幼儿园的教学要做旅正液好孩子的交通安全知识教育,扫除孩子认知上的盲点。比如,在课堂上,老师给孩子们详细地讲解红绿灯、人行道的相关知识,还要让孩子们了解关于左右转弯、禁止通行或者危险等标志。

三、培养幼儿安全出行习惯

交通安全教育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孩子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对此,幼儿园要加强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安全出行习惯。比如,幼儿园可以在校园内给学生创设交通情景,模拟游戏,把校园内适合的地方作为交通大道,然后用粉笔画上斑马线,用彩笔在小黑板上画一个红绿灯,用彩纸做一些其他的交通标志,然后用做游戏的方式进行交通模拟,培养孩子良好的出行行为。

另外,老师还可交给孩子们玩交通安全棋之类的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进行学习,又或者让孩子们在日常出行时注意一些违规行为,然后在课堂上讲出来,大家进行共同的批评与探讨,将“这些行为是错误的,我不能这样做”的想法深入孩子的内心。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保护好孩子,未来才有希望。并且,幼儿期的学习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影响,在此阶段帮助孩子养成正确的交通行为,孩子将一生受益。作为幼儿教学第一线的幼儿园责无旁贷,幼师要大力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最大限度地保证孩子的安全,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交通安全行为习惯。

‘贰’ 如何加强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

第一篇

一、落实安全制度,规范安全教育工作

为保证安全工作的正常开展,我国幼儿园应建立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使安全工作规范化、常态化。一要严格落实门卫值班制度。门卫要对外来人员进行详细的查询、登记,严禁外来人员随意进入幼儿活动室、寝室及食堂、储藏室等处,更不得长时间逗留。二要落实好晨检和离园制度。保健医生和教师要认真做好每日晨检工作,消除不安全因素。除检查幼儿的身体健康状况外,还要仔细地检查每一位幼儿是否剪短指甲,口袋、书包里是否带有小刀、钉子、纽扣等危险物品。离园时,教师要认真核对家长持有的接送卡,防止幼儿冒领和走失。三要落实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采购员要严把食品原料采购关,采取定点采购,严防腐烂变质食品进入园内,每餐都要二十四小时留样,避免食物中毒事故发生。幼儿就餐时保育员和教师要耐心护理,避免烫伤事故发生。四要落实好午睡值班制度。值班教师要坚决克服孩子睡觉不会出事的麻痹思想,在幼儿午睡过程中要认真巡视,细心观察每个幼儿神态,发现有异常时要立即妥善处理,并做好值班记录。五要落实好户外活动管理制度。幼儿户外活动时,教师要认真检查场地、活动器械和人数,做到视线不离幼儿,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增强幼儿安全意识

教师要根据幼儿年龄特征正确选择教育内容和方法,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安全教育,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幼儿年龄小、安全意识差,教师要善于从网络、生活中搜集有关幼儿安全方面的信息、图片、影象资料,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讨论,明白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些什么,应遵守怎样的规则,还可以让幼儿观看一些因为不注意安全而酿成灾祸的实例,使幼儿知道怎样做才安全,怎样做不安全。在幼儿了解规则后,还应不断地强化训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上下楼梯时要求小朋友都要靠右行走,按顺序上下,不推挤前面的小朋友,不乱攀、乱爬楼梯扶手,以防摔伤、碰伤等。教师如果在幼儿每次上下楼梯时都进行提醒、指导,时间久了,就成了幼儿的自觉行为习惯。

三、从日常小事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契机蕴含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教师只要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就能抓住这些机会,随时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幼儿午睡后,教育幼儿正确有序地穿好衣服预防感冒;鞋带松了时教育幼儿把鞋带系得牢固可避免跌倒摔伤;进餐时教育幼儿将热汤热水吹一吹再喝能避免烫伤口腔,不玩耍打闹可避免异物进入气管等;外出乘车时,教育幼儿不要把头、手伸出窗外,不要在车行驶时乱跑和吃食物,强化幼儿自我保护意识。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模仿打亲人电话、报警电话、急救电话等,使幼儿牢记父母的手机号码和110、119、120等特殊的电话号码,一旦发生危险或意外能够尽快拨打。对于一些制度、纪律、运动规则等教师要经常加以教育引导,使幼儿学会正确分析情况,避免伤害,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躲闪或发出求救信号,用学到的安全知识和自救方法来保护自己的安全。

