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为教师如何做好教育扶贫工作
教师参与的教育扶贫应该做到两点:
扶贫先扶志:我们每个人都不喜欢贫穷,都想脱离贫穷,都不想和贫穷做朋友。作为一名乡村教师,班里的学生,他们的家庭不富裕,甚至有一些家庭是贫困的。教师应当让学生热爱学习,做一个有理想的学生。为了理想,现在应该好好学习,虽然学习不是唯一的出路,但绝对是更好的出路,拼爹不行,那么何不立一个远大的志向,努力改变自己的家庭面貌呢?
扶贫先扶智:学生应该先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德智体,这“三好”中,品德第一,成绩第二,身体素质也是第一。成绩只是智育中的一方面,学生的智育可以通过成绩来体现,但是成绩不是唯一的一个要素。一个学生在学习当中养成的思考方法还有更有效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才是学习给我们带来的益处。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人的“智”也是在逐步增长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越来越有效,数学中的统筹就是一种很有效的解决办法,还有数学中的应用题都对学生大有裨益。
作为教师,对自己班的学生最为了解。教师只需要帮助本班里的后进生,让他们有自己的志向,让他们产生对学习的兴趣。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后进生上去,大家都知道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难能可贵。所以,要对这些家庭不太好的,学习成绩也不太好的,行为习惯不太好的学生多督促。转化一个后进生、转化一个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对于老师虽然说是一件小事,但是对于这个学生本人却是一件大事。
2. 教育扶贫的主要措施
教育扶贫就是通过在农村普及教育,使农民有机会得到他们所要的教育,通过提高思想道德意识和掌握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来实现征服自然界、改造并保护自然界的目的,同时以较高的质量生存。
扶贫的形式编辑
1、开办“教育扶贫班”
2、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与就业扶贫
3、为国家扶贫重点县建立现代远程教学站
4、实施教育扶贫工程
5、设立教育扶贫基金,为贫困学生提供必要而稳定的经济保障
6、捐献钱物
7、国家和社会机构为学校提供各种资金,为在校学生提供奖、贷、勤、补、减的资助体系
2扶贫范畴编辑
这些内容中,直接针对各类教育系统中的在校贫困生的资助则属于教育救助的范畴,而教育扶贫针对的是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以及贫困地区贫困劳动者基本素质的提高。这两个概念都属于社会救助的范畴,但在实际运用中,却经常被混为一谈。[1]
2016年国务院扶贫办在教育扶贫方面将配合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出台特惠教育政策,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努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