四、家园配合,共同对幼儿实施安全教育

保护幼儿安全并对其进行安全方面的教育是我国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所以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的同时,还应结合宣传栏、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日、安全主题周、家园联系册、电话、网络等形式与家长密切联系,及时提醒家长注意幼儿安全,确保幼儿在园内、家中及外出时的安全。如:我园每个班都建立了家长QQ群,教师与家长在群中进行交流、探讨,家长们针对自己在安全教育中出现的困惑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共享安全育儿观和安全教育经验,教师也及时给予指导,从而达到了家园共育的良好效果。

五、开展安全排查工作,防患于未然

为了使安全事故消失在萌芽状态,我国幼儿园应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经常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防患于未然。每月应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排查,对设施设备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重点查看电线、插头、楼梯扶手、户外大型玩具及园内消防设施,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易出现隐患的区域和设施要有专人负责,每天排查,使安全工作更为细致、落实更加到位。安全教育不但关系着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千万家庭的幸福快乐,而且关系着我国幼儿园的健康发展。只有把幼儿安全工作当作日常工作来抓,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才能保证平安,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让整个社会和谐发展。

第二篇

一、两手共抓,提高对安全事故的可预见性

我国幼儿园的安全问题主要在教师。安全教育要“两手抓”一手抓教师,一手抓幼儿。一手抓教师。为了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需要对教师进行一日工作常规、幼儿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方法,消防知识等安全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以当前发生的在案例为典型,通过案例分析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在反思中不断学习完善和提高。为有效地避免事故的发生,以当前案例事故发生的可行预防措施,来提高教师对安全事故的预见性,防患于未然。一手抓幼儿。在园内对幼儿进行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及相关能力的培养,帮助幼儿树立安全意识。幼儿对说服教育的方式不能接受,这就需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给幼儿举同龄人的事例,引导小朋友议论事例中小朋友受伤的原因,借此教会幼儿使自己安全的做法,在别人的经历中获得间接经验。为了强化幼儿的安全意识。教师要在班级内醒目的位置张贴安全事故的图片,让幼儿时常见到不注意安全的后果,使自己回忆起老师教的方法避免危险的发生。

二、反复尝试,教会幼儿安全常识与自救方法

幼儿的有意记忆是短暂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我国幼儿园的公共区张贴“安全通道”“禁止跳下”“禁止触摸”“119”等幼儿能够接受互动的标记,通过标识来强化幼儿的理解并交给幼儿安全的正确行为。在就餐的过程中,要对幼儿强调餐具的正确使用,在手工制作前要让幼儿懂得如何正确使用刀剪。让幼儿回忆自己家庭的布置,教给幼儿不能随便攀爬阳台、触摸电器。对于园内举行的全园地大型游戏活动和比赛,让幼儿记住游戏器械的使用规则和参与游戏的规则,提前让幼儿对游戏设施在活动中反复尝试,指引幼儿对这些器械的安全使用,注意器械的使用提醒,如玩跷跷板时注意,在开始玩之前就要告诉幼儿,要牢牢地抓住扶手。在第一次玩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站在边上,用手在幼儿身侧做好保护。在幼儿一起玩时,告诉幼儿用力不要太猛,防止胆小幼儿因受惊而松手摔倒。在跷跷板的使用过程中,让幼儿理解了一个基本的安全规则。我国幼儿园是一个小的集体,有别于幼儿的家庭,存在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会幼儿一些简单的自救方法,预防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如,组织幼儿参观我国幼儿园所在区的消防队,在消防员的指导和配合下,组织幼儿进行一次简单的模拟演习,让幼儿在练习中体会到一些灭火器材的用法和逃离火灾现场的安全动作和自救的基本技能,让练习与尝试中学会避险方法。由于幼儿的协调性还在发展中,为了减少幼儿摔伤,教师要在园内加强幼儿的平衡能力与各种攀爬动作的练习。多组织幼儿参加室外活动,通过各项活动来增强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减少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